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穀南:“不是吧?小妹妹才多大,還這麼能乾?”
“我爺爺和奶奶親口給出的評價,比家裡請的那個廚師搞的口味都好。今晚吃過你們就知道了。”
兩人表示沒意見。
溫小芹又征詢了樓下兩位副總的意見,馮凱倫和章澤也表示留下吃晚飯。
於是她就去廚房忙碌。
好在有鄭虹母女幫忙。
潘大章看見黃樂安也來了,就提議:“齊總,關於股份比例的事情,你有沒有征詢過第三方的意見,多大比例才合理。”
齊穀南:“我征求了專業人士意見,你們兩位是出資的,利潤分成應該占比60%,我公司和鎮、村他們占比40%,才相對合理。當然我公司要比鎮、村多一點,要占25%。”
“我明天跟陳主任和汪支書協商這事,你們兩位認為這種分配方案是否合理。”
潘大章:“我跟爺爺也說過這件事,他提出的方案也是我和黃總各占30%,齊總這邊和陳主任、汪支書共占40%才合理。”
其實黃樂安也征求過隆昌公司老總黃安源的意見。
黃安源也認為占股30%才合理。
所以現在他也沒有提出不同意見。
齊穀南拿出一份現在稀土礦管理層、技術人員以及普遍工人的名單。
“兩位還有打算安置自己人手參與管理麼?”
黃樂安:“安排二三個吧,財務方麵一個,決策層一個,安全生產方麵一個,我這邊應該有三個人。”
潘大章想即然投資進去了,肯定要有人參予公司管理,特彆是財務方麵,一定要有自己人。
自己不一定有很多時間守在單位,但要隨時掌握單位情況。
“我這邊估計也要安排二三個人。”
話雖這樣說,但是他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齊穀南:“我已經通知了幾個主要負責人,明天簽完協議後,大家開個會,見見麵。”
現在的規模隻是試驗性質的,正式的投入生產,當然還要增加人手,購買設備。
好在現在招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三人交談了許久,不知不覺外麵天色暗了下來。
“去下麵客廳吧,應該差不多開飯了。”
三人來到客廳。
鄭虹正在幫忙擺碗筷。
“正要上去叫你們下來吃飯呢。”
潘大章笑問:“曾其崧今天沒有一起來?”
鄭虹:“我現在跟他還隻是了解階段,又沒有正式訂婚,他都還沒有去我家提親呢。他怎麼可能經常跟我在一起?”
“是呀,下次碰見他,要提醒他,做事要乾脆利落一點,追女孩子也一樣。”
“小潘老師,難道年紀這麼小,能夠寫出那麼深沉的詩歌和,你的思想比一般同齡人都成熟了許多。”
“你的意思就是說我少年老成唄。沒辦法,從小就是這個性格。”
潘大章招呼大家入席。
不一會,溫小芹就弄了一桌子特色菜。
有幾道還是野味。
個個吃了都讚不絕口。
眾人知道都是眼前這個小妹妹煮的飯菜,都誇真的了不起。
潘大章拿出茅台酒招待他們。
飯後又切了臍橙招待。
董衛東介紹說:“這臍橙是我家大章從俞督買來的,我們公司年前叫采購到處去采購臍橙,都沒辦找到貨源。”
馮凱倫和章澤兩人走的時候,董衛東還讓大章用膠袋裝了幾斤,帶回去家裡其他人品嘗一下。
市場上有北方的蘋果、雪梨買,但是本地的臍橙卻是稀罕物。
閒聊了許久,眾人都告辭。
潘大章主動幫助溫小芹收拾碗筷搞衛生,提熱水給兩老人泡腳。
溫小芹把煮好的中藥端來給兩人喝。
董衛東:“這中草藥雖然喝起來有點苦,但是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現在晚上睡眠質量都好了許多,吃飯也更香了。白天精神都好了許多……”
按照老淩頭開的藥量,隻是第一階段的,目的是先把身體調理過來。
上次他交待了,若是症狀減輕了,要再去他那裡開些中藥補方。
“隔幾天我們再去嶺背找老淩頭診一下脈,讓他再開幾味藥。”
一切都是假的,身體重要才是最主要的。
晚飯後,溫小芹對潘大章說:“跟我去新華書店買幾本下學期的教材和各科作業,我有時間可以提前去學習。”
她平時間對於學習還是比較勤快的,除了偶爾看看電視。
其他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小芹芹這麼勤快,下個學期你學習成績就要趕上我了哦?”潘大章調侃地說。
“有可能哦,你下個學期又要開礦,還經常去開會,到處跑,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了,自然成績就落後了。”
問老董兩人要不要去外麵走走。
黃憐香:“我們就不去了,你們也早點回家,外麵天冷。”
開上紅旗橋車,找到岡州第一新華書店。
街道上有少數的商店開門營業。
到處有小孩在放鞭炮。
來到新華書店,把車停在街道邊,鎖好門。
進到裡麵。
買了十幾本書,也沒花多少錢。
“你英語成績有點拉後腿,要麼買些英語磁帶,再去買台錄放機,早上跟著磁帶去學,進步會很快的。”
弟弟小章就是最好的例子。
自己買的那個錄音機被他拿去了,天天去學英語,才小學五年級,已經把初中一年級英語都自學完了。
溫小芹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又去買了高一下學期英語磁帶。
出來路過一間電器店,停車買了一台雙卡錄音機。
回到家老董兩人還在客廳看電視。
溫小芹在房間試著聽錄音磁帶。
潘大章在檢查自己的寒假作業完成情況。
抓緊時間把沒有完成的寒假作業做完。
然後又寫作了二個小時時間。
第二天他把一疊文稿交到溫小芹手裡。
“這個月三萬字的交稿任務。”
還要辛苦她抄寫,改正裡麵錯彆字,以及其中的語法錯誤。
其實溫小芹的工作並不比他寫作輕鬆。
但她從沒怨言。
“行,我有空把它抄寫好,然後就去郵局寄出去。”
每個月十五號左右就應該把稿件寄出去。
潘大章又把修改後的《浮橋》五篇,讓她抄寫後寄到《名詩刊》。
編輯摧了幾次稿了。
這些名刊還是要時常投些稿去的,其他小刊有沒有都無所謂,但是名詩刊的關係還是要維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