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營諸將滿心以為陛下身邊有呂布這名擅謀擅武的奇士, 自己即可高枕無憂。
殊不知在二人空前齊心,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哪裡是智士引領了猛士的有序局麵?
分明是兩匹不相伯仲的脫韁野馬, 爭先恐後地帶著十萬如狼似虎的精騎,一聲招呼也不打,就直殺敵軍腹地去了。
自打知曉楚國大肆整頓兵勢, 有意北伐的消息後,匈奴單於冒頓自是不敢掉以輕心。
他顧不得進一步鎮壓剛攻下的烏孫與月氏,即匆匆忙忙地帶著四十萬騎兵往回趕。
然而在途經高闕時, 就不巧撞上了剛翻過銀山, 正麵朝北挺進的章邯與鐘離眜軍。
若缺了章邯這一曾經的少府、於秦軍中深具威望的將領,項羽縱恩威並施,要想收複這支長期遊離在外的前秦鎮北軍, 也必然要費上不少功夫。
偏章邯自降楚以來, 因項羽寬和公正以待, 大事上從不吝用他,他嘴上不擅表示, 心裡卻深為感動, 自是忠心耿耿。
有他傾力出手, 這支鎮北軍很快找到了主心骨,當成為楚軍中首股與單於主力正麵交鋒的軍勢時,亦是士氣如虹,絲毫未有懼戰之意。
自那可恨的秦將蒙恬被秦廷害死後, 冒頓對這一度威名赫赫的鎮北軍的印象,便成了群龍無首的混亂無序,戰力低下。
他哪曾想到,僅落在章邯與鐘離眜手裡才不足二月, 竟就脫胎換骨一般,爆發出叫他也深感威脅的強大戰力來?
匈奴軍與章邯鐘離眜軍自遭遇以來,便陷入了激烈交戰,一天一夜過去後,雙方具是損失重大,誰也未能占到便宜。
一支才剛被收服的鎮北軍,竟就有如此之威!
冒頓向來自傲於匈奴兵能騎擅射,來去如風的厲害,根本不將從未真正交手過的中原軍士看在眼裡。
在結結實實地啃上這塊硬骨頭後,他麵上不顯,心裡卻極為沉重。
若碰上的是那由素以驍勇善戰著稱的項羽親領的精銳騎兵,他們豈非……不是對手?
這一念頭甫一冒出,冒頓本能地生了退意。
匈奴人雖好中原沃土,根卻始終於遊牧之上,絕無可能於南地紮根久留。
與其為一塊絕不會去長久據有的地,就同這瘋子一般勢頭鋒銳的楚軍一決高下,落得兩敗俱傷,反讓才剛攻克的月氏與東湖等地出了岔子,那才是得不償失。
在這日之前,冒頓雖不曾於楚軍真正有過交鋒,但他祖輩卻對中原軍隊的特點頗為了解。
知曉這楚兵看似凶悍,卻多是南人出身,難耐大漠那千變萬化的氣候,又不曉那錯綜複雜的地形,每需深入時,必將猶豫。
他大可命左右賢王來此替戰,自己領一支部曲朝大漠以北轉移,既可保全實力,又可試著誘敵深入,攻其疲敝。
然而這一計劃才剛定下,竟就於二日後破滅了。
由非他親信的樓煩王、白羊王處陸續傳來求援的軍報,冒頓且是半信半疑,姑且置之不理。
然接下來送來求援信號,因倉促下應對楚軍進攻而無比狼狽的,竟是他寄以重望的左賢王!
原來韓信與龍且一路急行軍,雖不及章邯等人迎麵撞上送上門來的冒頓軍的運氣,卻極為順遂。
匈奴兵早習慣了自北南下,襲擊邊陲城縣,燒殺劫掠,再帶著俘來的百姓做奴隸、牛羊糧食揚長而去的快活滋味。
而左賢王的王庭,距邊塞處足有六七百裡之遙,又哪兒是隻曉得分兵把口、一心防守的楚軍能抵達的!
因此當韓信與龍且所率領的三十萬關中軍,乘著夜色抵達他位於大漠身處的王庭,團團圍住後,再發起強勢攻擊時,睡夢中被驚醒的左賢王不禁大驚失色。
極劇驚懼中,他被這聲勢浩大、粗略看去,根本數不清有多少人的楚軍所嚇住,竟是趁著包圍圈子還不嚴密前,帶著最為忠心耿耿的數百壯騎,強行突圍南逃去了。
而在逃亡途中,他顧不得自己還驚魂未定,趕忙忍著羞恥,將他處發生的驟變告予單於知曉。
——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
得知左賢王竟因貪生怕死,輕而易舉地丟下王庭,舍了那數萬精銳將士後,冒頓幾恨不得生啖其肉。
然木已成舟,他再氣怒也無用,唯有指望右賢王不似左賢王般昏庸無能,可派上些許用場。
就在冒頓眼睜睜地看著部曲每日與這糾纏不休的前鎮北軍的交戰,損耗甚巨,一時半會卻脫身不得,最為煩心時,他慣來最為寵愛的閼氏不知從何處得了消息,也不安地尋上來了。
“楚家疆土雖肥饒,單於卻無心據有;倒是月氏、東胡之地,多有虎視眈眈之輩,不可一直放置不理;在此緊要關頭,單於何必與楚軍苦戰不休?”
閼氏所言,何嘗不是冒頓所想?
冒頓煩躁道:“眼下豈是本汗挑起的事端?分明是那楚家小兒磨刀霍霍,率先北犯!”
閼氏勸道:“項藉為江東出身,又據那秀麗江山,按理說已是心滿意足,豈會惦記大漠以北之地?他必是知大汗神勇威悍,方會如此忌諱大汗,恐大汗為邊關大患,才不得不先行出兵討伐!既如此,大汗何不派說客往楚營,主動表達並無侵犯楚地之意,令兩邊收起兵戈,也好平息此次事端?”
冒頓眸光暗沉,沉吟片刻道:“你所說這話,倒不是沒有道理。隻是那項藉此次發兵近百萬之眾,豈會因三言兩語即肯回撤?”
閼氏莞爾道:“大汗心懷大業,自不知些婦人事,我卻略有耳聞。那楚帝自登基以來,後宮至今是既無皇後,亦無嬪妃。既如此,大汗何不由膝下擇一居次,再貼上一筆豐厚嫁妝?項藉必將滿意。”
冒頓心念微動:“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