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東邀請他們回家吃飯再回去。
“不用了,馱著冰箱也不方便。我先回去,你明天有空帶嫂嫂來家裡吃飯。”
潘大章跟溫小芹離開了夏祺村。
路過角頭廟,看見那個廣場上有人在搭采茶戲舞台,還有一個唱木偶戲。
一個瞎子坐在廣場另一角,拉著二胡,唱著古文,麵前十幾個老頭老太太在旁聽。
往前路過月舟村小學門口,看見曬穀場上幾個鄉放映隊的正在掛幕布。
先回到家,把冰箱卸下搬到廚房。
潘小章已早早回到家,看見冰箱到家,高興地用冷開水加上白糖,調好放入冰箱速冷櫃,說試試可不可凍成冰棍,可以的話,他夏天就每天自已在家製幾個冰棍解暑。
母親回來看見冰箱也是特彆高興。
“會不會很耗電?現在農村電費也是不便宜的。”
潘大章怕她為了省電,冰箱都不去開。
於是勸道:“媽,一個冰箱一個月也用不了多少度電的,用不了多少錢。再說我們又不是出不起電費,彆計較那些小錢。”
不久老爸也回家了。
“媽,明天我們家會有多少親戚來?”潘小章好奇問。
鄒秀花:“你水南幾個舅舅,還有你東溪村的小姑姑一家,新陂村的大姑姑一家。不知道你姐姐明天會不會回來,甫錢鎮的小青往年也會過來吃餐飯。”
溫小芹:“阿姨,明天我爸媽也會岀來做客。”
鄒秀花:“那太好了,我們姐妹明天可以好好聚聚。”
潘小章:“媽,明天乾脆叫媒婆過來,把哥哥和嫂嫂的親事定下來。”
潘大章後腦勺上拍了他一巴掌:“吃著飯還堵不住你的嘴。”
吃過飯商量去看電影還是去看采茶戲,或者去聽唱古文。
“唱古文那個瞎子說今晚在村委辦公樓唱,我和你爸去聽唱古文。”鄒秀花喜歡這種本地特色濃鬱的藝術,每次村裡有瞎子來唱古文,她都必到。
潘柴久卻不感冒。
“我還是在家裡看電視舒服,一個房間擠滿幾十個人,一個瞎子拉著二胡,眼淚鼻涕都流過不停,我才不去湊那個熱鬨。”
“不去拉倒,我自己去。”
潘小章:“我等下去角頭廟看蚊賬戲去,不然去曬穀場看電影去,聽說今晚電影是一個武打片。唉,算了,電影也不好看,還不如哥哥錄像廳的武打片好看。”
鄒秀花對潘大章兩人說:“你們兩個也去外麵逛逛吧,從今晚開始,月舟村至少有一個禮拜都是特彆熱鬨的。”
潘大章:“我先去工地看看,老郭的工人這幾天沒停工吧?”
“他們是黎村人,停什麼工?明天搞點熟菜端去給他們吃,也算是我們的一份心意。”
找了幾個手電。
房子在山腳,到對麵村莊要經過一片稻田,田壟上比較滑,加上路兩旁草叢間偶爾會藏著一二條蛇,給咬上一口就不妙了。
潘大章拿著手電在前麵走,溫小芹在後麵跟著。
兩人都是農村長大的孩子,走這樣的路也習慣了。
來到碾米房工地。
看見圍牆大門也安裝好了,水井也挖好可以抽水了。
彆墅地基全部綁紮好了鋼筋,連模板也釘好了。
郭建設看見潘大章兩人走進來,也熱情迎了上去。
“小潘老板回來了,明天地基就可以澆灌水泥了。”
水泥、河沙都堆集在空坪上。
“還有外麵圍牆角化糞池也砌好,水泥沙漿都粉刷好了。”
空坪上堆集了許多的紅磚。
潘大章讓溫小芹預付了郭建設五千元工程漆。
交待他們工作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十幾個工人都搬著木凳去曬穀場看電影。
原先工地上還要留著老工人晚上看工地,現在圍牆砌好,防盜門裝好了,加把鎖鎖住,就不用特意安排人看工地了。
路過村辦公樓,碰見潘德東跟謝蘭蘭。
“大章,真巧,剛才我還去你家找你,隻有大伯一人在家,他說你們可能去角頭廟了。你跟我一起去找六月伯,問問他沙灘地承包的事情。”
樓下鬨哄哄的,一群村民簇擁著一個手提二胡的瞎子往會議室走去。
因為孫燕嚷嚷著說:“去會議室,有凳子,地方又夠大。孫師傅可以在前台中間位置唱古文,拉二胡。”
幾十個村民一齊朝會議室走。
人群中看見了老媽鄒秀花的身影。
謝蘭蘭拉著溫小芹的手說:“我們也去聽唱古文,讓他們兩個去辦事吧。”
潘大章上了二樓。
支書潘六月辦公室還是燈光通明。
“大伯,象你這麼兢兢業業的村支書,確實很少。難怪全村人民卻擁護你。”
潘六月笑著說:“大章這孩子就是會拍馬屁,而且還不留痕跡。你大伯我是大老粗一個,有心把我們村搞好,個個都過上好日子,可是也是有心無力呀。”
“大伯,想辦法在村裡扶持幾個掙大錢的,就可以帶動其他人一起致富。”
可惜潘育財缺少魄力,飼料廠開辦不起來,若是他能開辦一個飼料廠,全村大部分勞動力都可以消化掉。
“我是個大老粗,有什麼辦法去扶持彆人掙大錢?”
潘六月看見跟潘大章一起進來的潘德東。
“你是去廣西彈棉被的德東吧?你們兩兄弟賺錢在月舟村都是排得上號的。”
潘德東從背包掏出一條岡煙,一瓶酒,放在他辦公桌上。
“伯伯,我就是德東,現在在夏祺村跟我嶽父熬薄荷油賣。”
潘六月點頭:“老謝熬了多年的薄荷油,他們村單單憑這樣一項收入,就比其他村強上數倍。”
他把煙和煙都放入抽屜。
門口有幾個村民在探頭探腦。
“你兩兄弟來找我有什麼事?”
又是送煙又是送酒的,沒事才怪。
潘德東:“伯伯,想打聽一下河岸那幾百畝沙灘地,現在是準備拿來承包麼?”
潘六月心想:果然不出所料。
同時他很快就想到了,他們想租那些地來種植薄荷苗。
前幾年,還沒有分田到戶時,他曾經去找過謝禮發。
“我月舟村靠近你們夏祺村那幾百畝河灘地,全部用來種植薄荷苗,所有原材料都賣給你熬薄荷油。”
當時遭謝禮發拒絕了。
“老潘,我現在銷量不廣,夏祺村這些田地種出來的薄荷苗能夠消化掉就算不錯了。”
竟然拒絕了他合作的要求。
現在他女婿來打這片沙灘地的主意。
要不要答應呢。
潘大章:“伯伯就象萬子嶺後麵那些鬆樹承包給廣西人割鬆油一樣,可以給村集體創造效益。同樣道理,幾百畝沙灘地也一樣可以給村集體創造效益,就是一件好事。”
前世也一樣是潘六月當村支書,八三年底他把萬子嶺、牛嶺山數萬畝山林的鬆樹承包給一幫廣西人割鬆節油。
又把山林間地分作幾個區域承包給外地來的老板,種植林下經濟作物。
將河岸邊幾百畝沙灘地租給東北人種藥材。
還有魚塘、水庫,以及沙廠的租金收入。
月舟村集體經濟史無前例的好。
一年幾十萬都沒有問題。
年底除了分給全村村民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留在村賬戶上。
有人將此事反映到鄉政府,舉報他中飽私囊,貪汙了多少錢。
鄉乾部準備派人調查他之際,他組織施工隊進入月舟村小學,把幾間破舊的教室扒了,購買材料準備建新校舍。
把進村的路拓寬,連大貨車進村都能夠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