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郡王押上身上的差事,認為兒子們能夠證明清明的鬨鬼傳聞沒有真鬼。
看熱鬨不嫌事大,這則勁爆消息在端午節後迅速傳遍了京城。好事者不免打聽,驗明鬼身的研究有沒有明確期限?
後來聽說時限為一個月,六月初五必須拿出證據。
算一算時間,皇上基本在六月出發去塞外避暑,這個時間節點也就是要趕在聖駕開拔之前。
問題來了,雍郡王此次能成功嗎?
猶記前些年雍郡王與直郡王的比鬥,那叫輸得一個慘字了得。
地下賭莊又能開盤了,這一次還真難以押注是成是敗。
胤禎來到三年前輸了十兩銀子的賭莊門前。
他摸了摸兜裡的銀子,躊躇了一會轉身離開。賭博是壞習慣,十兩銀子還不如去買話本。
沒有跨入賭莊,不是怕贏不了,而是覺得會勝之不武。
他相信四哥不會隨便拿差事做賭,應是心有成竹才會做此保證。
另外,這次自己不再是旁觀者,也要參與其中驗明鬼身實驗,夜探亂葬崗的六人全都參加。
五月初六,理學院的課程結束。
胤禎叫上另外五人去府上吃飯,這就先聚一聚拿出一個章程來。
之前六人打著搞研究的旗號違反宵禁跑去亂葬崗,現在真要做出成績來,也不好意思直接去問四哥該怎麼辦。
弘暉、弘昇、弘昐為了這次的驗鬼課題,下午不必去上書房,讓他們有充分時間搞實驗。
原本的課程改為自學,還被批準每天能夠走讀上課,而在清晨卯時到課堂就行。
那意味著與上朝的大臣一樣都需天不亮就起床。
臣子們去早朝,皇孫們去早課,弘暉三個人實屬提前體驗京城大官的早起日常了。
即便如此三個孩子依舊很開心。早起半個時辰,不僅能換來下午不上課,而且還能住在家裡,這筆賬挺劃算的。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比上自家的狗窩。在府內遠比阿哥所要輕鬆自在太多,且住且珍惜。
六個人聚到了十四阿哥府。
最年長的保泰已經二十二歲,而最年幼的弘昇才八歲。
這樣的驗鬼組合卻不違和,給拿出了一套研究計劃。
首先追溯鬨鬼傳聞的起源,找到被鬼火追過的那些親曆者。
記錄好具體的時間、地點、鬼物數量,確認那些人有沒有後遺症,除了呂家,還有沒有其他遇鬼者生病?
然後,就是查閱文獻。
自古以來,墳地鬨鬼的故事不在少數。前人都能搞解剖,那有沒有對鬼火的成因進行探索?
或是某些遇鬼的症狀能給人以啟發,是與某種中毒病症相似,從而反推墳地的“鬼火”是由那些毒物構成。
等綜合了以上結果,再來想下一步的實際操作驗證要怎麼辦。
六個人帶上侍衛就分批出發了。時間有限,先把能查的都查了,而需要場外求助時也彆耗著。
**
**
人活於世,難免遇上一個人讓你心跳加速。
胤禛就處於這樣的生活狀態中。
半個月前,被親弟弟與親生兒子去亂葬崗的消息給從夢中炸醒。還沒消停幾天,雍郡王豪言表態抓鬼不成就不乾活的消息又傳了過來。
外麵不知情,但他確定武拂衣是逮著機會就正大光明講真心話——鬨罷工,老鬼是認真的。
他的心臟啊!
胤禛順了順氣,他被一**驚嚇人的消息衝擊著,很難不心跳加速。自從遇上老鬼,這日子一天天就沒太平過。
“終於逮著機會在眾目睽睽之下說不想工作,可把你能的!”
胤禛不吝嘲諷,“我是不是虧待你了?沒給你送一塊匾額,上書「大善人」三個字。真是謝謝你沒有過度壓榨我,隻把半數的工作量壓在我身上。”
其實,胤禛明白雍郡王當眾表態不戀實權的好處,康熙更加放心老四這個兒子沒有爭位的野心。
讓人憋氣的是武拂衣講這話時不能更真心實意了,隻怕她哪一天真的坐上龍椅,心心念念的也是退休生活,搞不好成了大清第一位逃宮的皇帝。
武拂衣毫不意外回府後會獲得禛式嘲諷一份,還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提議。
“你懂得感恩就好,想送匾額也不是不行,題字卻不必了。就照匾額的尺寸給鑄一塊超大份金子,那才是實打實的誠意。”
“俗!”
胤禛扔出一個字。
不由慶幸郡王府的禮尚外來,最終禮單要從自己手裡過一遍,否則就要暴露老鬼的奇怪審美了。
武拂衣不認為有問題。
俗就俗吧,超大金塊還能變現,題字匾額能用來做什麼?
以雍郡王的字跡,給雍郡王題了一塊「大善人」匾額。
這算什麼?自戀式誇獎?
最後受傷的就是後世曆史學與考古學家,給他們徒增困擾。學者們是懷疑雍郡王有替身呢?還是懷疑他有特殊嗜好呢?
不給後來人增加工作量,是同為打工人能給的善意。
這種為人著想的品質怎麼能是貪財,但謙虛如她就不自我表彰了。
武拂衣略過這一茬,向胤禛伸出一隻手,攤開向上。“我知道你準備好了,拿出來吧。”
拿什麼?
肯定不能是荒唐的純金無字匾額。
換個人就會被這種毫無提示發問給問懵了。
胤禛卻立刻就聽懂了。聽懂了,才會冷笑。“嗬!你這是有恃無恐了。”
“瞎說什麼大實話。”
武拂衣眼看胤禛要臉黑,立刻改口:“這是相信你本領高超。行事周全,博古通今,謀定後動,麵麵俱到……”
“打住,彆擱我這裡練成語。”
胤禛沒有再聽浮誇的誇獎,去書架上取來一摞書。分彆是《老學庵筆記》、《博物誌》與《論衡》等等。
兩人的一番啞謎,謎底就在幾本書裡。
武拂衣讓胤禛快點拿出來的,正是對曆代對鬼火研究的文獻。
胤禛既然知道夜探亂葬崗一事,必是查一查相關內容以備不時之需。
由於孩子們給出的夜探理由是去驗證鬼火起源,哪怕康熙不做要求,他也會一探究竟,是把那些文獻資料準備妥當了。
文獻搜集工作確實已經完成。
不必懷疑古人的智慧,漢代就有相關觀察。
王充在《論衡》提到:“人夜行見磷,不象人形,渾沌積聚,若火光之狀。磷,死人之血也。”
後來,晉代的《博物誌》也提到了鬼火:
“鬥戰死亡之處,其人馬血積年化為磷。磷著地及草木如露,略不可見。行人或有觸者,著人體便有光。”
同時,也寫了接觸後的反應,“後其人忽忽如失魂,經日乃差。”
文章中沒能解釋這種症狀的原因。
胤禛在此次批注,乍一看像是被邪氣入體而失魂的現象可能是中毒。
他經曆過真正的魂魄不穩的症狀,那種滋味並非書上所言。
而對比來看古人記錄的失魂,更像是接觸含磷物後中毒。是會頭昏惡心、渾身無力,甚至意識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