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2 / 2)

一陣柔和的清風拂過胸間,夾雜淺淺

的梔子花香。

謝知秋有些無措。

說來神奇(),她即使在絕境中都不會輕易動搖?()_[((),可在他人的善意和友好之舉麵前,竟表現出笨拙來。

蕭尋初原也是擔心謝知秋,才天天厚著臉皮跑來謝家見她。

蕭尋初自從換回身體以後,大部分時間都和他哥、葉青兩人待在一起琢磨武器,蕭尋光有實際的戰場經驗,給他們兩個墨者提供了不少修改見解,讓蕭尋初和葉青忙得不亦樂乎。

不過,自從謝知秋這裡出問題,蕭尋初就天天跑來露麵,甚至將墨家術的工具都搬來了,謝老爺隔三差五就過來瞪人,蕭尋初都沒走。

他麵上嬉皮笑臉的,隻說是想見她,但謝知秋能感覺到,他實則是關心自己的情況。

蕭尋初在一旁看到謝知秋的表情,沒有急著下棋,反而笑道:“雖說懷有偏見、固執守舊的人不少,但天下並不全是如此之輩,百姓之中,生著慧眼的人還是有許多的。

“你在月縣做過兩年知縣,在大理寺斷過數千樁案子,新政更是惠及無數百姓。這世上受過你恩惠、記得你的人遠比你想象得多。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正是有此前一點一滴的積累,今日才會有那麼許多人選擇違背主流,站在你身邊。可見你之所為,並不全是無用功。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但過去這數年,你還是改變了許多事情,不是嗎?”

謝知秋微微出神,良久,方“嗯”了一聲。

*

若說史守成手上最大的牌是“禮製”和禮部尚書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那麼謝知秋,也有她自己可以出的牌。

那就是“實績”和“傳奇”。

很快,在喧囂的梁城,又有另外一種聲音傳了出來——

“人都說自古英雄多男兒,但凡事總有例外,正所謂巾幗不讓須眉,紅顏更甚兒郎,各位看官,您可彆急著反駁,且聽我慢慢道來。且說南北朝時期,便有傳說稱,一位花姓女子替父從軍,創下千古佳話;往近了說,還有唐朝女將樊梨花,橫刀立馬,武功蓋世,與父一同出征,平定北疆之亂。而我今日要說的話,便是本朝一位奇女子,其父姓謝,她生於天順年間,自幼飽讀詩書……”

“我搞不懂諸位為何如此反對謝知秋入朝為官,這年頭還有多少為民做主的好官?這一兩年的事擺在眼前,若不讓謝大人做官,難道將官位白白讓給那劉求榮之輩販賣人肝的酒囊飯袋嗎?”

“其實若要說女子科考做官,我也不是很讚成,但謝知秋與普通女子不同。最關鍵是,我擔心,朝廷好不容易才減了稅,若是真像那些人說的,將謝知秋弄成是妖邪鬼怪,一個妖邪提倡的政策,難道還能繼續下去嗎?你我明年交的稅,要是又變回往年那樣了怎麼辦?!”

……

謝家閨房,謝知秋獨自坐在屋中,靜靜地沉思。

太學裡的學生之所以容易被史守成煽動,一來史守成禮部尚書的身份,能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好處;

() 二來,科舉競爭本來就已經很激烈,女子為官雖然八字還沒一撇,但的確戳中了這些學生內心深處隱匿的恐懼,生怕自己的對手再增加,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將可能性扼殺在萌芽階段。

但市井裡的人不同。

他們都從這段日子的新政裡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現在的梁城百姓對新政評價都是很高的。

謝知秋就借一部分人的口,將“謝知秋”和新政完全綁在一起,產生謝知秋離開官場、等於新政結束的想法。

如果是從未得到的東西,人可能不會有很強的占有欲,但一旦真正得到過,再讓他們從口袋裡拿出來,就很難了。哪怕是展示有可能被拿走的可能性,就足以讓大多數人產生極大的抗拒心理。

果不其然,有相當一批人本來人雲亦雲、反對謝知秋入朝,但一聽說謝知秋不做官,新政可能會結束,突然就銷聲匿跡、默不作聲了。

另一方麵……

謝知秋其實確實有循序漸進地推進女子入仕的想法。

但要是現在就把這個狐狸尾巴露出來,那必然會掀起驚濤駭浪,受到巨大的阻礙。

所以,她先藏起了這個心思,而將自己樹立成女子中的特例,塑造成一種偏離現實的、類似花木蘭祝英台這般的戲劇傳說形象。

人們對待傳說,總是更寬容一些,縱然做出出格的事,也顯得較為合理了。

如此一來,不說輿論上與反對的人旗鼓相當,至少不會單方麵被壓製了。

剩下的……就是趙澤。

想到這裡,謝知秋微微一凝。

其實不管那些官員什麼態度、百姓如何爭論,趙澤始終對她很好。

趙澤已經很久沒有正經上朝,但他不時召集朝臣議事時,從來沒有忘記謝知秋。

他好像一直沒有考慮好今後如何安排謝知秋的官職,但對她說話始終溫聲細語、態度和藹,遠比對其他官員親近,甚至比起以前與“蕭尋初”相處時,都要更溫柔。

而這……正是謝知秋的不安之處。

她略一凝神,然後偏過頭。

謝知秋回家後,並不太費心思梳妝打扮,但畢竟是女子閨房,房間裡該有的東西都有。

在桌子不遠處,就是一麵大銅鏡,謝知秋望過去,容顏便映入鏡中。

鏡中女子長裙曳地,一頭烏發隻用一根木簪鬆散插著,如瀑如雲。

謝知秋氣質難與人親近,但人人都說她生得肖母。

而她母親溫解語……

曾無人不說是美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