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章 紅燒臭鱖魚(上)(2 / 2)

他一邊切肉丁,一邊給徐拙解釋這其中的原因。

臭鱖魚在製作的時候,因為魚皮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所以燒製出來的湯汁會非常粘稠。

假如再用豬油的話,這種粘稠感就會成倍提升,這會造成臭鱖魚口感發膩的感覺。

剛開始吃或許沒什麼,但是吃多了,油膩感就會越來越強烈。

而把肉丁加進去的話,能夠讓菜品在香味提升的同時,也會減少那種油膩的感覺。

另外,做紅燒臭鱖魚用的菜籽油,也能避免菜品過於油膩。

徽菜雖然重色重油,但吃起來卻沒有那種油膩感,其主要原因是,徽州人喜歡用菜籽油做菜的原因。

這跟北方喜歡用花生油是不同的。

肉丁切好後,郭樹英又抓了一把大蒜和一大塊生薑,同樣全部切成小丁。

除此之外,他還準備了一些筍丁和紅椒圈。

這些都是做臭鱖魚常用的配料,其實還可以再加一些,不過純正的臭鱖魚,是沒有太多配料的。

而且所有的配料,都會切成小丁。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突出菜品的賣相,不影響用筷子取食。

配料切好之後,臭鱖魚也差不多把水控乾了。

郭樹英把魚拿過來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在臭鱖魚身上打上十字花刀。

花刀不用太深,主要是讓鱖魚入味。

做完這些之後,他把炒鍋放在灶上,先把鍋燒熱,然後往裡麵放入一勺冷油,滑鍋過後,倒出來,重新燒熱,然後往鍋裡加了兩大勺菜籽油。

菜籽油煙比較大,而且略微有股衝味兒,不過菜籽油煎炸東西比較好,上色很快。

鍋裡的油燒熱後,郭樹英把改了花刀的臭鱖魚放進鍋裡,開始煎製。

“煎魚的時候,油溫一定要高,否則就會破皮,而且油溫高的話,也能讓鱖魚的表麵快速收縮,這樣能夠把水分鎖在魚肉中。”

郭樹英在煎製的時候,還不忘給徐拙解釋兩聲。

徐拙這會兒雖然看得很起勁,卻沒咋用心學,因為等會兒做好的時候,這群廚師稍微討論兩句就能觸發觸類旁通的技能。

有外掛的時候,誰還用心學啊。

鱖魚兩麵煎好之後,郭樹英用漏勺,把魚從鍋裡撈了出來。

他把鍋裡的油倒出來一些,這才說道:“其實按照傳統的做法,魚不撈出來,直接這樣放入配料進行炒製,炒香之後再放配料和調味。

不過現在都是飯店做法,流水線進行,這樣把魚盛出來,不僅更省油,而且效率也更高一些。”

其實徽州那些飯店裡,做臭鱖魚這道菜,是沒有煎魚的步驟的。

因為每天用的臭鱖魚都是提前統一放在大鍋裡過油炸製,有顧客點的話,直接炒配料倒高湯,然後把炸好的魚放進去做就行了。

郭樹英等鍋裡的油再次燒熱後,將切好的五花肉丁倒進去煸炒。

等煸炒出香味兒,放入蔥薑繼續翻炒,最後放入筍丁,烹入生抽料酒,做完這些之後,還要順著鍋邊,稍稍往鍋裡淋入一點點香醋。

嗯?

還要放醋?

這……

難道又是一個知識點?

徐拙好奇的問道:“郭爺爺,為啥要放醋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