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聽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角頭廟開始遊神了,我去看看。”潘小章第一個衝出了庭院,朝廟方向跑去。
“我也去看看。”三舅鄒建國也緊隨其後。
庭院內一些女客也相約去觀看。
遠處走來一個瘦小的老頭,發白的頭發。
是潘晨光。
氣喘籲籲來到庭院門口。
“晨光叔,怎麼還辛苦你跑過來?來,進來坐坐,喝杯茶。”
鄒秀花把老人迎進門。
“侄媳婦呀,你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潘屋全族人都為他而驕傲。又會賺錢,讀書還那麼厲害。現在我老頭子想過來求他一件事。”
他一時還沒看清潘大章就站在他旁邊。
“晨光公,有什麼事你就說吧。”
這老頭估計有六十大幾了,為了村裡的事還在勞碌著,他有事讓自己幫忙,會忍心拒絕麼?
“現在幾十個村裡後生崽,要抬神像去遊村,他們都提出來,說你吹嗩呐的水平高,比那兩個嶺背師傅強多了,叫我來請你去吹嗩呐。”
原來是這麼回事。
“你看,他們在角頭廟門口不走,等著我邀請你過去。”
從庭院門口可以看見角頭廟門口一大堆人,鬨哄哄的,聽見嗩呐聲不成調的聲音。
“大章,這樣吧,你去吹一場,遊村回去,我就封十塊錢紅包給你。”
鄒秀花也勸說:“廟裡的事是全村人的事,去幫幫忙也是一件好事。”
“鴻旗公會保佑的,平時燒香祭拜神明都要,能幫忙就儘量幫吧。”
潘東玲也勸說。
溫小芹:“去吧,村裡遊一圈,至多二個小時,回來就可吃飯了。”
潘大章從房內找出嗩呐。
對潘晨光說:“晨光公,走吧,我去幫忙。我免費幫忙,不收你紅包。”
潘晨光:“鴻旗公會保佑你發大財,高考時高中狀元,紅包應該要拿的。”
他跟潘大章朝角頭廟走去。
擔心他在窄小的田壟上行走,會滑到稻田裡,潘大章跟在他後麵小心提防。
走了一段路才發現,這小老頭雖然看上去弱不禁風的樣子,但是走起路來一點都不含糊。
在窄小的田壟路上也是健步如飛,以至於潘大章也要小跑著才跟得上他。
開始他連話都不敢跟他多說,現在見他如此精神旺盛,知道邊走邊跟他聊天也不礙事。
“晨光公,你隨便叫個年輕人來叫我也行呀,何必親自跑一趟?”
潘晨光笑嗬嗬說:“那些年輕人辦事不老成,我怕他們說話毛躁,不會說話,叫不動你,所以我還是自己來才比較放心。”
“沒事,在家也沒事,村裡的公事,隻要有空我都會參加的。”
“所以你事業才會那麼順利,氣量大的人,一輩子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
幾分鐘後到了角頭廟,隻見廟前小廣場人頭簇擁,熱鬨非凡。
幾十個年輕人用竹杠綁著三付木轎子,轎子裡各安放著一尊木雕的菩薩。
看見潘晨光後麵跟著的潘大章。
都舒緩了一口氣。
“來了,我說過,晨光公去叫,他肯定會來的。”
“大章來了,兩個嗩呐師傅就沒什麼事了。”
“我聽過大章吹的嗩呐,那才是真正的高水平,象電視上那些人吹的一樣。”
兩個嗩呐師傅也見過了潘大章的手藝,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現在見他來了,也是自動退到後麵。
“兩位師傅,要麼你們就留在廟裡吹嗩呐吧。”
潘晨光想了想說:“廟裡菩薩神明都出行了,再在廟裡吹嗩呐會顯得對神明不恭,還是一起出行吧。就算是配合大章也好。”
除了兩個吹嗩呐的師傅之外,還有幾個敲小鑼小鼓小鈸樂器。
潘大章吹奏嗩呐的時候若是能夠配上另外幾樣樂器的拌奏,效果會更好。
另外幾名師傅說:“雖然配奏的水平不會那麼高,但是許多嗩呐曲我們都聽過,基本上可以勉強拌奏。”
潘大章:“那我們就試試吧。”
他又對兩個吹嗩呐師傅說:“師傅,我們輪著吹奏吧,你們兩個吹一段,我一個人吹一段,輪換著來。”
雖然你們吹的嗩呐曲調含混不清,但最其碼也是喜慶的氣氛吧。
兩位師傅表示沒異議。
潘晨光大聲說:“大章也請來了,大家可以開始抬起來遊神了吧?”
他示意大章可以吹奏了。
潘大章想了想對另外幾位樂器師傅說:“我吹一個叫《糧滿倉》的樂曲,寓示全村父老鄉親,家家戶戶都豐衣足食,百穀豐登。”
跟他們簡單說了樂曲吹奏過程中的配樂問題。
幾位樂器師傅似懂非懂的點頭。
潘大章也暫時不顧其他的了,他開始吹奏。
聲音嘹亮,歡快喜慶。
幾個拌奏的也算是勉強可以跟上節奏。
抬神像的年輕人抬起神像朝堤壩路走去。
傳統遊神路線都是沿著堤壩路到壩上組,然後在村子巷子聞,走一遍。
其間沿路有人燃放鞭炮。
各個路上都有村民擺滿各種祭祀用品,燃著香燭。
遊神人群走過,誠心跪拜。
沿途都有人群加入。
潘大章吹奏完一曲後,另外兩個嗩呐師傅就會接著補上。
相互間還是配合默契。
他儘量挑選一些適合這個場合下,喜慶又歡樂的曲調。
他又吹奏了一首《社慶》獨奏曲。
《抬花橋》。
《山村來了售貨員》。
《東方紅》,《誰不說咱家鄉好》。
甚至前世90年影視劇上的《滄海一聲笑》也被他吹奏了出來。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隻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
……
潘大章情不自禁吹奏了出來,恍然才發現此歌此時還沒出現。
整首吹奏完,所有人都聽得如癡如醉。
“大章吹的這個曲從來沒有聽過,特彆好聽,比電視上的都更好聽。”
許多村民認識遊神沒有什麼好看的,但是潘大章吹的嗩呐才值得一路追隨著欣賞。
許多人一直跟隨著返回到了角頭廟。
潘大章看見時間上已經是十二點半。
廟裡也請人煮了飯菜,參加活動的人可以在廟裡吃飯。
因為記掛著家裡還有其他客人,潘大章跟隨遊神隊伍回到角頭廟,便想轉身離開了。
潘晨光把他叫住了,把一個紅包塞到他手裡。
潘大章不肯收:“晨光公,算我免費來參加活動吧,不用給我紅包的。”
潘晨光:“大章,一定要收下。我知道你不會計較這十塊錢,但這是替公家辦事,每個參加的人都要領一個紅包,錢不多,但是也是一份心意。”
潘大章隻好收了他的紅包。
回到家,正好開始入席吃飯。
三張餐桌的人足有三十多客人,並不寬敞的客廳肯定擺不下三張餐桌的,隻好將餐桌擺在庭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