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江山如此多嬌(七)(2 / 2)

蘇宅

蘇軾停下給弟弟蘇轍寫信的舉動,愣愣的看著仙畫,想到之前的洪災,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最終也隻能從心底最深處歎息一聲。

哎!

他想起弟弟蘇轍的來信,知道他這段時間正在朝堂和王相公爭論是否要再次讓黃河改道,立刻磨起了墨。

他得給弟弟去信一封,讓他務必製止

王相公的瘋狂想法。

這浪費人力物力都好說,但若是讓百姓們受災死難,可就無法彌補了。北宋初年。

趙匡胤目瞪口呆,差點跳了起來,對著天幕破口大罵。

"一群蠢貨!做事之前不知道動動腦子嗎?!"

"這麼大的事情,說做就做嗎?"

"去實地考察過嗎?有找水利官員認真的計算過嗎?!"

趙普也想不到後世居然能乾出這樣的事情來,半響才吐出一口氣,趕緊勸慰: "官家息怒,息怒,現在一切都有可能更改,還來得及。"

趙匡胤這才坐了下來,深呼吸幾次,將心中的怒氣壓製了下去。這會兒,他忘記自己剛才被點名批評的那個“守內虛外”了。民間的百姓們更是炸開鍋了。這水可是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死!

尤其是六塔河一帶住著的百姓,想到幾十年後的悲慘場麵,哭的哭,喊的喊,差點沒鬨出事兒來。

“這群當官的,真是不把咱們當人看呐!”

"不錯,這六塔河這麼窄小,怎麼可能過黃河水?"

“說不定這堤壩還是讓咱們自個兒修的呢!”

也有理智還在的,連忙道: “諸位也不用太擔心,現在這事情還沒發生呢。朝廷知道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自然就不會再打六塔河的主意了。"

如果他們夠聰明的話。

這才讓民眾的憤怒略微的消散了一些。

【第二次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導。】

【王安石吧,UP主對他也是心情頗為複雜。】

【首先,他肯定是個能臣、名臣,為官清廉,沒有私心,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看到了北宋的積年弊病,願意成為革新者。要知道,古代的革新者沒這麼好做的,基本沒幾個好下場。所以,能夠看到王安石的決心,十分讓人佩服。】

【但是,他實在是太理想化了,很多事情想當然,並且性格執拗。認定了的事情絕不更改。】

【就好比,他認定如果黃河能往東走,可以讓北地多出許多良田,也能造福東邊的水利,那他就一定要去做。】

【這次站在他對立麵的是蘇軾的兄

弟蘇轍。】六塔河洪災僅幾年。

龍椅之上的皇帝由宋仁宗變成了宋神宗。王安石受到了重用:

“官家,自六塔河決堤之後,黃河分成了兩股,水到之處,災害嚴重,必須要儘快治理,讓百姓安心耕種才是。"

宋神宗有些猶豫: “王卿可有什麼見解?”

王安石道: "官家,黃河北流如果不堵住,任由河水彌漫,不管是官田還是私田都極易被淹。臣以為,還是該引導河水向東流才好。既有助於軍事,又有助於農耕。"

蘇轍立刻站了出來,大聲反對:

“官家,如今黃河已經穩定,偶有洪災不過是因為沒有修建堤壩,隻需在原地修建堤壩即可。若是再讓黃河改道往東流,需征調大量民夫勞役,百姓恐不能負擔!"

兩邊爭論不休,宋神宗也無法拿主意。便讓司馬光等去那邊視察再來回話。司馬光去視察了之後,認為可以東流,但是要緩緩圖之,不能那麼急。但王安石卻堅持要急,要快。

宋神宗站在了王安石那邊: "儘快堵上北流吧!讓河水改道東流!"王安石深深鞠躬:"遵旨!"

為了儘快的疏通河道,清理泥沙,他還發明出了一種釘耙,安裝在船後,船隻航行的時候挖起河底的沙土。

但黃河每年的泥沙量高達億噸,豈是人力可以挖通的?

【後期,王安石是變法派嘛,革新派和保守派鬥來鬥去,他的工程也遭到了保守派文彥博的阻撓。然後又因為變法的爭執,王安石被罷官了。】

【工程沒修完就半途而廢了。】

【結果,罷官沒過多久,黃河決堤,直接奪了淮河的入海口,淹了四五十個縣,三十萬傾農田。】

【還差點把當時還在徐州做官的蘇軾給淹死了。】放眼望去,一片沼澤,四周全是水。

蘇軾帶著城中百姓提前轉移到了城外的一座高山之上,這才僥幸從洪水中逃脫。周圍的百姓們眼中帶著倉皇、迷茫和絕望的神色。

有人低聲的哭泣起來: “麥子再過一段時間都可以割了……”蘇軾聞言,兩眼泛酸,差點也流下淚來。

/>

“你以有限的才能卻非得要興建這個不可能成的工事,讓無辜的百姓受你的驅使,將他們放在必死之地!浪費的錢財還可以補救,但死了的百姓,卻不能再複生了!”

【第二回,還是黃河勝。】

【這一次的結果比第一次還慘烈,整個蘇北和山東那一片都變成了它的下遊,它想往哪兒流,就往哪兒流,在哪兒入海純粹看它自己的心情,造成了一大片黃泛區。】

蘇北本是淮河的入海口,支流無數。

在地圖上看的時候如同一張密密麻麻的蜘蛛網,複雜但其實很穩定。如今被黃河水肆虐,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將淮河的水網堵得嚴嚴實實。淮河的水網,熄火癱瘓了!

【王安石的工程如果建成了,洪水可能還是照舊,但也可能也有所減緩。還是那句話,曆史沒有如果。】

天幕下所有的水利專家們都瞠目結舌。

潘季馴早知這段曆史,他現在來考察黃河就是需要給這段曆史擦屁股,因此憋了半天才恨恨憋出一句:

“胡來!亂搞!”

漢朝。

漢武帝劉徹也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過了片刻之後才反應過來,麵上似笑非笑的說了一句: “真乃猛士也!朕不能及!”

他可沒那麼莽!

趙匡胤剛才好不容易平複下來,這會兒又感覺心中的火一下子躥了上來,直衝天靈蓋。他猛地站起身,卻覺得頭腦一片暈眩。

“官家!”趙普和內侍太監趕緊衝了上去。

“快宣太醫!”

趙匡胤揮揮手,嘴巴裡默念: "來得及,來得及,來得及……"不然他怕自己又吐血。

趙普倒是惦記著實事: "官家,當務之急,還是得安撫百姓啊。"百姓們看了這天幕,還不得炸了?

趙匡胤一驚,趕緊道: “還是愛卿提醒及時。立刻派人去那幾地,安撫百姓,就道朕從未想過讓黃河改道,讓他們安心耕作,不用驚惶。"

民間的確是炸了。

尤其是相關地區,這次的範圍可比之前大多了。“反正活不下去了,要我說,不如反了算了!”

這話一說出口,裡正的拐杖

就打了下來,厲聲喝道: “你不要命了!胡亂掰扯什麼!大家聽我說,現在這事情還沒發生,咱們自己先彆慌。"

縣城中,頗有威望的幾位舉人進士們正在飲宴,聞得此事酒也喝不下了。

"不如寫一萬民書,向朝廷請願。""此法可行。"

洪水一來,可不管你是家貧還是家富,是舉人還是進士,一視同仁。其他朝代的可能沒這麼深的感觸,但依然看得很投入。

良久,很多人才感慨一聲: “看來,這專業的事還是得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啊!”神宗朝。

王安石臉色蒼白如金紙。

他性格倔強,雖然乾瘦但脊背一向都是挺直的,但現在看來,卻一下子軟了下來,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十幾歲。

他沒想到,這次的改道工程居然會遭遇如此嚴重的後果!

他雖犟,但卻無法無視百姓的受難。

原本想要讓黃河改道,其實也是出於對百姓對大宋有利的初心。或許,的確是他低估了自然的威力。

“父親……”王安石的兒子在背後弱弱道, "工程沒建完,並非是您之錯……"王安石道: “也說不定,即使我沒被罷官,工程還是沒建完,洪水就來了。”那麼大的工程,豈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好的?

都有可能。

"那,新法呢?"

"自然要繼續變法!"王安石剛硬的回答, "你放心,官家會繼續站在我這邊的。"

因為官家和他一樣,都看到了大宋繁華之下日積月累的弊病,再不根治,恐怕就要病入膏肓了。

不過,王安石想起仙畫對自己的評價,又想到蘇軾和歐陽修等人對新法既讚同又不完全讚同的意見。忽然就難得的遲疑了一下。

“新法的細則與執行,召人再來商榷,最好再去底下城池做一些考察。另外,黃河一事,需得我親自前往考察。"

“是,父親。”

蘇宅,

蘇轍輕輕的舒了口氣。

還好,還好。仙畫提到了這件事,不然王安石這犟相公真的是誰也不聽,一意孤行。這次,這災禍或許不會再發

生了。

【宋神宗怕了,不搞了,投降認輸了。】

【然後,他兒子宋哲宗一登基,他得收拾這個爛攤子啊。】

【得!又要來一次易河。】

【這次怎麼易?】

【這一次的爭論,長達八年,幾乎將所有的朝臣們都卷了進來。一派想讓黃河繼續往北流,一派還是想改道讓黃河往東流。】

主張改道讓黃河往東流的以文彥博為首,是的,他還活著,而且他還不死心。主張讓黃河繼續往北流的以右相範純仁和蘇轍為首。

兩方吵來吵去,不得安歇。

坐在上首的高太後和宋哲宗看不出表情。

高太後最後道: "不管如何,這幾年須得與民休息,不得再動大型徭役與工事。"一句話堵死兩派人。

高太後主政的這幾年,百姓們過得異常祥和安寧。然後,高太後薨逝,哲宗親政了。

【這場爭論,發展到最後,直接變成了黨爭。黃河走哪兒才符合自然規律這已經不重要了,我得先爭贏再說。】

【多說一句,宋朝的黨爭和趙匡胤脫不了乾係。】

… …

被創了好多回的趙匡胤已經麵無表情。此刻茫然的抬起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