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0212 分班考(2 / 2)

喵? 浮遊的蜉蝣 6248 字 10個月前

夫妻倆帶著寶貝兒子,並捎上樂樂,前往一小。

路上,葉放知對樂樂說:“今天我們帶著你認認路。以後多數時間你可能需要自己上下學。”

葉放知:“畢竟早上你吃完早餐的時間比你堂哥早,也不好每次都讓你等他,所以你吃好後就可以先走。下午放學時,你堂哥可能想要與朋友們一起玩一會兒,你也不用等他,可以先回家。”

狄甘:“喏,你在這裡坐公交,三站路就到了一小門口。如果時間充裕,你還可以步行或跑步,當作鍛煉身體。”

樂樂點點頭:“三站路確實不遠,跑步很快就到了。早晚各跑一次,是很適合的鍛煉距離。”

狄甘:“……”

樂樂看看狄甘的臉色,沒問葉材寶要不要和他一起跑。

——答案當然是“不要”。他懂。

小絨毛:“如果書包太重的話,你這個年齡跑步反而傷身。但你不用擔心,我會用能量給你的書包減重噠。”

樂樂沒辦法保證自己的聲音隻被小絨毛聽見,所以當著狄甘一家三口的麵,他隻好在心裡承諾:我也會好好產能量噠。

說起來,樂樂對於“大伯”“大伯娘”“堂哥”這三個稱呼很缺乏感情認知。他這麼稱呼時,與叫“保潔阿姨”“門衛叔叔”差不多,甚至可能還不如後者。

因為樂樂能夠理解“叔叔”“阿姨”是對年長的、與自己沒有親戚關係的男女的稱呼,但他對“大伯”等“親戚”卻始終沒有形成實感。

即使樂樂已經明白了被他稱呼大伯的人,就是他爸爸的哥哥。

樂樂懂什麼是哥哥、能理清這個親戚關係,但他始終覺得:我爸爸怎麼會有哥哥呢?我爸爸怎麼會被彆人叫弟弟呢?

樂樂有點惶恐:我這算不算感情缺失的一種表現?會不會影響今後產能?

小絨毛安慰過樂樂:“隻要有某一類情緒是健全的,就可以產能,缺失一兩種情緒不是問題。哪怕你隻能感受到恐懼、害怕,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產能機器。我們不需要求全,而隻需要在某一方麵做到精深。”

雖然信任小絨毛,雖然因為小絨毛的安慰而放心了一些,但一直到第一次實際做到了產能之後,樂樂才真正安心下來。

也因為葉材寶是幫助他產能的第一人,所以樂樂明顯察覺到自己對“堂哥”這個詞有了實感。

可樂樂依然對“大伯”“大伯娘”僅有理論認知。

以至於在樂樂看來“葉放知夫婦”“狄甘夫婦”這兩種稱呼方式完全等同,並不因為葉放知與他有血緣關係、狄甘與他沒有而需要優先采用“葉放知夫婦”“葉放知一家”這種說法。

甚至,因為“葉放知”這個名字與自己爸爸的名字太相似,導致樂樂還有些回避叫出來。

樂樂:總覺得,叫這名字像是讓我爸爸粘上了某種最好不要粘上的東西。

對比之後,樂樂覺得從今天起,自己比較願意優先選用“葉材寶一家”這樣的稱呼方式。

樂樂:堂哥好鮮活呀,不像大伯和大伯娘總是披著麵具。堂哥刻意帶上麵具時也很真實。

當葉誌樂和葉材寶的分班考結果出來時,狄甘和葉放知的心情都非常複雜。

鬆口氣、沒能完全放心、生氣、解氣、嘲弄、丟臉、心疼、驕傲等情緒混雜到一起。

最終,他們隻能接受自家兒子與那個討厭貨即將同班的事實。

之所以心情會如此複雜,是因為葉材寶和樂樂的考試成績都比較一般:中等偏上水平,分數相近。

如果隻有葉材寶參加考試,夫妻倆一定會誇獎兒子“已經考得很棒了”;如果隻有樂樂參加考試,兩人一定會嘲諷樂樂“平時表現得挺聰明,到了關鍵時刻卻這麼掉鏈子,果然是個擔不起事的”。

偏偏兩人考的是完全相同的卷子,成績又那麼相近。

樂樂的成績比葉材寶的高一分,但葉材寶有一道兩分的題本來是寫對了的——葉材寶說他寫對了——卻不小心被汗水弄糊了,導致老師看不清、沒給分。

狄甘夫婦本想就這道題向老師解釋一下,卻被葉材寶攔住。

葉材寶:“彆說多兩分,就算多十分,也不影響分班結果,不用費事了。我又不是那種不敢麵對自己錯誤的弱者。”

狄甘特彆感動:我家兒子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就是特彆有氣魄。與那些小家子氣的“聰明人”完全不同。

相比葉材寶,樂樂的分數完全沒有增減的餘地,他沒有任何“本該對,隻是沒寫清楚”或者“本該錯,判卷老師誤解了”的答案。

樂樂的卷子寫得特彆清晰:空了很多沒寫,但寫了的全對。

說實話,這種寫卷子的方式比看到他拿滿分更讓狄甘夫婦苦惱,尤其樂樂還那麼剛剛好地壓了葉材寶一分。

這個分數,即使狄甘夫婦事先沒以“培養兄弟感情”“兄弟倆相互照應”為理由向學校進行特彆申請,這倆堂兄弟也大概率會同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