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當初在秦滅六國的時候,就沒有抵抗,直接舉國投降了,後來天下大亂,齊國其實也沒翻起多少風浪,後來死硬派又都跟著田橫死了,劉肥做了齊王之後,也沒給齊國帶來多少好處,齊國豪強地主無數,遊俠也是一大禍害,底層百姓日子過得並不比吳國強到哪裡去,要不然當年劉昌選擇招攬移民,也不會直接從齊國下手。
更妙的是,齊國這些年跟遼國往來很頻繁,畢竟,齊國其實耕地並不多,土地也不算肥沃,這邊工商業其實要比農業發達,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上層深知遼國會帶來的人口外流問題,但是出於商業上的利益,中上層是真割舍不了其中的聯係,因此,當遼國的大軍打過來之後,許多人就起了心思。
齊王一係這些年愈發不如從前了,能乾的那幾個要麼死了,要麼就是站錯了隊,不得不縮著脖子過日子,其他那些就屬於典型的肉食者鄙,根本不懂什麼叫做民間疾苦,隻想著驕奢淫逸,治國本事一塌糊塗,根本就指望不上,如今被忽悠著跟著吳國一起造反,他們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吳王就算真有機會做天子,齊王一係又能分到多少好處,最重要的是,好處是上頭那些諸侯王的,是諸侯王那些心腹的,對普通的齊國官民來說,那又有多少益處呢?他們之中也有消息靈通的,琢磨著長安天子似乎早就有意千秋之後傳位給遼王,遼王才是日後的天子,遼國兵強馬壯,最重要的人,人家有錢,還肯富民,不像是齊王一係,吃相難看,一點好處都不肯分潤下來,要不是礙於齊國那些百姓如今動不動就想要出海北上,遼國的船對於移民又是來者不拒,連同過路的商船,隻怕如今整個齊國,大半的黔首都已經變成了那些地主豪強的佃戶奴仆!
總之,遼軍才到沒多久,齊國這邊就是望風而降,根本就沒組織起成建製的反抗,一個個聽說遼國不打算占據齊國的國土,很多人簡直是失望透頂,不過饒是如此,遼軍的到來也給齊國這邊百姓帶來了機會。
遼軍到了之後,直接先乾掉一批地主豪強,然後按照漢律授田分地,然後又讓百姓可以分期購買農具良種,然後跟百姓簽訂保底收購協議,種出來的東西,可以以最低價賣給遼國的商隊,消息傳出去之後,頓時,齊國各個郡縣投降得很快了。齊地諸侯王在手底下軍隊跳反的情況下,可不敢直麵遼軍的鋒芒,一個個直接帶著心腹還有財富去投奔劉濞。還有一些直接表示,自己是被裹挾欺騙的,並無反意,如今就要撥亂反正,棄暗投明。
劉濞簡直是焦頭爛額,他當初起兵的時候雖說也想過遼軍的乾涉,但是,他也沒想到,遼軍居然這麼快就讓他們後方出現了這麼大的紕漏。吳國還好,劉濞在底層雖說不得人心,中上層還是綁定在劉濞的船上的,但是齊國那邊哪怕都是劉肥的子孫,但實際上本來人心也不齊,如今更是直接被分化開來。沒了軍隊,沒有財富,那麼,這些齊國的諸侯王對劉濞來說,就是負擔。畢竟,彆看這些人是狼狽逃出來的,但是壓根沒有喪家之犬的自覺,反而一個個還吆五喝六,在劉濞麵前擺譜。
劉濞要不是礙於宗室長者的名頭,恨不得立馬將這幫看不清楚形勢的渣渣給揚了。
相比較起遼國的反應迅速,長安那邊就有些拖遝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遼國如今的後勤運輸能力是非常恐怖的,不斷鋪開延伸的鐵路暫且不說,光是海船,在速度上就比漢室的樓船強出去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