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 85 章(1 / 2)

吃過一次偷家的好處,聽說匈奴要西征之後,遼國這邊頓時又蠢蠢欲動起來,可惜的是匈奴那邊也不會重蹈覆轍,他們選擇西征的時機就是秋後,直接提前讓各個部族往河套、陰山、祁連山等地方過冬,像是大秦當年打造的高闕,如今就是匈奴人用以過冬的一個重要場所。

在確定了匈奴人的動向之後,遼**方放棄了那點危險的想法,轉而琢磨著若是匈奴西征成功,能給遼國帶來什麼影響。遼國對自己的武力很有信心,因此,他們琢磨著,回頭能賣多少東西給匈奴人,將匈奴的戰利品變成遼國的財富。

而對於大漢來說,匈奴如今真的徹底解決了大月氏,那麼,整個草原乃至西域,都將是匈奴一家獨大,到時候,匈奴就有足夠的精力騷擾大漢邊境了!因此,大漢這邊即便不樂意一直出錢,也不得不掏錢向遼國大量采購水泥回去繼續大肆修建棱堡。沒辦法,雖說大漢的細作費了不知道多少力氣,搞明白了水泥的初級配方,但是,他們對材料的配比並不清楚,隻能自個慢慢試,雖說最後也搞出了土水泥,但是質量卻不如遼國,不過,他們用的都是奴工,所以,成本上倒是比遼國低一點,因為他們不需要給奴工付工錢。

可是,為了防止匈奴人得到水泥的配方,他們也不能就在邊境燒製,如此一來,還得再加上運輸成本,最後發現,成本也就是比遼國的稍微低一點,湊活一下也能用,但是這種關乎邊境安全的事情,誰敢湊活!所以最終他們還是得老老實實找遼國購買,如今為了防止匈奴人掉頭就從河套打過來,他們得抓緊時間,將棱堡修建得更密集一些,要不然,總不能一直讓匈奴人隨時可以攻入關中,威脅到長安吧!

總之,遼國兩頭賣東西,賺得眉開眼笑,匈奴那邊倒是沒什麼感覺,他們根本不懂經濟,也沒有什麼經濟體係可言,除了草場和牲畜是命根子之外,他們隻篤信實力,金銀什麼的對他們來說也就是好看,不能吃不能穿的,能換成鐵鍋、絲綢、茶磚、烈酒之類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還能有更多戰鬥力的東西,這些金銀自然也就花得值。

而大漢對此雖說非常不甘心,急切地想要擺脫對於遼國的依賴,但是很多東西根本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趕得上的。彆的不說,遼國這邊差不多都已經完成了基本的掃盲工作,那些工匠一個個都能認識上千個常用字,會基本的數□□算,而普通的百姓,稍微培訓一下,也就能立刻補充到那些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的崗位中去。而大漢呢?文盲率大概超過了90%。因為紙張的出現,儒家倒是開始按捺不住,在民間搞起了講學,但儒家也是有門檻的,他們嘴上喊著有教無類,但是,一個脫產的讀書人需要花費多少財力和精力,是後世的人不可想象的。一個中產之家都未必能供得起一個讀書人,何況是尋常人家!尋常人家能填飽肚子都得竭儘全力,誰有這個閒心供家裡子弟讀書!地不要種了?徭役不要服了?

而沒有一個有著相對應素質的生產階級,大漢憑什麼能將生產力水平追上來呢?憑著靠著繁重的賦稅徭役體係早就的破產農民嗎?這些破產農民變成的官奴或者是私奴能有多少工作積極性!能完成基本的任務就行,多乾什麼的他們也拿不到錢,沒有自由,那麼,自然是打一下動一下!

實際上,劉恒也隱約明白了一些,可問題是,他就算是不斷降低賦稅,卻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他想要如同遼國那邊一樣,對有大量土地的人征收重稅,但是,隻要他敢這麼做,隻怕功勳階層立馬就要造反,畢竟,他們才是最大的地主!他們或者是他們的父輩當年在戰場上浴血廝殺,才為子孫後代積攢下了那樣的基業,結果你現在要苛以重稅,那當初我們打天下,難不成都是為了你們老劉家做牛做馬嗎?始皇帝都沒你這麼殘暴好不好!

劉恒就是納悶,遼國為什麼那些貴族地主對此竟然沒有什麼反彈,竟是任由劉昌將各個級彆能夠持有的土地乃至奴婢的數量給定了下來。劉恒自然不明白,劉昌是用工商業的利益跟土地利益進行了交換,當那些貴族地主發現從事工商業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反而在土地上很難獲取之後,自然也就不糾結於土地了!遼東的黑土地非常肥沃,加上劉昌搞出來的高產作物,讓遼東的糧價一直保持著很低的水準,如今不對糧食進行深加工,光是靠著賣糧,根本就不怎麼掙錢了,相反,你要是有個工坊,有個工程隊,最好是有一艘海船,那麼,你來錢的方法就多了去了,怎麼著都比種地要劃算得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