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1 / 2)

三月春來,萬物複蘇,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耕節。

皇家彆院,朱元璋領著五個兒子埋頭苦乾,直到日上中天,半邊田梗種滿綠油油的秧苗。

臨時搭建的棚內,父子六人隨意用著民間的粗茶淡飯。

與他的皇帝爹,和弟弟們的狼吞虎咽不同,朱標即使腹內空空,他一筷一勺依然細嚼慢咽,儘顯君子風度翩翩。

午膳之後,隨侍宮人呈來消食的茶飲。

朱標輕啜一口,望著田埂,似是憶起什麼,他道,“爹,兒子前些時候讀了本書。”

朱元璋捏著帕子擦了擦嘴,好奇問,“標兒讀了什麼書?”

朱標似是回憶了番,道,“《嶺外代答》,書裡講嶺南地區有種早稻,二月種植,四五月便可收。”

朱元璋驚訝地停住了正摸著自個肚皮的手,“三個月即可收?真有此物?”

朱標搖搖頭,“兒子不知,兒子以為可命嶺南布政使司在當地探查,並呈送稻穀來京。”

朱元璋站起身來回踱了幾步,“可,八百裡加急傳聖旨到嶺南。”

倘若真有此物......

“哈哈哈!”朱元璋仰天大笑,隨後拍了拍朱標的肩膀,“我兒果然博覽群書。”

朱標也未謙虛,他微微含笑,道,“願天佑我大明,快快尋得早稻。”

朱元璋雙手負於身後,遙望田間盛景,“終有一日,大明百姓人人有衣穿,有飯吃。”

午後陽光愈盛,朱家父子無一人偷懶,勤勤懇懇繼續挽著褲腿耕作。

直到夕陽斜照,辟出的田間再無一絲空地。

朱元璋心滿意足地宣布起駕回宮,禦駕先行,太子次之,諸王在後。

等老爹入輦車,秦王朱樉頓時蔫巴,“真是比在軍營操練還要累。”

晉王朱棡,周王朱棣,楚王朱橚聰明的沒有附和,隻顧自活動著僵硬的胳膊、背。

朱標回頭看眼口無遮攔的二弟,“你呀,百姓日日皆是如此,你一年僅這麼一次而已,國子學的農桑課都忘光了?”

朱樉趕緊拱手認錯,親親大哥的絮叨,他可招架不住。

朱標看他一眼,搖搖頭,凳上他專屬的太子輦車。

禦駕穿過城門,行過繁華的街,直直入宮。

朱標帶著弟弟們送老爹入乾清宮後,快步回到自己的春和宮,“樂兒,樂兒。”

他人未到,聲先至,常樂習以為常,隻顧自己繼續寫寫畫畫。

書房門開,朱標大跨步而來,第一時間想要攬自家太子妃入懷。

常樂趕緊放開筆,任他抱個滿懷。

少年人,就是愛黏黏糊糊。

朱標彎腰親親自家太子妃的臉頰,餘光瞥見她正置於書案的畫作,“這是蹴鞠?”

筆鋒幼稚,配色鮮豔,瞧著像是出自孩童之手。

常樂拿起畫,“正是,升兒前些時候出門遊玩,偶然得見

百姓在玩(),

?()_[((),

作得此畫。”

常升今年九歲,平日在國子學讀書,得太子相助,他休假時,可來姐姐的秘密基地學習。

朱標拉了張椅子到旁邊,隨口問道,“他喜歡蹴鞠?”

常樂看著他,試探問,“隻在家中玩耍,應當無礙吧?”

會有此問,是因朱元璋聖旨明令禁止軍人蹴鞠,常府乃將門,當一以貫之。

朱標看了看畫,“孩童玩耍,自是無礙。”

先漢時期,蹴鞠用於軍中練兵,既有訓練士兵體能之用,也可豐富軍中生活。

班固還曾把蹴鞠列入兵家技巧類,軍中無事,組織蹴鞠活動,本該是一積極之舉。

無奈大明建立之前,朱家的死對頭張士誠,他的弟弟張士信常在軍中賭博、蹴鞠,與女酣宴。

蹴鞠與賭、淫連在一起,為保明軍軍紀,老爹隻得釜底抽薪,全部禁止,也是無奈。

但在民間,蹴鞠活動仍存,朝廷也未加以乾涉。

常樂真切地大舒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朱標把畫放回桌麵,“那太子妃,我們先用晚膳?”

夜幕初降,盞盞宮燈亮起。

常樂挽著朱標的胳膊,夫妻二人出了書房,慢慢悠悠漫步在遊廊。

暈黃的光帶著溫暖的味道,常樂半走半跳,似是隨口問道,“聽聞富樂院女子起舞,恩客需以金銀買座,方可得一觀席位?”

朱標嘴角笑意微僵,富樂院什麼的,實在與他自幼所學相悖......

但太子妃問,他還是替其解惑,“是這樣子。”

常樂恍然大悟似的發出聲感歎,又問,“倘若男子蹴鞠,賽事激烈,吸引豪商巨賈來觀,也收金銀,不知道能不能比過女子起舞之資。”

她摸著自個下巴,似乎是在心中計算到底哪個更能從豪富兜裡掏錢。

朱標訝然,“......男子蹴鞠......之資?”

常樂點頭,突然整個趴在他胳膊,“以您的眼光,是更喜歡女子翩翩起舞之柔美,還是更願意觀看男子蹴鞠之剛健?”

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