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步,在專業的炸鍋中製作更合適一些,因為專業的炸鍋都是四方形的,炸鍋的麵積更大,一次能夠炸更多的江米條。
而且專業炸鍋裡一般都有覆蓋整個鍋底的漏網,炸好之後直接把漏網向上提,所有的江米條就能一次出鍋。
而這種傳統鍋具,不僅底部麵積小,單次炸的江米條數量有限,而且還需要用漏勺一點一點的撈出來,相對來說比較麻煩,效率也低。
但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看起來比較傳統,感覺比用專業炸鍋做出來的要好吃。
就跟好多人總覺得用那種老式爆米花機嘣出來的爆米花,比影院賣的爆米花好吃一個道理。
糯米段把油鍋的鍋底全部擺滿之後,那位麵點師傅這才打開灶頭,開始點火。
不過點火後迅速把火調小,還特意提醒了徐拙一句:“炸的時候一定要小火慢炸,其他不用管,什麼時候這些江米條從鍋底漂浮起來了,什麼時候再用漏勺去翻動,沒漂起來的時候就甭管它。”
徐拙點了點頭,這幾句話雖然含金量不高,但都是經驗之談,不是經常做這個的很難能總結出來。
鍋裡的油溫上來的很慢,不過越是這樣,越能讓江米條受熱均勻。
這樣炸出來的江米條會更加膨脹,內部會更加中空,口感也會變得更加酥脆。
十來分鐘後,鍋裡的江米條周圍才開始有氣泡出現,這是油溫升高的標誌,這會兒不能心急,還得繼續等著。
很快,隨著油溫升高,那些氣泡也越來越多。
又差不多過了十分鐘,鍋底的江米條開始往上漂浮,同時個頭也比之前大了不少,基本上從鉛筆粗變成了小指粗,同時也變長了一些。
這說明裡麵已經達到了蓬鬆的目的,接下來就該讓江米條變得酥脆了。
隻見那位麵點師傅把火開大,調成了中火,鍋裡的油溫就再次升高了起來,同時那些江米條周圍,再次有氣泡出現。
等到所有江米條豆豆漂浮起來之後,他拿著漏勺,在鍋裡慢慢攪動起來,這樣能夠讓江米條受熱更加均勻。
同時也能防止鍋裡的油溫過高,江米條出現被炸糊的現象。
三分鐘後,鍋裡的江米條變成了金黃色。
因為和麵的時候用了麥芽糖,所以這會兒看上去顏色非常漂亮,金黃的顏色讓人一看就饞,而攪動時候江米條相互碰撞的哢嚓聲,也預示著口感會非常酥脆。
該出鍋了。
那位師傅拿著漏勺,一邊快速把鍋裡的江米條撈出來,一邊對徐拙說道:“出鍋一定要迅速,寧肯顏色稍淺一些,也不能炸過了,不然這江米條吃起來就會有股糊味,不僅影響銷量,也會影響店裡的整體形象。”
對於這個,徐拙自然心知肚明。
因為不管什麼菜品,隻要端給顧客之後翻車了,最終影響的還是店麵的口碑和招牌,所以大飯店都設有行政總廚和廚師長,為的就是層層把關,防止出現菜品翻車的情況。
等所有江米條全都撈出來之後,這位麵點師傅又換了一鍋油,把案板上剩下的江米條也炸了出來。
等所有江米條全都炸過之後,這會兒其實已經可以吃了。
不過這會兒的江米條略微發甜,想要好吃,還得給江米條上漿掛糖,隻有這樣,江米條才會變得酥脆香甜,讓人百吃不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