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江山如此多嬌 (十)(1 / 2)

每個朝代都會有鷹派和鴿派。

主張求和的鴿派有些人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既然這些蠻族胡人不會種地,那就教會他們種地,能吃飽喝足了,難道還會這麼頻繁的南下打草穀?

何必非得要打打殺殺的呢?

但此時仙畫說的這個觀點讓他們心中的想法和主張全盤破滅了。

不降水怎麼種植?

即使是學會了方法,但是產量不高依然不行啊,可能依然還是吃不飽,還是得來打劫啊!

漢朝。

漢武帝劉徹忍不住看著群臣冷笑: "所以,匈奴是必須要打的!"之前反對打匈奴的臣子們清了清喉嚨: "陛下聖明。"心中委屈,他們早就知道了呀,早就改變主意了呀,現在還提這茬乾嘛?

唐朝。

李靖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聲:“就算是要懷柔,也得先讓他們怕了才能施以懷柔手段。”

不然誰理你呢?

而且,那邊雖然降水少,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種植。不然衛青去打匈奴的時候,從匈奴腹地的趙信城繳獲的大量糧草是從哪兒來的?

李世民與突厥各部打了那麼多年,知道西域那邊的情況複雜,不能一概而論。簡單來說,靠近中原的部落善於種植,而遠離中原的部落耕善於放牧。

一琢磨,還真是大致圍繞著那降水線而來。

不過有一點,李世民是讚同的。

農耕和遊牧就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除非大規模的遷徙,否則很難讓兩者完全相融。現在就有好幾個突厥部隊遷來了中原,這些年過去,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中原人也沒什麼太大區彆了。

但顯然這不能適用於整個西域。

大唐采取的辦法是設一都護府放那兒,但具體的管理就讓那邊自治,該乾嘛乾嘛,管不來。

不過李世民自己也知道這種模式的壞處,那就是對中原王朝的忠誠不夠。假如有一天大唐衰敗,那西域各部肯定會生出叛心。

魏征顯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問出來大家心中所想: "那後世的朝廷是如何同時管理農耕和遊牧兩者的呢?"

戶部尚書房玄齡善於計算,對

經濟還是敏感一點,此刻幽幽的道: “他們都已經取消了農業稅,可見已經不靠著耕種而活了。"

大家一想,好像也是!

然後李靖也幽幽的道: “而且他們的路那麼寬那麼直,連山裡麵都有。即使有叛亂,估計一兩天,主力大軍就能到達目的地。"

大家麻了。

這種方法,學不了啊!

仙畫正好也提到了這一點:

【至於咱們現在能做到,那是因為第一現在大家的生活已經不是單純靠農業和畜牧業來吃飯了,西邊的礦業和乳業還有一些其他產業發展得可好了。】

【第二,國家對於經濟落後的地區以及產值較低的產業,比如農業和畜牧業都投入了大量的補貼。】

【這一方麵,就不再擴展了。】

【咱們繼續回到氣候上來。】

【有個研究發明,平均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華夏的年降水量平均就要下降約100毫米,而且越往北去下降得越多。】

【越冷越少雨。】

【說到冷,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小冰河時期了。】

【太陽的活躍是有周期的。當太陽活動減弱,地球上接收到的輻射變少就會導致氣溫下降,地域平均溫度,持續的這一段時期就被稱為“小冰河時期”。】

原本活躍在太陽表麵的太陽黑子和耀斑忽然就偃旗息鼓了。太陽看上去竟然變得無比的平和。

【這是華夏曆史上最冷的時候。】

【根據氣象學家竺可楨編輯的中國氣象史資料,華夏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四次小冰河時期,一次是殷商末期,一次是東漢末年,一次是唐末,一次是明末。】

【每一次小冰河時期都代表了物種的滅絕,以及朝代的更替。】路小柒放了一張曆史朝代更替圖。上麵多加了一條氣溫曲線。

可以看到氣溫低的時候,也都正好是亂世和改朝換代的時候。【在商朝的時候,中原地區的氣候和印度是差不多的。】

【從甲骨文和一些出土的動物骨骼可以看出來,那時候的黃河流域,大象、犀牛、鱷魚等亞熱帶動物在河南一帶可並不少見。】

懶懶的鱷魚在黃河邊曬著太陽,附近的叢林中緩緩走出來一頭犀牛。在商朝的王城外,武丁

和婦好正在校場點兵。

先是步兵,再是騎兵,然後,一陣陣悠長洪亮的象鳴聲響起。

走在最後的竟然是一頭頭巨大的象,身穿皮甲的士兵坐於大象之上,朝著武丁與婦好行禮。婦好登上自己的戰車,朝著東邊一揮。"兒郎們,和我出發,去征東夷!"

【《竹書紀年》中寫,公元前903年,周孝王在位期間,冬天降下大學,牛馬都凍死了,或許像是大象和犀牛這樣的動物也都凍死了,或者是被迫往南遷徙。長江甚至都結冰了。】

【這代表了一個溫暖時代的慢慢結束。】

【那時候終究離咱們太遠,不如來說一說明末的這一次小冰河時期。】

明朝。

被太陽黑子折磨了十幾年的朱元璋沉默了: "…."敢情這太陽黑子還是個好東西,還得盼著它活躍點兒?不過,這一兩年,它的確是沒那麼活躍了。他的心頭湧現出一股危機感。大明的滅亡居然和氣候有關係?西漢。

司馬遷熟讀各種史籍,一思索就在腦海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頷首道:“史書中的確有這樣的記載。"

而且以他修史的專業角度來看,這樣的描述是最沒有必要杜撰的,沒有意義。所以,商朝時黃河流域可能的確是有大象的。他抬頭看了看天,嘀咕道: "這氣候可真神奇,怎麼一下子就這麼冷了?"

落下閎日常與天象氣候打交道,揮揮手道: "這都快千年了,變冷一些又有什麼稀奇。日積月累下來,就是巨大的變化。"

民間。

講洋流的時候大家看得似懂非懂,小孩子倒是很高興,光顧著看海底動物去了,此時同樣很高興。

"大象!"

“我們在學堂學過曹衝稱象的典故!"有小童嚷嚷道,然後又帶著點迷茫, "可是現在大象去哪兒了?"

他的長輩摸了摸他的頭頂: "凍死了罷。"這能直接讓物種滅絕的嚴寒,該有多冷啊。

他們帶著憂心: “慢慢的冷下來倒沒關係,最怕的是那種忽然一下子降溫的天氣。”完全沒有準備,那是要死人的!

【大明吧,這時間點也是有些倒黴。

這次的小冰河時期其實起於元朝,終於清朝,但是在大明達到了鼎盛。】

【有多冷呢?】

【《明史·五行誌》上寫“冬奇寒,河凍數日不解”,這說的是南京。大家都知道,零度的話就是冰點,但是一般整條河要凍住並且維持數天的話,這溫度最起碼得要零下十五度再往下。】

原本奔流不息的長河現在卻仿佛被按下了靜止鍵,成為了冰河。

河邊的樹上也全是霧凇。

這原本是北國的風光,此時卻發生在了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段。

整條河都結成了厚厚的冰塊,船隻無法通行,沿途的官府沒轍,隻能征召了附近的民夫來鑿冰。穿著不算厚實的民夫們手上握著工具,正在鑿著冰麵。

他們的手上生著凍瘡,鑿兩下就需要把手放到嘴邊嗬兩下,臉上被冷風已經吹得神情麻木淡漠。

【再往南一點,嶺南地區。現在要是廣州下個雪,市民們保準得堆個小雪人放冰箱裡保存起來,

能留到第二年再看,多稀罕呐!】

【但據《廣東通誌》裡記載,公元1506年也就是正德元年,廣府瓊州——瓊州就是現在的海南,那時候歸廣東管——瓊州千裡飄雪,積雪達到了數尺之厚。】

【古代就這裡不好,這些史料數據都不夠精確。但大致也可以推測,不說一米,積雪四五十厘米肯定是有的。】

【那可是海南啊!不是東北啊!】

瓊州縣的百姓們早上想要打開門,卻發現那雪從門外直接堆進來了,連出門都難。遠處響起一陣陣的呼聲,那是被暴風雨掩埋住了房屋,正在喊救命。好不容易出來了,往海邊一溜達,好家夥!

連近海的浪花都被凍了起來,還維持著往前翻湧的姿態。漁船、莊稼、房屋、死傷者……瓊州縣陷入到災難之中。

“瓊州!”天幕下的人們瞠目結舌, "是瓊州?"

有商人哆嗦了一下,仿佛酒樓外的寒氣鑽了進來, “瓊州我去過呀,那地方可熱了!而且一年四季都熱,當地的土人直接袒胸露腹,十分不雅。"

“乖乖,連瓊州都下雪,這得是有多冷啊!”

古代流放官員為什麼流放到瓊州,不單單是因為它遠,還因為它熱啊,瘴氣橫生,熱毒強大。

商人想起當地的土人,心裡一咯噔,搖搖頭: “他們沒有過冬的習慣,若是忽然天降大雪,恐怕……"

他不用說什麼,在座的各位都是知曉世事的人,立刻明白了過來。一時間有些沉重。

明朝。

朱元璋險些跳了起來: “這小冰河時期居然如此冷?!”

現在金陵的河可凍不住,最多就是表麵結一層薄冰,但無法站人。

朱棣眼眸轉深: “北地的河,也隻有遇到嚴寒,才能堪堪能凍住讓兵馬渡江。”連金陵都比北地要冷,可想而知。

雖然知道是百年後的事情了,但朱元璋依然有些焦慮。

他本來就是很會攬事兒的人,不然又怎麼會自己就把整個政事堂的活兒給乾了呢,這時候又習慣性的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