而且每個月調整一次菜單,也會給顧客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發展到現在,很多顧客其實不知道吃什麼,但也習慣性的來四方酒樓。
因為他們想知道本月又上了什麼沒吃過的菜品。
為了讓大家安心,徐拙選了個折中的方式:“這樣吧,我先把豉油雞做出來,你們嘗嘗味道再做決定要不要上新。”
幾位高管點點頭,雖然他們幾個都知道這隻是走個過場,徐拙像要上新什麼根本不需要他們點頭。
但是這種被尊重的感覺,還是讓人很舒心的。
徐拙沒再廢話,下樓回到廚房後就準備做豉油雞。
做豉油雞首先就是熬製鹵水,這是這道菜的重中之重,也是首先要做好的。
隻有鹵水做好了,才能殺雞褪毛,放在鍋裡進行鹵製。
豉油雞的鹵水很好做,除了生抽和冰糖之外,剩下的就是水和香料包了。
這個香料包有點講究,用到的香料有:八角、香葉、桂皮、肉蔻、草果、草蔻、丁香、山梔子、小茴香、紅曲米、白芷、甘草等。
這其中,紅曲米和山梔子是給雞上色用的,山梔子會讓雞皮更黃,紅曲米則是會讓鹵水呈現出紅亮的色澤。
這些香料不能直接塞進香料包裡,而是要先放在鍋裡小火炒一下。
把香料的香味兒炒出出來再往香料包中放。
徐拙把炒鍋放在灶上,開小火,不等鍋燒熱就先把桂皮和草果放了進去。
炒香料的原則就是先炒皮厚的,再炒皮薄的;先炒耐火的,再炒易糊的。
這有這樣,才能把香料的香味兒全都激發出來,而不會生熟不均,導致香料的香味兒不足或者香料有糊味兒。
一旦有糊味的話這香料就不能用了,因為做出來的雞肉味道會發苦。
炒香料很考驗耐心,一定要小火慢炒,而且得不停的翻,這樣才能把香料炒透,才能讓香味兒完全散發出來。
一邊炒,一邊慢慢往裡麵加香料。
桂皮和草果放進去沒多久,徐拙就將八角和肉蔻也放了進去。
又過了一會兒,放入草蔻和甘草。
最後放入的是丁香和小茴香,這兩者都是極其不耐炒的香料,所以放進去沒多久,就得關火了。
關火之後再翻炒一會兒,用鍋裡的餘溫把丁香和小茴香炒出香味兒。
至於配色用的紅曲米,這個倒是不用炒,等會兒直接放進料包中就行。
關火後翻炒一會兒,把所有香料都倒進盤子裡,稍稍晾一會兒之後倒進香料包中。
之所以要晾一會兒,主要是為了防止香料過熱燙壞香料包,同時也為了防止香料的餘溫過高,把相鄰的香料給燙糊。
香料炒過之後,就該熬製鹵湯了。
鹵水的配比很有講究,五斤生抽,三斤冰糖,再加上十斤清水,配上剛剛炒好的香料包,就是一整套豉油雞鹵水的配料。
不過現在還不能放生抽,而是要先熬香料。
徐拙把水和料包投進湯桶中先熬了一個小時,約莫香料的味道已經徹底熬出,這才倒入生抽,把火調小,準備鹵製豉油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