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想是母後的清修也是讓人擾了。”
正統帝提了一話。
“母後,您可想去行宮小住。那兒山清水秀的,也是能少了京都裡某些人的打擾。”皇帝似乎是尋問。
“朕正巧著,也是要閱兵。這擺駕去行宮,也得去幾日的功夫。梓橦,你隨禦駕。”
正統帝點了名。
“聖上點名,我自然樂意。”
玉榮笑著附合了話。
倒是皇太後沉默了片刻。
皇太後說道:“宮裡住了一輩子,哀家習慣了,行宮雖好,倒底陌生了些。”
“倒是天子、皇後你們去行宮,去忙碌正事。哀家就不去打擾了。”
皇太後給了態度。
見此,皇帝自然不強求了。
至於皇太後之前還有點拔了皇後的意思。
現在皇帝在呢。
於是,皇太後也不打算再多嘴。
皇太後挪了話題。
“大選,眼瞧著,也到了閱選的時候。太子妃的事情,天子您可得去行宮前選中了。”
皇太後提醒一句。
“當中如此。這太子妃是朕的兒媳,必然要挑一位佳婦。”
皇帝也是高興的。
於是,這一對天家母子聊的話題,自然就是聊到了太子妃的人選上。
全程裡玉榮就當了一個合格的背景板。
就是在話尾時,玉榮提了一句。
“太子大婚,這大婚前是不是應該派了教引宮女。”
皇家的規距擺那兒。
玉榮怕她不提,萬一……萬一今後一口黑鍋來。她這才要麻煩。畢竟,她可是嫡母。
皇家的皇子皇女們都叫她一聲母後。
有些事情寧可提一提,也莫是漏了。
“這事情,是得重視一下。”
皇太後也是笑了。
“教引宮女,也不是什麼大事。總挑了端厚穩重,容貌不出挑的才成。也免得讓太子沉迷入美色裡。”
皇太後對於教引宮女的事情,自然有插手一把的意思。
皇太後是太子的皇祖母。
這插手一手,玉榮也不多話。
倒是皇帝似乎有想法。
“乾清宮那邊有合適的女子。朕吩咐李善安排一下此事。這事情再簡單不過的,太子那兒哪用得著母後萬般掛念的。”
正統帝在兒子身邊安插的釘子,那很正常。
至於讓皇太後,又或是皇後插一手?
正統帝未必就樂意。
皇帝有話。
皇太後笑笑,再次又是挪了話題。
玉榮就是聽著,一點也不再多嘴的。
正統十四年,大選。
待閱選時。
皇太後出席了,皇後出席了。
最引人注意的當然是皇帝也出席。
滿目所見,皆是嬌花一朵的小姑娘們。
個個水靈靈的,真是一棵棵的大白菜。現在嘛,一個一個的盼著嫁進皇家。
對於這些能入閱選的秀女。
玉榮瞧來,就真沒差了的。
端看的,要拚的,就是姑娘們的家世背景。
可以說,這就是現實版的拚爹。
拚爹,才是大贏家。
玉榮知道這一回大選,就是選了太子妃,以及東宮的良娣等。
總歸,皇太子不會一下子隻娶太子妃。
皇家不興獨寵。
深情?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得套路動人心。
這等話,就已經說明了皇家嘛,這規距擺那兒,按著套路來準不錯。
於是,玉榮見識了最後。
皇帝指給太子的妻妾。
坤寧宮。
玉榮笑了。
“聖上可真是厚愛太子。”
玉榮淺淺一笑,還是嘴角含了揚起的弧度。
“娘娘,太子妃的身份可不低。長樂縣主可是聖上嫡親的外甥女。”
秋蘭也是提醒了話。
封建社會嘛,可是提昌了親上加親的。
這一位長樂縣主的母親,就是太宗的長女,正統帝的長姐。
長樂縣主玉榮仔細也瞧過。
是一個端莊的皇戚貴女,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皆是有自己的格調。
“長樂縣主的身份當然不低。可那兩位良娣的身份,更不低。”
玉榮隻是想笑了。
這太子的東宮往後,可是三足鼎立的局麵。
熱鬨的太子妃人選。
陳次輔的嫡孫女,永安侯的嫡長女。以及長樂縣主。
現在,前兩者都讓皇帝指婚了,是未來的東宮良娣。
至於長樂縣主則是未來的太子妃。
瞧瞧,這一局的牌麵,正統帝可給了太子最好的一把。
陳次輔在文臣中,那是赫赫地位。
永安侯是開國的勳貴,在軍中自然盤根錯結的關係深厚。
長樂縣主帶代了皇親國戚。
總歸,這應該有的關係,東宮的太子那兒,全是一起齊活了。
眼中看著當然好,紅紅火火。
可將來呢?
對於正統帝這等重視了權利的帝王。
玉榮有些看懂了。
正統帝在平衡東宮、坤寧宮。
兩方嘛,一直在努力的加碼。
瞧瞧,她得了替皇帝替筆的機會,還是堂而皇之。
於是,太子也得了一個大安慰。
一下子三個妻族,那可不容易啊。這若是拉攏了,太子的勢力可是會膨脹的。
偏偏玉榮是巴不得。
當然,玉榮看得看,不代表了彆人也看得看。
於是,太子的指婚下來。
耿府就是遞了牌子。
玉榮當然是在次日召見了嫡母。
這一回,就是嫡母入宮,嫂嫂小武氏、弟妹餘氏,這二人沒陪著一起進宮來。
“臣婦參見皇後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母親,免禮。”玉榮攙扶了耿武氏,一如當初。
這擺出來的姿態,還是挺低的。
這給了娘家的體麵嘛。
“謝娘娘。”
耿武氏謝了話。
宮人送了茶水點心。
玉榮與耿武氏皆落坐。玉榮擺擺手,示意殿中的宮人們全退下。
“本宮與母親說些體己話,你等退下。”
玉榮還是給秋蘭使了眼色。
秋蘭懂了。
在殿中的宮人們皆退下後。
一下子安靜下來。
“娘娘,臣婦進宮,亦是帶了老爺的關心。娘娘在宮裡,可是有為難事兒,府上也願意為娘娘分憂的。”
耿武氏趕緊的先開口。
“在宮裡一切皆好,勞父親掛念。倒是本宮弄了一些風波,累得父親受了牽連。”
玉榮麵上有愧疚的神色。
可心中卻沒有。
耿府能起來,她這一位皇後的光彩,耿府是沾了的。
她倒底非的身身啊。
這感情還是差了一點點。
“娘娘,您說笑了。你給府上帶來的全是榮光,何來的牽連。”
耿武氏搖搖頭。
耿武氏又不傻。
當然知道府上的依仗。
“娘娘,太子一下子得了三個出類拔粹的妻族。老爺讓臣婦進宮,就是想請娘娘多忍讓一二。一切不必計較當前的得失,往後一旦有機會時,再算前帳不遲。”
耿武氏的話,還真是耿老爺的意思。
“母親,本宮覺得聖上多關心國本,關心太子,這沒什麼不好的。那兩個指入東宮的良娣,還是太子妃長樂縣主,本宮皆見過的,都不錯。其時,若不是太子妃的寶座就是一人。陳良娣、安良娣二人,未必不是太子妃的好人選。”
玉榮的眼中,顯然這二人都不錯。
這誇的不虧心。
“娘娘好稟性。”
耿武氏對於宮裡的娘娘態度,這算是摸出來了。
對於娘娘淡定的態度,耿武氏是相信娘娘一定有招的。畢竟,憑著娘娘在宮裡的能耐,想是東宮一定奈何不得。
不得不說,耿武氏美化的挺好。
可問題在於,玉榮也有小秘密。
不會事事跟耿府上講的。
宮裡嘛,一木一瓦,都可能會開口的。
玉榮還是謹慎的性子。
對秋蘭給的信號。
玉榮看懂了。
知道這是監聽的走了。
玉榮放了些心思。
她湊了嫡母的近處。
小聲說道:“母親,你帶句話回府上。父親當初都說一切莫急,靜待三皇子的長大。如今本宮還是一樣的態度,本宮真不急。”
玉榮說的從容。
耿武氏聽懂了。
“娘娘放心,這話臣婦一定帶到。”
耿武氏應下了。
在坤寧宮的玉榮與嫡母談話時。
東宮。
太子這兒,最近還是有挺大的改變。
往日,太子是心事重重。
就怕哪兒做的不夠,惹了皇帝的不高興。誰讓太子的東宮儲君身份,未必就那麼的靠譜。
可現在不同呢。
現在父皇給他指婚的三個妻族。
嗯,陳良娣、安良娣哪怕是妾,可在太子眼中,這二人的娘家也是與他的妻族無二。
說白了。
在利益麵前,太子也得權衡的。
“父皇賜婚一事,滿宮上下可有什麼議論。”
太子問了心腹的小太監一話。
對於宮中的情報,太子還是重視的。
也許在正統帝的眼中,太子沒成婚,就是沒長大。
在玉榮看來,這時代的男女成婚太早。
當然也是時代的局限,畢竟,這一個時代的平均壽命就未來的一半。
這等情況下,當然一切有些差異。
這很正常的。
在求活,在民族的壯大麵前。
那自然是萬般不同。
“滿宮上下都讚了殿下,讚殿中得聖上的愛重。指的太子妃娘娘與兩位良娣,皆是出眾的名門淑女。“
小太監趕緊的回了話。
這真不是假的。
打從太子的指婚下來,東宮走出去比往常可是更有牌麵。
太子得皇帝看重。
這等未來的天子,自然有宮人奴仆想下注。
就盼著一朝龍飛之時,就是這些舊奴的發家之時。
這宮裡嘛,這等情況太多。
“嗯。”
顯然對於這一個答案,太子很滿意。
“那兩個教引宮女呢,如今可安份?”
太子不是重女色的。
畢竟,賜了這兩個宮女前,正統帝跟兒子談過心。
也是如此,太子解開了一些心結。
當然,沒有全解開,還是有些疙瘩的。
人心是肉長的。
一旦痛了,哪會有心裡陰影的。
“全是安份的。”
小太監趕緊的回話。
“就如此吧。”
皇太子對於兩個教引的宮女,那就是擱了腦後。
至於多寵了兩個宮女?
不存在的。
哪怕這是太子的頭一個,頭二個女人。
那又如何?
太子這些年的日子,過得不那麼的太平。
總有意無意的,被父皇給敲打。
這顧然鍛煉了太子。
同樣的,也是讓太子很敏感。太子可不想做了被父皇敲打的,愛美色的兒子。
太子有遠大的誌向。
還是盼著有朝一日能繼承大位,成為天下主宰。
太子能輕鬆些。
可坤寧宮,玉榮身為了中宮皇後,這可是輕鬆不起來。
皇太子指的兩個良娣,今年一一會入宮。
這等良娣嘛,簡單。
可來年太子大婚,那就不簡單。
玉榮是皇後,這事情她得操辦了。
總不能讓皇太後受些累吧?
那不是更損了皇後的賢名嗎?
於是,玉榮很忙碌的。
真忙碌,不是假裝的。
“娘娘,您也是累了一天,可是歇一歇。奴婢給您揉一揉。”
秋蘭提了話。
玉榮想了想,沒拒絕。
於是,由得秋蘭給她捏一捏肩膀。
“你這手藝活不錯。”
玉榮享受著,還是誇了秋蘭。
“娘娘覺得成,那可是奴婢的榮幸。”
秋蘭笑得高興。
“秋蘭,本宮瞧著小桂子的養子不錯。你呢,你有什麼想法,可是想著抱養一個孩子,以解了百年之後的身後之憂。”
玉榮真心為秋蘭考慮的。
秋蘭自梳,一輩子做了嬤嬤。
玉榮在,自然許了秋蘭的女官之位。
可秋蘭如今年富而力強。
可老了呢?
玉榮總想著,秋蘭老了,能享受一下兒女的侍候福份。
她想得多。
當然,也不會自做主張,總要秋蘭樂意的。
“娘娘,奴婢跟小桂子不同的。”
秋蘭搖搖頭。
“奴婢就想一輩子侍候娘娘,在娘娘這兒,奴婢可不缺了想巴結的。至於抱養一個孩子?娘娘美意,奴婢心領了。”
秋蘭的神色間,愰然有回憶。
對於娘家。
秋蘭的態度不可能全然的強硬。
她一直是惹不起,躲得起。
因為幼年的傷害,她想獨身一輩子。
現在的生活,沒什麼不好的。
秋蘭也是有一翻事業的。要知道,她名議上,也是管了審計司的。
這等握了大權的。
巴結她的,那太多了。
在皇後跟前,她是管事嬤嬤。她這等生活,也是有小宮女侍候,也是有單獨的屋子住著。
沒什麼不好的。
一個女官的身份在身,有皇家的俸祿拿著。
這還有一份自在。
至於民間的婦人日子。
在秋蘭看來,哪有她的隨性。
至於抱養孩子?
秋蘭沒有小桂子的執念,她也不想抱養孩子。
她一輩子把自己活一個明白。
就已經足矣。
“秋蘭,你再想想。若你什麼時候想通了,跟本宮提一提就是。”
玉榮笑了,說道:“你知道的,本宮總會強求你做了,您不願意做的事情。”
“娘娘,奴婢能侍候您,一輩了餘願就足了。”
秋蘭再度的表了態度。
“那咱們往後,餘生相扶持吧。”
玉榮的眼中,秋蘭不光是她的助手,更像是她的姐妹。
當然,二人身份有差距。
可在玉榮的心中,對於秋蘭是真信任的。
等入了秋時。
皇家又有熱鬨。
東宮的太子那兒,兩位良娣入了皇宮。
玉榮這兒,還去皇太後跟前提了提。
皇太後給東宮賜了兩份賞賜。於是,玉榮順道的也給了賞。
“來年太子大婚。關於太子的大婚太宗年間有舊例,兒媳打算照此規距。母後以為,可還有什麼需要改動的?”
玉榮表現了謙虛。
皇太後聽了,笑道:“已有成例,那就依了便是。哀家就不插手了。”
皇太後想了想,還笑道:“想一想,太子娶妻。再算一算,賢哥兒的年歲啊,也是下一回大選時候的事兒。”
皇太後提這話是什麼意思?
玉榮的腦海中先是轉悠了這麼一個答案。
沒法子。
壽康宮有一位武秀秀,這太顯眼了。
這由不得玉榮想法嘛,這先得歪一歪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