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嗯,韓漓在畫誰?”顧璽問韓漓:“圖形很好看呢,這個人一定長得很漂亮。”
韓漓更高興了,但他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不比顧璽剛才畫的,等他以後畫好了,再告訴顧璽自己畫的是他。
這名女士對顧璽說:“你很會照顧他呢!”見顧璽笑而不語,似乎已經不打算再與她交談,女士又道:“其實我家裡也有這樣的孩子,他們經常會打鬨發脾氣,有時候又很乖……”
她口中“這樣的孩子”和韓漓的情況不同,但顧璽沒有刻意反駁她,他覺得她或許隻是想找一個人傾訴。於是他就聽著,聽著她說自己照顧這些孩子的事。
顧璽原本對自己照顧韓漓挺有自信的,他知道韓漓的性格愛好,知道怎麼教他學習,也知道要幫他洗澡穿衣,但這名女士提到的莫名發脾氣,莫名不開心,還有生病不肯吃藥等等……貌似韓漓也都有過啊,雖然比較少。
“請等一等。”顧璽打斷她,拿起自己的畫板,一副做筆記的架式:“剛才的話,能不能請您再說一遍。”
女士愣了愣,微笑,眼中透著柔柔的光:“你真的很關心他,不用那麼生疏,叫我黎姐就好。”
因為有“照顧小孩”的共同話題,顧璽和黎姐聊得很投機。待黎姐離開後,他再回想,才發現自己好像被問了很多自己的事。對於黎姐,除了知道她是一名私人醫生,照顧過很多殘障小孩外,其他都不清楚。
“啊……我果然社會經驗太少了……”顧璽敲敲腦袋,這種用共同話題拉近關係和不知不覺套話的藝術,他完全沒有應對的經驗。
不過他這世隻是一個剛從鄉下進城的少年,沒什麼不能見人的信息,說了也沒什麼。隻是以後應該更謹慎一些,重生回來遇到的都是好人,讓他太過放鬆了。
顧璽轉向韓漓,見韓漓還在畫畫。他和黎姐聊了挺久,韓漓已經畫到第三幅畫了。
他的畫技比第一幅好了不少,圖形更好看了,隻是從結構上看,似乎畫的是同一個人。
“韓漓在畫誰?”顧璽湊過來好奇的問,等了一會沒得到韓漓回答,顧璽自己猜測:“難道是程青蘭?”
他們認識的人中,也就程青蘭最漂亮了。
哢的一聲,韓漓手上用力,筆尖斷了。
“啊,斷了,沒事。”顧璽把自己的畫筆換給他:“繼續吧,這支我幫你削一削。”
韓漓看著顧璽,過了一會,他說:“畫的是你。”
他不高興顧璽說他畫彆人。
“我?”顧璽有些驚訝,他起身專注的看向韓漓的畫像,笑著說:“原來我在韓漓眼裡是這樣的啊,那麼好看,謝謝。”
他確實沒想到韓漓畫的是自己,並非他妄自菲薄,現在的他就是一個從小乾農活長大的鄉下小子,皮膚又黑手又粗糙,身體瘦弱單薄,即便後來養好了,他從鏡子裡看自己的時候,也不覺得自己有多好看,他太削瘦了。沒想到在韓漓眼裡,他的圖形那麼好看。
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好看,不僅來自於視覺,也有心理影響。喜歡一個人的話,看他的圖形就會感覺很好看,討厭一個人,他的圖形就會淩亂又難看。
韓漓現在等於是在說,他很喜歡他。
顧璽很高興。
然後顧璽也給韓漓畫了一副肖像。
不是現在的韓漓,是前世記憶裡的韓漓。
有著同樣完美漂亮的圖形。
他把畫板遞給韓漓:“這是韓漓。”
韓漓拿起畫板,牢牢的盯了十多分鐘,把畫板藏到身後,不還給他了。
=================================
鑒於有人從不看作者有話說,因此放到正文。
回答一些問題。
1.學者綜合症不是“作者自己發明的設定”,這是實際存在的病症,請一二章作者有話說。
2.為什麼主角們能讀書寫字當科學家卻不會吃飯穿衣——所以它叫做學者綜合症。
如下:
好萊塢影片《雨人》的原型、患有孤獨症的“天才”金·皮克就是一名學者症候群患者。皮克有“超級天才”之稱,在曆史、文學、地理、數字、體育、音樂等15個不同領域有著超凡天賦。與此同時,他在其他一些領域則顯得有些“弱智”,比如在自己家裡找不到抽屜,不會穿衣服等。
3.為什麼視覺有問題還可以讀書寫字畫畫——他隻是視覺變異,但不是瞎也不是看不見,現在的情況隻是還沒適應新的視覺,適應後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至於你問病理原因,醫學者都沒查出來,我也想知道啊!
[第二天醒來,帕吉特走進浴室,覺得眼前的世界完全變了樣,“水流變成一條條垂直的線”。
他不僅滿眼都是複雜的數學公式,甚至能用精美絕倫的幾何圖案將這些晦澀難懂的公式一一繪製出來,而且全部一氣嗬成!]——本文主角參照此人,有加工和誇大。
4.本文主角的所有行為均以現有的學者綜合症記錄為綜合參考,有藝術的加工或誇大,但不是自己瞎編的設定,不是設定有矛盾有BUG,因為這個病本就是這麼一個大BUG,醫學家都沒查出原因。
5.本文主角以一二章作者有話說的兩個人物為參考原型,有疑問的時候,倒回去讀三遍比打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