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理來說,族長的舉動關係到全族命脈,應該無時無刻不在為家族的未來殫心竭慮。但事實上,當一個家族壯大到一定程度,它就能形成一套獨立的體係自主運轉,稱這種體係為本能,或者慣性,像人體的自主呼吸和代謝,用不著思考。
根據例外原則,現階段要求族長做決策的事物少之又少。在日複一日的平常運轉中,這頭龐大的巨獸在可預見的未來百年不死,死而百年不倒,倒而百年不朽。
這就意味著,她可以很閒,閒到突然角色扮演為幼稚園班主任,為一群還沒來得及上國小的孩子安排遠超同齡人知識麵的課程,並且對上課的內容做出了嚴格的把控。
這樣做沒有必要,難道要教出一個全知者來嗎?早上研究聖人的學說,晚上就討論人類本能的惡,從《詩三百》到《小倉百人一首》,古今中外,無可不談。她好像不管孩子們能不能聽懂——或者說聽不懂最好,因為有些道理告訴外人實在是暴殄天物。徒留四歲的孩子們瞪著眼睛,想鬨,又因為被教導過了,所以乖乖的忍耐著,但總是忍耐不了多久。
話說對著四五歲的孩子討論前幾天剛報導的刑事案件,不要強人所難啊!
“所以還是智力智慧不夠啊。”
族長你對於四五歲的孩子到底有什麼認知啊?
侍奉在旁邊的侍者都快被逼成吐槽役了。
好在每到一月結束,都會有孩子被送回去。族長抱怨著“資質太差了就不要養蠱耗費彼此時間了”,下屬們也鬆了一口氣。畢竟族長針對一篇諷喻詩興致勃勃分析了一堆,對麵的小豆丁卻一臉茫然,場麵著實尷尬。那又該怪誰呢?
沒有人會和族長提到一般兒童的認知水平,因為沒必要用自己的認知去揣測族長的想法。直到看到津島修治後,她們更深刻的理解了這個道理,便都開始感歎津島家的好運氣。
花一筆不值一提的錢散養出的孩子,為津島家吹來一陣東風。
直到一個個孩子都被送走,直到族長一點點接手津島修治大部分課程。這個孩子開始顯示自己超出年齡的成熟,同時又承擔遠遠超出這成熟的重負。
經曆過晨練後,津島修治洗漱,進食,掐著鐘表稍作休息,被送進書房,開始正式的第一門課程。上午兩節課下午四節課,晚上安排書籍閱讀和現實案例分析,風雨無阻,全年無休。原先隻上一些基礎的常識性課程(雖然族長對於常識的理解和普通人可能不太一樣),等津島修治稍微大一點後,逐漸增加了痕跡學,情報學,行為心理學等相關課程,稱得上是文理並進,內外兼修,力圖成為一個人才。
“果然隻有智力8才能答出這個問題嗎?”
族長像是隨口一提,有些驚喜,又有些失望。坐在一旁的侍者眼觀鼻鼻觀心,假裝什麼也沒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