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44:半個秀才(2 / 2)

佾yì生,是學政認為文采好知識豐富的童生,因為沒名額了才沒被撥府,錄到府學裡的人。

可能有人認為,這還是沒考過彆人啊,哪怕你隻差一線,那還是差那麼一線啊。

這麼說對也不對。因為文章的事,沒有明確的第一,你覺得這篇好,可能另外一個人不喜歡。也有可能兩篇你都覺得好看,卻各有各的好,很難取舍,隻能選一篇,你就不得不忍痛放棄一人。

佾生俗稱“半個秀才”,跟鄉試副榜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不用參加縣試府試,直接參加院試。

顧家曾祖父很早就做了童生,做童生四十年以後,就不用參加縣試府試,可以直接參加院試。

這一點上,對於顧家曾祖父來說,沒有什麼利處,但這名譽大啊,這是實力的認可啊!

顧家曾祖父考了一輩子,佾生是他最高的榮耀!

也是更大的希望!

半個秀才再考秀才,可比半個舉人再考舉人容易。

顧思拍手,給長輩鼓掌:“對,變厲害了,下次一定中!”

“哈哈,老天還是沒辜負我啊!”顧家曾祖父開心的笑了起來,也高興的“啪”“啪”“啪”拍了幾下掌,整個要飛起來一樣。

旁邊的人看著顧家曾祖父樂,中了的兩個跟著樂,其他十幾個都羨慕的很,有一個人感歎極了:“運氣好啊!我正場過了四次,一次都沒中過佾生,年年縣試府試還是得接著考。”

顧家曾祖父聽了更覺榮耀,他光宗耀祖了!

他享受完了周圍人的羨慕和恭喜,拉著顧思的手就向回去的路上走。

顧思還以為曾祖父要回去,結果,路上他們卻進了店裡買了禮物。

顧思問曾祖父:“是去誰家報喜嗎?”

“去殷老道那裡。”顧家曾祖父笑嗬嗬的應著,整個人處於一種傻樂的狀態。

顧思聽著這個稱呼不對,驚訝的問:“不會是昨天路上遇到的算命的那個吧?”

“就是他~”顧家曾祖父回應的聲音裡都帶上了腔調,說著,忍不住還唱了兩句戲。

等他唱完了,顧思問他:“你沒考上,也不算得償所願啊,這算得不準還去啊。”

“你中了也是我的願望,他也沒說錯。”顧家曾祖父心情極好,還哼著調子。

顧思想,人家就是做文字遊戲呢。

比如他聽說的故事,三個舉人進京趕考,去寺廟裡問老和尚,老和尚隻伸一根指頭,什麼話都不說,那樣無論三人考試是什麼結果,一起中一起不中一個中一個不中,都算是一,都不會出錯,都是算得準。

他也沒再說什麼,現在遇到高興事,長輩開心,去就去吧。

兩人到了衙門前街上,沒在原地方遇到人,顧家曾祖父一拍旁邊的樹杆:“看我,過了院試沒生意,他肯定不在這裡。”

越聽越疑惑的顧思一臉問號,感情曾祖父知道那道士算命是個營生啊!

顧家曾祖父又帶著顧思去了彆處,果然找到了人,他笑著把禮物給攤子旁一放,又掏了一串錢出來,喜道:“給你的謝禮。”

殷道士有些意外:“還真中了?”他說完,似乎察覺到了自己說的話不對,“吭”了一聲清了清嗓子,一副高人的樣子,“我算卦向來準,都說會中,你看,果然中了吧。”

顧思:“……”他忍不住道,“我曾祖父這次沒中秀才。”

“我也沒說他中啊,沒說他這次中啊,可能是下次必中!”殷老道淡定極了。

全是套路啊!

顧思感歎。

顧家曾祖父聽了說自己下次中,卻開心極了,道了謝,拉著顧思的手向回走去,嘴裡又哼起歡快的調子。

顧思見此,放了些心。他還怕曾祖父沒考上秀才心情不好,看來考上佾生的事讓他也很歡喜。

顧家曾祖父哼了一陣歌,忍不住對顧思道:“還是我有遠見,給你把名字選的好。”

顧思意外極了:“我名字不是我娘起的嗎?”

這邊的孩子不是生下來就取名字,會長一些,大了再取,七八個月一兩歲取名的都有,免得取了名字沒養活,死了難過。

顧思幾個月時,顧名絞儘腦汁給想了幾個都不合適,又取了顧祥、顧峰、顧堅、顧雄、顧富等等,都被舒穎給否決了,嫌太俗。

顧思那時可算是見識到了他爹小學雞的起名的水平了,真沒幾個好聽的,好不容易有幾個好聽的,都和長輩或同輩重名了。

最後,顧名沒法子了,叫舒穎自己起。

舒穎早想過了,便道:“‘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叫顧思吧。希望他做事看問題能有自己的主意,深思熟慮、頭腦清醒,不要人雲亦雲,一輩子渾渾噩噩。”

顧思在繈褓裡聽娘親對他說過,原本不想給他起這個名,實在是怕了他奶奶的性子,怕他也那樣,才起了這個名。

顧名嫌棄像個女娃名,想了個元寶的名字:“希望他以後有錢花,能賺來金元寶銀元寶一輩子過的滋潤。”

舒穎不滿意:“還不如叫顧蘊。”

顧名眼睛一亮:“運氣的運?”

舒穎搖頭:“‘君子之才華,玉蘊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裡的那個蘊。”

顧名眨眨眼,他沒學過這個,一時想不起來是哪個字,舒穎提醒他:“蘊含的蘊。顧思和顧蘊,你選一個。”

顧名還是嫌聽起來女氣,舒穎就讓他去問長輩。

最後顧思就叫了顧思。

顧家曾祖父笑嗬嗬的伸手去摸胡子,隻摸到了光禿禿的下巴,收回了手:“那是你娘起的名字剛好符合顧家取名的傳統,不然早換了。我選的‘思’字,取自‘左思文足賦三都’裡的思字,不是希望你像他一樣文采斐然才華橫溢,隻希望你能像他一樣沉下心做學問,最後一舉中秀才。還記得這句的典故嗎?”

“記得,晉朝左思花了十年時間寫了《三都賦》,名氣盛大以至於洛陽紙貴,是個有名的大文學家。”

顧思邊回答邊想著顧家取名有什麼傳統,從自己名裡問:“咱們家取名是在《聲律啟蒙》裡選字嗎?”

顧家曾祖父點頭,把顧家人名字都說了一遍:“你彆看三五十個人多,其實很好記。”

顧思對照著《聲律啟蒙》一記,果然容易的很。

他挨個的找著家裡人名字的出處,發現一個問題:“我五哥的名,順序不太對啊!”

說到這個,顧家曾祖父就生氣:“原本你三爺給他取的名是‘八股’和‘讀書甘刺股’裡的那個‘股’字,多好的寓意啊,結果他進了學堂後,鬨死鬨活的要改名,最後不得己,才改成了‘浩’。”

顧思心道,你要給我取個股字做名,我也鬨死鬨活的要改。

“讀書甘刺股”說的是戰國蘇秦苦讀時刺股,和“懸梁刺股”裡的刺股是一個典故。蘇秦最後為六國之相,這名的寓意和家長的本心都好,希望孩子八股文寫的好,苦讀後有所成就。

但是!

股是屁股啊,他哥進學堂,想也知道小朋友會叫他“顧屁股”“屁股”“屁屁”之類的,被取綽號在大人看來是小事,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無法抗拒的暴力,他哥當然想改名了。

“你說我要是當初不同意,他是不是現在就中了?”顧家曾祖父詢問,問完也覺得自己癡心妄想,笑了兩聲。

顧思解釋起了這個名字會給五哥帶去的麻煩,安撫住了曾祖父,也讓他理解了自己五哥要改名不是無理取鬨。

顧家曾祖父看顧思一心想著兄弟,感覺以後他就是死了分家了,家裡也會很我哪裡,高興極了。

兩人快步走回去,顧思推門時就大喊:“娘,我給你長臉啦!你不用擔心了,我以後是秀才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