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茫然的抬起頭,然後神智歸位,聽懂了仙畫在說什麼,一下子就跳了起來。那句“你胡說!”堵在嗓子眼裡,差點就要衝口而出。
但很快,趙匡胤似乎想到了什麼,臉色變幻,表情一下子就變得奇怪了起來。旁邊的趙普也像是想到了什麼,神色同樣精彩。
……
【趙匡胤是北方發家,一開始的核心團隊都是北人。】【這就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他自己呢,覺得南方人心思細膩,性格過於柔弱,帶頭在朝內搞起了地域歧視,明著說堅決不用南人為相。】
一塊刻著“南人不得坐吾此堂”的石碑被抬進了宋朝宰相辦公的政事堂內。
趙匡胤: "就放這兒。"
幾十年後,寇準擔任科舉主考官的時候,在山東的蔡齊和江西的蕭貫之間搖擺不定。
“南方是下國,不宜多冠士。”寇準最後點了蔡齊為狀元。
旁邊恭喜: "恭喜寇相為中原又爭得一狀元。"
又幾十年後,同樣來自江西的王欽若終於當成了大宋的第一任南人宰相。他讓人將趙匡胤放到政事堂中的石碑給搬了出去。
然後對旁邊痛心疾首的道: “哎,有小吏一不小心將那石碑搞壞了,隻能先搬到他處了。”從此,這塊石碑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趙匡胤的這些做法直接導致了宋朝之後南北兩派的黨爭不斷,遠超前朝,直接拖累了宋朝的內部發展,貽害無窮。】
【就像是著名的王安石變法,革新派與保守之爭,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南北之爭。】
【你說趙匡胤身為帝王,不想著彌合國內的族群矛盾與衝突,反而帶頭搞地域歧視,他是不是腦子也有點大病?】
天幕上出現讓百姓們喜聞樂見的表情包。地鐵老人臉:?????
【所以,也彆老是隻罵高梁河車神和雪鄉二聖。北宋的衰亡實際上和趙匡胤也脫不了關係!】
趙匡胤頹然的往自己的禦椅上一坐。
他張了張嘴,想要反駁,但是卻不知該從何說起。那句話是他說的嗎?是!那塊石碑是他搬過去的嗎?是!所以,根本無從辯駁。
他不得不說,自己的確是對南人有著那麼一點點的偏見的——他是
北人啊!不喜歡南人這不很正常的麼!
但是他也沒想到自己這麼一搞能搞出一個後世的黨爭來啊!這些後世子孫們,怎麼就這麼不消停啊。
趙普咳嗽兩聲,他雖然不想在這個時候去打斷趙匡胤的情緒,但身為宰相,有些話不得不說:"陛下,這南方....也需要儘快安撫才是。"
他們的根據地是在中原沒錯,南方是後來打下來的,經過這些年的統治之後才民心初定。現在被仙畫這麼一講,趙普都不敢想南方那一片會是什麼反應。
趙匡胤這才立刻醒悟過來,忙道: "對對對,要安撫!即刻著人前往南方各道。"這一晚上,他忙得和救火隊員一樣。明朝。
和趙匡胤一樣有地域歧視,隻是是歧視的是北人的朱元璋輕輕的咳嗽了一聲。
他就很看不上北方這片土地。河、洛、關、陝被胡虜統治了那麼多年,連中國祖宗的姓氏都忘掉了!真是沒骨氣!
還是南人有血性!尤其是他鳳陽老家的人,個個都是好漢子。
於是他在明初的時候直接和南方的儒生們搞了一場“指導日常生活運動”,規定了許多瑣碎的細節,如何穿衣、如何喝酒、如何起名….…
就是想讓被蒙古影響的北人思想給強硬扭轉過來。隻是現在看來,這運動並不怎麼成功。
甚至,他連讓儒家給全民洗腦的心思都放下了,現在反倒是開始扶持“科學”來分化儒家。
真是世事奇妙啊。
在一旁的朱棣忍不住道: “父皇,南北都位於大明的統禦之下,對任何一方抱有偏見,都容易形成爭鬥,反倒容易讓外敵趁虛而入。"
他一向在北方防守,對北人倒無偏見。
朱元璋老臉一紅,清了清嗓子,又欣慰的看著他: "朕知道了。"
哎,其實老四也挺好的。
漢朝,
劉徹覺得自己的膝蓋上也中了一箭。
畢竟,他也有著一些地域歧視,比如覺得齊魯之地出孝子,燕趙之地出反賊。劉徹委屈,燕趙之地的確出反賊啊!臧荼、盧綰、陳豨這些都是燕趙人士!他就這麼一說,也沒有大範圍的歧視,應該惹不來黨爭...吧?唐朝。
&#
34;黨爭……"李世民玩味的道。
他對這個詞也不怎麼陌生。那些隴西貴族們,那些傲慢的世家們,哪個不是結成團?再遠一點,東漢的黨錮之禍更是前車之鑒。
當一群人開始無視道理,無視正確與錯誤,隻是為了排除異己、爭權奪利的時候,這個王朝就已經步入黃昏。
不過,好在大唐目前情況不錯,朝堂之上他還控得住場,沒人敢生什麼小心思。李世民打算日後好好的給李治上一課。
【扯遠了。】
【總之,在宋哲宗登基後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中,改道的東流派還是勝利了!】
【咱也不知道為啥,可能遼國的威脅比洪水還要更可怕吧。畢竟,對於這些權貴們來說,洪水淹不到他們,但遼軍若是北下,是真的能威脅到他們。】
【哲宗也更傾向於讓黃河改道東流。】
【於是,北宋又雙最開始轟轟烈烈的折騰黃河了!】
無數的民夫扛著沙石在新修河堤。
私底下也竊竊私語: "你說這次的河堤管不管用啊?"
回話的人愁眉苦臉: "誰知道呢,隻希望不要再來一次洪水吧。"
【這次堅持了五年,五年後,新建的堤壩再一次決口,黃河不管不顧的重新向北流了。】
【這一次的洪水,比前兩次還要厲害。】【據記載,建在山頂的廟都被淹沒了。】
洪水極高,帶起黃色滔天的巨浪。
百姓們背著行囊四處逃難。
到處都是斷木和浮屍,有牲畜,也有人,甚至還有原本生活在深山中的野獸。這次,連高山都無法幸免,眼看著洪水逐漸沒過山頂。原本的城鎮、山峰逐漸成為了一汪黃色的湖泊。【黃河被折騰了那麼幾回,也來脾氣了。不讓我從天津走,我還非得就從天津走!】
【結果,搞了這麼七八十年,黃河最後還是朝著北宋君臣們最不願意看到的那條路走了,從天津入海,到了遼國境內。】
【傻眼!】
【而北宋河北、山東、蘇北這一片,本來是重要的農業和生產區,財稅膏腴之地,經過這麼幾十年三番四次的折騰,直接被折騰廢了。】
原本的農田變成了沼澤,山林也皆
儘被毀。
有人收拾起行襄開始離開家門: “如今十裡八鄉都貧困不堪,孩兒欲去南邊討生活。請二老放心,等我在南邊兒安頓下來,定會立刻將您二位接過去。"
垂淚與家人告彆後,青年和鄉鄰一起踏上謀生之路。途經之處,鄉村被廢棄,城池變得破敗。
這片土地,繁華已經不再,隻剩下這幾十年來洪水留下的滄桑與頹廢。
【國力遭到了重創,又不抓緊軍備,光顧著折騰黃河去了,還想要打贏外敵?】【做夢吧!】
……
看到這裡,所有的人幾乎都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總算是結束了。
真是擔心北宋這些不靠譜的人還能再折騰出什麼花樣來。前麵幾代生活在和平盛世的百姓們忍不住唏噓:
"太慘了!"
"北宋的老鄉們實在是太慘了!"“是啊,還好我們生活在大唐。”
大唐也可以替換成大漢、大秦。
雖然現在小老百姓們的日子也不能說有多好,但最起碼不用擔心上頭的人忽然有一天心血來潮,想將你旁邊的那條大河改個流向啊。
好不容易安穩了,結果洪災來了,又安穩了,洪災又來了。
好家夥!
擱這兒玩什麼循環呢?宋朝相關的皇帝和官員們,一個個如喪考妣。
得,這會兒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們乾了什麼事了,這簡直是誅心呐!
"大人!"
文彥博家中本來宴客,仙畫一來,他索性往後一倒,昏了過去。
管家和心腹大驚失色的上來,卻發現他的手在袖子中點了幾下,立刻就明白過了,自家老爺是裝昏呢。
也是,不然這個場麵無法下台。
總之,鬨了一晚後,文彥博決定,還是趕緊辭官吧。朝堂,怕是混不下去了!
想到這裡,這才真正的吐出兩口血來。
…
【這場曠日持久的鬨劇,因為李垂而起。他也被冠上了“文章滅國”的稱號。】
【而且,一滅滅三朝。】
【接下來的金和元,都在治理黃河以及收拾這片
爛攤子上花了大量的心血,焦頭爛額,不得不大量征調民夫去治河。根據史料推算,金朝征調的民夫基本是當時全國大半的壯年勞力。】
【元朝同樣,民夫們過得太苦了,又直接導致了農民起義。】【《導河形勝書》,堪稱“滅國神器”!】
【李垂其人,恐怖如斯!】
明朝。
朱元璋破口大罵: “什麼狗屁不通的《導河形勝書》!拿去當草紙朕都嫌他不夠格,也就北宋那些霧種們會信!"
朱元璋氣啊!
要不是李垂搞出這麼個東西,現在的黃河也不至於變成這個樣子。彆說金國和元朝在收拾爛攤子,連他大明都還在繼續給他收拾爛攤子!每年為了治河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他恨恨道: “要是這李垂在我大明,朕一定會將他的皮給剮了。”
嘉靖朝。
黃河邊的潘季馴也很氣憤。
隻是他罵人顯然沒有自家先帝陛下來得順溜,剛想發表點什麼感想,就聽到仙畫中提起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明朝的潘季馴活在那個年代,恐怕會痛心疾首的跑出來說: “黃河不是這麼治的啊!”】【說到潘季馴,那就要提一下這兩千多年來,咱們華夏曆史上出的一些治黃專家。】
【西漢的賈讓,有史以來第一位對治理黃河提出了全麵方略的人,東漢的王景,治理的黃河堅持了七八百年,一直到北宋。】
【還有元朝的賈魯,率17萬軍民治理黃河水患,他疏通的河流被後世稱為“賈魯河”。】【明朝的潘季馴,清朝的靳輔、陳潢、栗毓美等,都是治河名臣。】【而潘季馴,更是被稱為“千古治黃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