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章(1 / 2)

雖然朱三太子是塊磚,但也不是誰想搬就能搬。

武拂衣非常懷疑吳醫員的腦子不夠用,他敢說是被反清複明的人威脅了,不就是自爆與反賊相關?

“你說家人被反賊打了,也就是有人證與物證了?”

“是的,四月二十七日,小人的女兒在往返脂粉鋪的路上被人揍了一頓,這會身上還有傷。”

吳醫員已經交代了,他本身不願意破壞實驗,但害怕家人性命收到威脅,逼不得已才做了此事。

前因並不複雜。

小吳姑娘今年十二歲,在購買脂粉後,她與侍女被兩個蒙麵人挾持入暗巷。

蒙麵人對她拳打腳踢,當場就把小姑娘給嚇懵了,是連呼叫也不敢。隨後,蒙麵人塞了一封恐嚇信讓她轉交吳醫員。

小吳姑娘被嚇到差點昏倒,可不敢對外聲張怕壞了名聲,隻能說是不小心摔倒了。

在侍女的陪同下,兩人驚慌失措地回到家。把信給了吳醫員,這才發現是有朱三太子主謀要破壞牛痘實驗。

“小人句句屬實。”

吳醫員說:“那封威脅信還在小人的書房內,小人真是被迫的啊。”

這話說得就差指天發誓,好似真是朱三太子想趁勢作亂。

此刻,胤禛冷不丁地拋出一問,“吳醫員,你兒子多大了?”

吳醫員不明就裡,怎麼突然問起這個?他也不敢不答,隻能回答,“五歲。”

胤禛拋出了第二句,“你一共有幾個孩子?一男幾女?”

吳醫員意識到了什麼,開始支支吾吾沒能立刻回答。

武拂衣見狀,瞬間明白胤禛提問的用意。

不管吳醫員背後有哪位“大聰明”指點,讓他居然地搬起朱三太子這塊磚,反正口供之中每件事都發生了。

小吳姑娘被蒙麵人打是真的,威脅信也確實存在,看起來就像是真有其事發生一般。哪怕想要找人對質,但不知反賊去了哪裡。好似驗證了吳醫員是被脅迫來下藥的。

這樣看似閉環的邏輯,卻有可能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戲碼,而隱去了背後主謀。

威脅信相對容易捏造,但小吳姑娘要挨一頓真的打。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人饑易子食。

假設吳醫員根本不在意女兒,那麼為了演得逼真,在小姑娘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吳醫員安排的人揍一頓未嘗不可能。

彆說吳醫員做不出來,他都能給參加實驗的孩子下毒,從這一條足夠看出他沒有醫者仁心。

不在乎女兒,隻在意兒子,重男輕女是這個時代的通病。

胤禛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才問吳醫員生了幾男幾女。

武拂衣緊盯吳醫員,接著胤禛的思路推測下去。

“你接連生了幾個女兒,但隻得了一個兒子。平日,對兒子是千依百順,對女兒就當是一件待價而沽的商品吧!”

吳醫員被說中了事實,心虛地低下了頭。

武拂衣沒有繼續逼問,就譏諷地撂下一番話。

“你既親口承認與反賊有過交集,不論是主動或被動,此事絕無可能善了。《大清律》你可能是讀到狗肚子裡去了,與謀反相關事件,徹查全家是一定的。你兒子也逃不掉。”

什麼!

吳醫員瞪大了眼睛,他確實沒讀過《大清律》。醫員這一職位壓根沒有品級,壓根算不上什麼官員,就是一個小吏。

“四貝勒開恩啊!小人的兒子隻有五歲,就是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

“他不懂,你該懂。還有什麼想交代的?現在說還算坦白從寬。”

武拂衣瞧著吳醫員,確定了這人就是一個法盲。

朝廷裡,類似的糊塗人恐怕隻多不少,而既愚蠢又貪心的怕是更多。

話說回來,這人要是不糊塗怎麼會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做事,哪怕真是被脅迫也不行。

吳醫員後知後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卻還有點猶豫不決沒有立刻交代。

張禦醫吩咐了,隻要辦好這件事將來就許他兒子一個前程。他這輩子混不出名堂,但給兒子總想留點什麼。

雖然朱三太子事涉反賊,但瞧著過去那些年,皇上在判案時也不是全部嚴懲。

兩年前,皇上還去了金陵祭拜明太...祖之墓,昭告天下說,想要查訪朱家皇室後嗣還剩幾個人,為了授予他們看守明朝帝陵的重要差事。

武拂衣瞧著吳醫員的模樣,知道這人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這事還不能說吳訫愚蠢到底,更該說是康熙的演技太好。

前年,頒布聖旨說要優待明朝後裔。這事還真有人信,信的人怕也是不少。如果朝野上下不是真的相信,又怎麼能釣出明朝遺孤。

“來人,將吳訫先押入暗室。”

武拂衣沒和吳醫員再扯皮,就讓侍衛長慶複把人銬走了。

這就叮囑胤禛繼續嚴格看管莊子,而她要向康熙上報此事。

吳訫看不明白,她不會跟著傻,扯到朱三太子的事還是讓皇上去煩心。

拔蘿卜帶出泥。

選擇在北郊莊子上投毒,是柿子挑軟的捏?還是特意針對武格格?

有人就有江湖,有利益就有鬥爭。

齊心協力是美好希望,正因為罕有而被人歌頌。

鬼知道吳訫背後涉及幾方鬥爭。

武拂衣沒有過度深入,而上報康熙去嚴查。她能做的就是加強防範,儘力減低混亂出現的可能性。

端午當天,康熙桌上擺放的不僅是粽子,還有北郊傳來的朱三太子脅迫醫員投毒案。

讀完老四的折子,第一反應就是太醫院必須整治了。

彆管是誰讓吳訫投毒,今天他說迫不得已對實驗者下手,明天會不會對宮內下手?

太醫院眾人都有出入宮廷的機會,而且也有接觸與準確使用毒物的方法。

這豈能不引起重視!

幾乎是立刻,康熙就派人將吳訫押送回宮,並且全麵控製住吳家一家。

直到麵對皇上,吳訫終於意識到自己犯的事有多嚴重。

在抄家滅族的警告下,他再也不信張禦醫說的上頭有人作保,而將真話都供述出來。

他不知道是誰借著朱三太子的名義行事,頂頭上司張禦醫張慈讓他在北郊莊子內下毒。

製造實驗者死亡的混亂,也就製造武格格管理失誤的罪責。

從恐嚇信到女兒被打,都是自編自導自演的戲碼,為的就是坐實朱三太子派反賊作亂的借口。

為什麼選擇朱三太子為替罪羔羊?

因為這樣一來就抓不到真正的鬨事者,可以把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

康熙聞言很快將張禦醫拿下。

由於吳醫員供出張慈提供了毒物,這筆毒物來源的確能查到張禦醫的頭上,是讓他無從辯駁。

如果沒有人主導,張禦醫不會無端去下毒。

康熙幾乎立刻有了第一懷疑對象,索額圖主張借牛痘研究給太子製造威望,卻沒能成功。馬上招來監視索額圖的暗探,坐實一條線索,格爾芬在四月初與張禦醫有往來。

那麼是索額圖指使下毒嗎?

最終,張禦醫招供出了索相。

他不敢不招,因為皇上說了如果不招,他就是謀反罪名。

張禦醫終於明白了現實情況,他想要後悔卻遲了。

原來,扯上前明後裔,皇上的態度與兩年前對外宣稱會善待朱家後人時截然不同,是能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哪有什麼仁慈,隻有滿滿的殘酷。

這下子,張禦醫不敢再隱瞞,提到是格爾芬讓他製造實驗者死亡事件。

不過,他沒有提起八福晉針對武格格,這話是打死也不會說了。

得罪了太子,得罪了四爺家,也就不能再得罪八爺。隻有這樣才能留有一條退路,哪怕自己會被處死或流放,但好歹也要給家裡人留下退路。

事情牽扯到了索額圖,也就是牽扯到了太子。

康熙將張禦醫與吳醫員先下獄,卻在處置幕後黑手時有了一些猶豫。翻來覆去,幾天之後做出決定,對外隱瞞了此事的主謀。

他給自己的做法找了一個理由。牛痘研究是利國利民的善舉,而給索額圖定罪很容易讓人認為太子殘暴無情,根本不顧百姓死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