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時,任弘與鄭吉一同站在流水潺潺的車爾臣河畔。
整個夏天,這裡波光粼粼,魚歡鳥叫,蘆葦、蒲草搖曳著枝葉,進入深秋後,白色的蘆花競相開放,叢中點綴著棕紅色的蒲棒。
個子矮小的會稽人鄭吉練過擲劍,打水漂很有一手,卻見他一抬手,一顆石頭在水麵上連漂了十多次,幾乎要飛躍到河對岸時,才沉入水中。
任弘就差了點,扔出去的石片在水麵上點了三五下就不行了。
鄭吉得意的打了個呼哨,又問任弘道:
“任侍郎,我就不懂了,這條河與北河根本不是一條,為何祭的還是那賢善河神。”
任弘道:“樓蘭人認為所有河都將彙入蒲昌海,它們連在一起,便都是賢善河神的化身。”
所以從下遊遷徙來的樓蘭人還是將這條河也稱作“賢善河神”,以相同的方式祭拜。正是它養育了鄯善狹長的廣袤綠洲,在黃沙戈壁間造就了一個人間天國。
“倒也有些道理。”
鄭吉點了點頭,對任弘道:“我聽說,長安的史官們以為,於闐之東的水流都東流注蒲昌海,蒲昌海廣袤三百裡,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其水潛行地下,又在積石冒出,這便是濁河之源!”
濁河便是黃河,這年頭大河已經決口過好幾次,上遊雖然還清,但下遊早就黃了。
此言聽得任弘哭笑不得,暗道:“這麼說黃河也是賢善河神,是樓蘭與漢人共同的母親河了?”
這顯然跟事實不符,但任弘也不好讓首倡此說的司馬遷出來挨打。
反而琢磨著,這說法以後或能好好利用利用。
但今日他們還有正事做,鄭吉是奉傅介子之命,來接替任弘做“扡泥司馬”的,看來老傅這次打算遵守約定,不再讓任弘瓜代而期了。
任弘也不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他得帶鄭吉一個月,熟悉鄯善的情形。畢竟這的一切,都與中原截然不同,若用漢地思維來做事,肯定會事倍功半。
今日任弘要與鄭吉說的,是鄯善的土地情況。
“子騫,長安附近種地,豪貴之家最終收成多寡,取決於什麼?”
鄭吉不假思索:“當然取決於土地多寡。”
任弘搖頭:“但在鄯善不同,收成多寡與土地無關,隻與水有關。”
他們沿著河邊一條大溝渠的渠堤行走,任弘告訴鄭吉:
“和樓蘭城一樣,此處地介沙漠,降雨少,農稼全資水利,播種之多寡,以灌溉之廣狹為準,所以鄯善人才論水不論地。”
與地狹人眾的中原大異,鄯善國是不缺土地的,畢竟國土麵積有後世兩個江蘇省那麼大呢。
光論綠洲的話,扡泥綠洲跟敦煌綠洲大小差不多,人口卻僅有兩三千,人均占有耕地依然很多。
但距離河邊太近的窪地沼澤可沒法種糧食,所以樓蘭人數百年來,用簡陋的工具,逐漸開挖出一條條溝渠,將河水引到遠處的農田裡——組織人手開渠,管理水渠灌溉,這便是樓蘭王權力的根基。
任弘指著大溝渠分出的許多個支渠給鄭吉看,每個支渠連接著一大片農田,但卻塞堵著土塊,有鄯善王和貴族們派來的奴仆看著。
“在扡泥城附近,沿河有數條大溝渠,屬於鄯善王,而大溝渠的分渠,則是扡泥城中那七八家貴人分彆出資出力開鑿。”
“鄯善王每月都會派遣水祭祀來監督放水灌溉,若是貴人不繳納水費,便不能放水入分渠。”
“同理,若農夫不向貴人繳納水費,分渠的水自然也不會灌其田畝。”
所以說,鄯善國不存在什麼地主,打土豪分田地在這隻會打到空氣。
隻存在“渠主”。
任弘時常能見到,農夫為了這個月灌溉了三次還是兩次,與貴族家的奴仆爭得臉紅脖子粗,隻差動手出人命,可見水之珍貴。
但土地卻不值錢,廣袤的渠邊田地,起碼有三分之二是撂荒的。
順著任弘手指望去,鄭吉可以看到,種粟和春麥的田地已經收割,隻留下一茬茬麥稈。遠處一陣火光和濃煙,那是樓蘭人在燒荒,將溝渠邊撂荒已久的土地燒去雜草,好種植冬麥。
地裡的樓蘭人不用牛犁,而用原始的耒耜(lěisì)甚至是石刀石斧斫地。
“刀耕火種。”
任弘很無奈,這就是樓蘭人的農業水平,播種後沒有任何中耕、施肥、鋤草的措施,隻需驅趕鳥獸,每個月眼巴巴地等著貴族大發慈悲,開渠灌溉兩到三次,若是遇上下雨,灌溉也免了。
“這樣的地,種一年下來自然是地力衰竭,於是便乾脆撂荒閒置,然後又用同樣燒荒的方法,向外圍另行開拓土地,畢竟綠洲廣袤,隨便開。”
但隨著扡泥城人口日益增加,需要的耕地麵積也越來越廣,他們開始向綠洲外圍開辟新的荒地,砍伐燒掉不受賢善河神禁令保護的胡楊和紅柳,溝渠也得繼續延長、分岔。
若在中原,恨不得田地越多越好,但在鄯善,這絕非好事。
任弘能看到其中的隱患:這些溝渠-->>
和周圍新開辟的田地,如同一根根吸管,將河流裡的水源源不斷吸出分流,並在烈日炎炎暴曬下不知蒸發了多少!
每年來自雪山冰川的水源不會增加,沙漠裡也彆指望降雨有多少。粗放式大麵積耕作所需的灌溉用水卻日益增長,長此以往,流往下遊的水隻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