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章 斜底鍋(1 / 2)

,最快更新美食從和麵開始最新章節!

後廚有剝好的蒜,不過季文軒為了讓徐拙真正學會,所以他特意又從倉庫拿了一些紫皮的獨頭蒜過來。

相對於普通大蒜來說,獨頭蒜的蒜味兒更衝,辣度更高,按理說是不太適合生吃的,但是用在這炸灌腸中,卻是再好不過的配料。

因為蒜汁的辣味,能夠讓略微寡淡甚至說毫無油水的灌腸再次變得精彩起來,也能豐富味道和口感。

同時大蒜也能激發食欲,讓原本沒什麼胃口的人,能夠迅速打開味蕾。

季文軒把大蒜剝好後清洗一下,然後菜刀把大蒜的蒂部一一切掉。

“做蒜汁的時候,這一步儘量彆省,因為蒜蒂不切掉的話,做出來的蒜汁吃起來會有股淡淡的苦味,隻有把這個部位切下來,蒜汁吃起來味道才正。”

他把切好的大蒜放進蒜臼中,然後往裡麵加入一小勺食鹽,便用蒜杵開始搗了起來。

吃炸灌腸要配的蒜汁,一定要用蒜臼搗成蒜泥,這樣吃起來味道才好吃,因為大蒜再受到擠壓的時候,會把內部的芳香物質釋放出來,假如是用刀切的話,這種物質便釋放不出來,做出來的蒜汁味道就會變得十分寡淡。

搗蒜不能著急,得慢慢來,直到把蒜臼裡麵的大蒜完全搗成蒜泥,這樣才行。

這樣吃起來味道才會更好。

蒜泥搗好的時候,鍋裡的灌腸也差不多蒸好了。

季文軒把灶上的火關掉,將鍋裡已經變得略微灰黑色的灌腸小心的拿出來,放在窗口晾涼。

這個時候的灌腸因為溫度太高,所以比較粘,也比較散,要切開的話直接就會散開。

隻有等徹底晾涼之後,灌腸的質地才會變得密實,很輕鬆就能切成薄片而不用擔心會散開。

這會兒還是正月,天氣比較寒冷,季文軒把蒸好的灌腸放在窗口不久就晾涼了。

晾涼後的灌腸摸上去硬梆梆的,跟之前那溫熱軟黏的手感相去甚遠。

晾涼後就該切片然後放入油鍋中炸製了,不過想要炸出來的灌腸好吃,切的時候就得注意點,不能切成薄厚均勻的片,需要斜刀切斜片才行。

所謂的斜片,就是一頭薄一頭厚的片,之所以要切成這樣,是因為炸出來之後,薄的一頭吃起來酥脆,而厚的一頭吃起來綿軟。

一片灌腸兩種口感,吃起來不僅過癮,而且配上蒜汁,也更能增加人的食欲。

口感跟味道一樣,越複合多變,就越不容易吃膩,而且在細品之下還會有新的發現,大家之所以喜歡吃複合型味道和口感的美食,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季文軒拿起菜刀剛準備切,徐拙便主動湊過來說道:“季爺爺,讓我來切吧,您看看我切灌腸的手藝如何。”

說完,徐拙把那塊灌腸拿到案板上,抓起菜刀便切了起來。

切灌腸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薄,雖然要求是一頭薄一頭厚,但是整體來說卻要儘量薄一點,這樣越薄,炸出來的口感就越香酥,吃起來就越美味。

徐拙拿著菜刀,先貼著便從灌腸的一個角開始切起,切出來半個巴掌大小的一片灌腸。

這灌腸因為全都是澱粉,加上蒸之前就已經徹底揉透,所以切起來多少有點費勁。

倒不是說切不動,而是像切一種密度比較大的材質那樣,多少有點阻尼感,不過正是得益於這種手感,使得這灌腸切起來難度並沒有想象中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