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身體痊愈,登基典禮也如期進行,隨後又有太後皇後以及宮妃們的冊封典禮,這一年的大周朝廷注定在寂寥和熱鬨中回旋。
雖然有皇帝的警告在前,但太子對自己的三位弟弟倒是十分客氣,雖說沒有給實權但也封了親王,也大概是他們都沒來得及給他添亂,這才能留下幾分兄弟之情。
身為太子太傅的趙九福也搖身一變,順順利利的去掉了太子的前綴,成了正一品的太傅,此後除非封爵,否則的話這已經是身為人臣的極致。
雖然又升了官,但趙九福卻沒有絲毫高興的樣子,同樣升官的呂家和蕭家還算喜慶,趙家這邊卻還是空空落落的,上門來送禮的人都被拒之門外。
他說守孝,是真正的在守孝,但凡是宴請的地方絕對看不到趙九福的身影,凡是熱鬨的地方也不見趙大人參加,這會兒要是上門來送禮,那就是馬屁拍在馬蹄上了。
每日除了上朝和辦公,趙九福隻是待在家中抄寫經書,一段時間下來倒是覺得自己的心境都平和了不少,順帶著陰陽五行拳居然有了小小的突破。
趙九福悠閒,皇帝卻開始忙得焦頭爛額,雖說以前他也有過監國的時候,但那時候其實大方向還把控在先帝的手中,如今先帝一走,全部的事情一下子壓在了他頭上,即使有三位輔政大臣的幫忙,皇帝也覺得辛苦不已。
前朝的事情倒也罷了,登基之後,後宮那邊也變得不太平起來,曾經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後宮幾位妃嬪倒是安安靜靜,如今成了皇帝,那幾位便開始爭奇鬥豔。
曾經的太子妃現在的皇後姓李,李姓也是朝中大姓,這位李氏是當年皇帝親自為他挑選的,確實是個能力出色賢良淑德之人,但正因為如此,李皇後與王太後的關係並不算和睦。
當初王家的人要進宮,李皇後才是最著急的那一個,也是她把這個消息捎給了先帝,王皇後雖然對王家的感情不算太深,但也見不得彆人看不起王家。
太後和皇後有齟齬,其他的宮妃自然樂得從中作梗,最好弄得太後徹底的厭棄皇後,直接把皇後打入冷宮才好。
更要命的是,李皇後入宮之後膝下隻有一女,而皇帝的兩個兒子都不是皇後所出,這兩位有皇子的宮妃,心中的念頭自然也就更多了。
皇帝顯然不是先帝,他耳根子軟聽不得彆人的哭訴,對皇後喜歡,對其餘的宮妃也喜歡,對太後更是孝順,一時之間倒像是個夾心餅乾似的痛苦萬分。
有一日,皇帝甚至還拉著趙九福訴苦:“太傅,你說以前不是都好好的嗎,現在怎麼就不對付了呢,太後覺得皇後做事情太過嚴苛,皇後又說這是祖先定下來的律法,其餘的那幾個也整日的哭哭啼啼,弄得朕心煩意亂的。”
趙九福原先是不想摻和後宮之事的,但皇帝為之苦惱,甚至開始影響到上朝的狀態,這就讓他心中不悅了。
皇帝繼續說道:“以前大家都好好的,難道就不能一直如此嗎,哎……”
趙九福眼神微微一動,忽然說了一句:“陛下,您有沒有發現,先帝那時候後宮就十分安寧,並沒有那麼多的事情?”
皇帝眼睛一亮,連忙點頭說道:“可不是嗎,父皇還在的時候,太後也溫柔多了。”
可不是嗎,那時候太子還沒成為皇帝,太後即使是為了兒子的帝位,也不得不跟現在的皇後維持麵子上的平靜,現在卻不同了,成了太後之後,她自然想要徹底掌控後宮。
要說如今的王太後也是可憐,她是皇後的時候,後宮大部分是呂太後控製,好不容易等呂後死了,皇帝對她也不大放心,好不容易皇帝也死了,李皇後卻也不是善茬。
趙九福心中帶著壞心眼,繼續引導道:“那陛下何不回想一下,先帝是如何對待後宮妃嬪的呢,若是覺得苦惱,不如依樣畫葫蘆就是。”
趙九福一說,皇帝的臉色微微一變,訥訥說道:“這,這不大好吧,父皇那時候對後宮多有冷落,就是太後也曾抱怨過。”
“雖然如此,但有效啊。”趙九福繼續說道,“陛下是一國之君,哪能因為兒女情長的小事兒耽誤時間,若是她們說的話陛下不愛聽,那就彆聽,若是她們對您哭訴,那就彆見,若是覺得心中不痛快,那就彆入後宮,幾次下來,想必娘娘們也會體諒陛下的苦心。”
皇帝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趙九福,也琢磨出這法子的好處和陰損來,他忍不住撲哧一笑,問道:“太傅這般有經驗,莫非是在趙夫人那邊用過這法子?”
趙九福難得也有些不好意思,卻坦然說道:“微臣家中隻有一妻,倒是用不了這些法子,不過世間女子多依靠男子生存,對她們而言,陛下的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趙九福其實也知道這辦法不大好,但是皇帝明擺著就是耳根子軟,讓他有魄力的處理後宮實在是不可行,既然如此,那不如讓他學一學裝聾作啞。
趙九福又說道:“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祖皇帝定下了規矩,那這規矩必定是有道理的,既然如此,依法治國沒錯,依法治理後宮,也不會有大錯。”
雖然攛掇著皇帝少去後宮,但趙九福私心裡卻是偏向於李皇後的,李皇後唯一的弱點是沒有生下嫡子,但其他的無論人品相貌都是先帝過過眼親自挑選的,先帝的看人功夫,想必肯定是比太後和皇帝高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