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後續(二)(2 / 2)

但畢昇的研究還是最新的。

沈括看他用這些活字在很短的時間內印出了一本書,不由得大為讚歎: “果然快多了。”畢昇點頭: “唯一的問題就是工匠們需要識字才行。”

現在印刷工坊裡的那些工匠,都在見縫插針的學識字,誰都不想被時代拋下。沈括若有所思。

這時候,小廝前來:"大人,蘇大人邀您前去司天台。"

"可說了何事?"

"沒有說,但好像是因為水運渾象的事情。"

沈括立刻和畢異道彆,然後順手把他印出來的書給帶走了。

到了司天台後,剛進去,就看到了擺放在廣場一側的水運渾象台。儘管不是第一次見到了,但每次沈括都能感受到那一份震撼。

如此龐大,裡麵的結構卻又如此精密。

難怪在後麵就連蘇頌的兒子和助手都無法仿造出來。想到南宋,沈括心頭又飄過一絲陰霾。

進入到水運渾象後,才發現在場的不單單是蘇頌,還有他的兒子蘇攜,以及韓公廉等人,以及在一旁站著的蘇軾。

沈括忙向他們見禮。

蘇頌見他來,笑著招手讓他上前: "存中來了。我們正在研究仙畫所說的擒縱器。"蘇軾笑道:"我隻是來看熱鬨的。"

交談之後,沈括這才知道,原來蘇頌這段時間不僅是在家

著書,把自己在天文和機械上的一些所得都留了下來,而且他還惦記著仙畫中所說的座鐘一事。

“我知存中也精通於天文和機械,所以想要邀你一起來研究這座鐘。”蘇頌撫須道。

之前沈括就參與過渾天儀的製作。

而且,沈括可是在月球上有環形山的人!沈括自然應允。

他對仙畫中顯示的座鐘早就感興趣了,可以精準的知道時間,這東西可不普通。而蘇頌了解擒縱

器,由他來牽頭這件事情,的確是再適合不過。

聊到最後,沈括找到蘇軾。

蘇軾: "存中,我隻是來看熱鬨的,研究這些東西,我並不在行。"

"蘇學士,我要給您看的卻是另外一件東西。"沈括遞給他剛從畢昇那裡拿過來的書。蘇軾接過來一看,一本很常見的《論語》,有些疑惑。

沈括見狀一笑,和他說道: “這本卻是畢昇用新發明出來的金屬活字印刷的……”

他將這本書印刷所用的時間和成本詳細的告訴蘇軾,蘇軾越聽眼睛越亮: “如果成本和時間可以再低一些,那……"

沈括接上話: “那蘇學士想要辦的報紙就很容易了。”

他也是之前聽蘇軾和人提起報紙的這個概念,覺得仙畫中出現的這個東西其實大有用處。就像是麵向民間的邸報,可以將一些大事和朝廷的一些新出的政策決議宣講給老百姓聽。

不過要辦這個和現在的邸報以及民間小報還不一樣,量大,定期,所以蘇軾又覺得現今的印刷還支撐不了報紙的出現。

沈括今天就特意把這本書帶過來給蘇軾看看。

蘇軾連忙謝過,興衝衝的拿著書去給自己的弟弟蘇轍和其他的友人看去了。

接下來的時間,沈括就和蘇頌等人在司天台研究擒縱器和座鐘。擒縱器的原理蘇頌是知道的,不然這水運渾象台上就不會出現報時裝置。

難點在於,如何將這擒縱器縮小,然後再和那些指針聯係起來。

在時間的顯示方麵,是選用二十四小時還是選用現在的十二時辰,也引起了一番爭吵,最後大家決定把這兩種時間都放上。

br />

用了三個多月,蘇頌和沈括一行就將座鐘給做出了。這東西當然是先呈給皇帝。

宋神宗看到指針顯示到相應的時辰,然後座鐘的下方就會彈出一個正在敲鐘的小人,發出清脆的鐘聲,不由得嘖嘖稱奇。

而朝中眾臣們現在對這些的態度都很寬容,不再說是奇淫技巧。隻是不會讓官家過度沉迷於這些,畢竟現在最重要的還是避免大宋再走向之前的結局。

南宋,最好是不要再出現了。

一時間,武將們和軍備受到了極大的重視。

比如,沈括的工作內容裡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火藥作和軍器所幫忙改進裝備。他還真折騰出了一種叫做“神臂弓”的弓弩,比起之前的弓,射程要更遠。

有一天,沈括在火藥作看完他們研究出來的各種火箭、火炮之後,留在那兒吃了頓飯。

這邊都是荒郊野外,條件肯定沒有汴梁好。沈括他們在官署裡吃飯的時候,那邊就用小鐵壺在燒著開水。

沈括一邊吃飯,一邊盯著那燒開水的小鐵壺,看到壺蓋被裡麵的水蒸氣頂得一直在不停的跳,忽然就想到了剛才火箭發射時的情形。

"監軍在想什麼?"一旁的人好奇的問。

"之前仙畫中所說,火箭能夠升空是因為爆炸產生的推力是嗎?"沈括忽然問他。在場的都是技術人員,當即點頭: "是。"

“那現在這水蒸氣,產生的是不是也是一種推力?”沈括指向那小鐵壺。

那人懵懂的點點頭:"應該也算,可是……這水蒸氣可不能用於發射火箭和火炮吧?"他們這裡指的火箭就是字麵意思,帶火的箭,射出去後火藥會爆開。這人撓了撓頭,沒搞懂,這水和火怎麼能搞在一起?

沈括已經看那小鐵壺看得入迷,隨口答了一句: "不一定非得要用到火箭和火炮上.…""啊?"

沈括沒理他,腦子已經陷入到了深思之中。能用來做什麼呢?怎麼利用呢?

明朝。

離家已經兩年多的徐霞客終於在自己的老娘大壽之前趕回了自己在南直隸江陰的家。

他風塵仆仆,看門的老仆幾乎都要不認

識他了,差點把他當成來乞討的叫花子給趕走。聞訊從內宅中走出來的徐母抱著他差點哭出來。

想也知道,他在外麵過的是什麼苦日子!

"娘,我就是看著邈遢,其實在外麵的時候真的還好。"徐霞客,不,回到家裡就是徐弘祖了,趕緊安慰老娘道。

狠狠地洗漱了一番,然後又狂吃了一頓後,徐弘祖這才來到正堂,好好的給自己娘親請安,彩衣娛親了好一會兒,然後開始講述自己這兩年在外麵到處遊覽的經曆。

徐母在心中歎口氣。

她知道她這兒子恐怕還得再出去,看他現在講起來兩眼放光的模樣就知道。這是他真心所愛的事情,是他的理想和追求。

雖然說父母在不遠遊,但是徐母並不想因為自己就把兒子給困在家中。"你這次回來住多久?打算什麼時候再出去?"吃完飯後,她問徐弘祖。

徐弘祖愣了一下,沒想到母親會這樣問,眼眶變得有些紅,當即決定這次住長一點: “住半年吧,我先把過去兩年的遊記整理出來。半年後再看。"

徐母點點頭: “我不攔你。但是,這半年你要在家把身體給養好一點,你看看你都瘦成什麼樣了,等明兒我找個大夫給你看看。"

這種事情徐霞客可不會違逆親娘的意思,立刻就一口答應下來。

他回到書房整理自己的遊記,又在自己畫下的手繪板輿圖上——標注好位置,這才準備歇息。入睡前,他不禁想到仙畫中出現的世界地圖。

哎,要是人這一生,都能把這些地方走過,將所有的風景都看過,那該有多麼的美妙!說起來,仙畫怎麼還沒開始?

同一時間。

南北朝,有一位叫做酈道元的也正在和徐霞客做著類似的事情,隻不過他的目的不一樣。徐霞客是喜好風景,遊覽名山大川,但酈道元卻是因為要著書。

他對地理頗感興趣,但實在是忍受不了前人所著的那些地理書籍,覺得過於虛構,簡單粗暴點說就是都在胡扯。

所以正好現在自己被罷官了,他便索性帶著家仆在各地行走,打算寫一本真正和現實相吻合的地理書籍。

在這個時代,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世道不太平,到處都是兵亂,甚至是流民。

br />這一天,又躲避過一場小型戰爭的酈道元,和家仆在野外的一間破廟中稍事休息。

廟的後麵還有一具白骨,但見怪不怪了。這個時候,野外多得是屍骨,餓死的、被殺死的,數不勝數。

看著是小孩子的屍骨,酈道元便讓家仆挖了個坑把他給埋了起來,幾人回到前殿,怕引來匪人也不敢點火,將就著吃了些乾糧。

正要打算入睡的時候,天上忽然現出朦朧光芒。酈道元驚奇萬分,駭道: “此為何物?”

而其他朝代的人們已經奔走相告,隻差敲鑼打鼓: "仙畫開始了,仙畫開始了!"天空傳來熟悉的聲音:

【大家好呀,我是你們的UP主路小柒。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影響曆史的一些地理因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