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衝喜第82天(補二更)(1 / 2)

衝喜[重生] 繡生 6795 字 9個月前

就在趙家謀反一案緊鑼密鼓地開始重審之時, 北疆的戰報也終於呈到了禦前。八百裡加急的文書,猶帶著冬日寒意,而文書中的內容, 更叫人文武百官神情惴惴——西煌集結八萬大軍犯邊。

西煌位於西北苦寒之地,西煌人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因此不論男女老少皆能上馬打仗。全民皆兵, 十分凶悍。每年秋冬季節,西煌糧食不夠過冬之時, 便要來北昭邊界燒殺擄掠,遭擄掠的除了糧食等物資,還有當地的百姓。

西煌地廣人稀,為了繁衍人口,增強兵力。他們會蓄養人奴, 那些被掠走的北昭百姓便是他們蓄養的奴隸。男奴放牧牛羊做苦力, 女奴除了乾雜活, 還要供西煌男人泄欲,為其生育子嗣。

這些女奴生下的孩子,會被抱走一起養大, 養到六七歲,若能手刃生母的, 便會被西煌人認可, 加入西煌軍。若不能, 則會被認為繼承了軟弱的北昭血脈,充入男奴行列。

這種極其野蠻的做法,卻極大地增強了西煌的軍力,那些西煌兵士燒殺擄掠起來也更加賣命。

這樣的情況直到永安王掌控北疆軍權、數次大敗西煌之後才逐漸好轉。後來李鳳歧一手組建玄甲軍,又命百姓鞏固城牆, 將西遇州往北至渭州,綿延將近五千裡的防線被守得密不透風,邊界百姓極少再遭西煌軍侵擾。

但今年寒冬難捱,捱不住的除了北昭百姓,還有西煌人。

軍報上說,西煌集結了八萬人馬,正準備全力進攻渭州。

副都督朱聞帶兵備戰,但軍中無主將,加上百姓受雪災侵擾,不少人力物力投在了救災上,內憂外患之下,難以兼顧。是以來信請求上京支援糧草物資,並請永安王儘快回北疆穩定軍心。

“永安王身中劇毒,雙.腿不.良於行。朕如何忍心叫他再為北疆之事操勞。諸位愛卿可有人願往北疆支援?”

話落,殿上卻無一人敢應聲。

西煌之凶悍,舉國皆知。這前後幾十年來,兩國交戰都是各有勝負,邊界常無寧日。也就是永安王橫空出世之後,才將西煌軍殺破了膽,有這幾年的太平日子。

北疆如今雖有玄甲軍,可誰又敢自認自己能勝過永安王?這軍功是大,可也要有命去享。

李蹤負手瞧著下方靜默的武將們,冷聲道:“這泱泱北昭,人才濟濟,竟就隻能靠一個永安王守住北疆麼?!那朕養著你們做什麼?!”

“陛下息怒。”兵部尚書戚邵出列道:“當務之急,還是先解決北疆之事,若真叫西煌衝破了防線,屆時內有殷氏叛黨,外有西煌蠻子,恐會危及上京。”

戚邵這一番話,正戳中了李蹤的死穴。

他不是不擔憂北疆,隻是私心不願讓李鳳歧離開自己眼皮子底下罷了。

若真讓他回了北疆,恐怕就是蛟龍入水,再難製衡。可北疆戰況又切實緊迫,李蹤神色反複,良久方才拂袖道:“罷了,朕再同永安王商議。”

下了朝,李蹤心裡憋得慌。他沒有回後宮,而是上了北麵的觀星樓。

觀星樓高高矗立在宮殿群中,連風也格外大些。李蹤麵朝北方,衣袍被大風吹得翻飛。

他想起甫登基時,李鳳歧曾帶他來過這觀星樓。觀星樓是上京最高的建築物,站在觀星樓頂樓往北望,可以看見巍峨綿延的山脈。那時李鳳歧告訴他。翻過三座高山,趟過一條大河,便是北疆地界。

那裡有最廣闊的草原,最烈的美酒。也有北昭最凶悍的敵人。

李鳳歧曾在這摘星樓上,給他講述過最慘烈的幾次戰役。彼時所向披靡的玄甲軍尚未組建起來,隻有日複一日守關、又看不到勝利的將士們堅守,他們或年幼,或老邁,間或夾雜著城中百姓,自發地扛著□□大刀,用兩三人的命,換一個西煌將士。

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才勉強守住了自己腳下的土地。

當時李鳳歧說,總有一日,他會儘滅西煌,讓北疆百姓再不受戰亂之苦,讓北昭邊關永享太平。

他亦曾在此許諾。會做北昭的明君,不叫百姓再受外敵所苦。

然而時過境遷,他與李鳳歧,已然是君臣相悖,死生末路。

“崔僖,你說朕是不是一開始就做錯了?”

李蹤的疑問瞬間被呼嘯的北風掩蓋,身後的崔僖並未有動靜,顯然是並未聽見。他也不再重複,隻望著遠處自嘲一笑,驀然想起最開始得知了李鳳歧身份時情景。

那時韓蟬告訴他,李鳳歧並不是老永安王之子,而是先太子李巽的遺腹子。言這件事乃是先皇臨終前告訴他,囑咐他若是李鳳歧有不臣之心,便要提前斬草除根,決不可留。

他當時隻覺得天塌下來了。

一直被他視為大哥、親近信賴的李鳳歧,竟然是前太子的遺腹子。這讓他又想起了他那個死去的大哥,想起了那些年被大哥欺辱、被所有人忽視打壓的晦澀日子。他不想再活在“大哥”的陰影之下。

也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擁有的東西被人奪走。

他害怕,恐懼,也憤怒。於是選擇對中了毒的李鳳歧動了手。

那時他覺得自己絕不會後悔。他憎恨李鳳歧的身份,也畏懼他的身份。一山不容二虎,他與李鳳歧之間,必定要有一個黯然退場。

可走到如今地步,他卻又動搖了。

若當初他未曾動手,或許一切會與現在不一樣。

隻是現在說什麼都遲了。

李蹤的眼神逐漸堅定起來,低聲喃喃道:“遲了,回不了頭了。”而且就算重來一次,他也不敢將自己的性命與尊榮,交到旁人手上。

他轉身走下摘星樓,沉聲道:“傳令永安王,命其三日內趕赴北疆。朕感念其犧牲,將老王妃請入行宮之中,按太妃規製奉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