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使用的是帆船,還是改良過的那種,雖說沒有像是大航海時代的一部分船隻一樣,舍棄了大多數性能就為了提升船速,但是其速度也是非常可觀的,全速航行之下,幾天時間就足夠遼軍大部隊南下登陸了。
而漢軍卻不一樣,一方麵,因為之前河套一戰,漢軍損失慘重,輜重糧草也就罷了,少府咬咬牙,還是能湊出來的,但是東西好說,人卻不行!
沒錯,在漢室,良家子都是預備軍,可問題是,人也不是生下來見風就長的,劉恒又算是體恤民力,再過一兩個月就到了秋收的時候,叛軍可以不顧這些,劉恒不能不顧,所以根本不能無限製抽調民間力量,要不然一場仗打下來,民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何況,還得預留相當一部分軍隊用於守衛關中,免得關中這邊有人與叛軍勾結,裡應外合。甚至,劉恒還防了劉昌一手,免得劉昌趁虛而入。
再有就是誰領兵的問題,周亞夫還在孝期,漢家以孝治天下,從來不會說什麼忠要放在孝前,而其他那些人,劉恒又有些信不過,畢竟裡頭不少人是有前科的,當然,劉恒自個也沒安什麼好心,他的確是有意想要借此削弱一部分劉氏諸侯和徹侯的實力,這其中也包括了遼軍的實力。
因此,各地的郡兵在與叛軍僵持不下,遼軍在叛軍後方挖坑的時候,關中還在扯皮。但是等到前線的戰報傳回來,朝堂上頓時就安靜下來了。
不安靜不行啊,再這麼下去,遼軍都要占領齊國吳國兩國全境了,真要是叫遼國吞了下來,還能指望他們將到嘴的好處吐出來不成?尤其,遼軍根本就沒什麼損傷,他們簡直就是過來武裝遊行,順便接收好處的,他們又迅速收攏了兩地的民心,真要是任由事態發展下去,說不得就要重演東周舊事,漢天子變成隻能控製關中的周天子,其他地方,隻知道有遼王,而不知道有天子了!
劉恒一旦下定了決心,那麼,朝堂上的些許阻力,根本就不算回事。
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劉恒就集結了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了函穀關,一路南下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