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梅邊原本聽臘肉的來曆聽得認真,可是當她聽見“白霧殿”的時候,眼睛開始怔怔地出神。
苗掌櫃後頭講了些啥,計梅邊基本上沒進耳朵。
她的眼前隻剩下那個落雨的夜,野廟子裡的那碗香濃的肉湯。
還有現在還放在她家的方桌上,後來她再也沒用過的那個,洗地乾乾淨淨,疊地四四方方的布口袋。
那個青年人,在城門口分彆時最後回應她的話,就是“白霧殿”。
苗掌櫃對臘肉的美味讚不絕口,他本人也很買過一些塑料的盆子和罐子。
這些新鮮容器的耐用和美觀讓他十分中意,連帶對炎家商隊的口碑也極好。
借著介紹臘肉,苗掌櫃把他聽說過的炎家商隊的傳奇故事全都搬出來講了一遍。
事實上這些故事在市井早傳遍了,並不稀奇。
但計梅邊不住城裡,又獨居縉雲祠堂,苗掌櫃就給她說的格外細致,因為講的太激動,苗掌櫃沒察覺計梅邊時時走神。
等到故事全部聽完,計梅邊再三謝過苗掌櫃,小心翼翼把臘肉揣好,仍沿著東夜市街往回走。
以往她極少收苗掌櫃贈送的吃食,頂多收下幾個蒸餃,尤其是母親過世後。
可是今天,她卻痛快地收下了苗掌櫃送的臘肉。
當聽聞這種新奇的肉貨與白霧殿有關的時候,她就對臘肉產生了興趣。
或者說,她對同白霧殿有關的東西都有興趣。
這並不代表計梅邊特彆惦記那個還布口袋的青年修士,隻是她的生活軌跡實在太單調了,難得有這樣耀眼的光照進來。
相對於“感興趣”形容的更貼切一點,應該是“珍惜”。
就好比終日被關在同一個房間裡的孩子,哪怕看到途經窗台的一隻流浪貓都會分外珍惜。
懷裡揣著那塊意義格外不同的臘肉,計梅邊不知不覺又走到了落梅庵門前。
今天她進城早,落梅庵門口沒什麼人,顯得有些冷清。
隻有個推著精致的雞公車的賣小吃的貨郎守在雞公車旁邊。
一個員外打扮的中年人正跟貨郎討價還價。
兩人討價的吃食正是一塊生臘肉。
“七兩銀子?虧你敢喊出來,你咋不去搶呢!”
員外瞪圓了眼珠子,指著貨郎的鼻頭叫嚷,顯然被臘肉的價錢給驚著了。
路邊經過的計梅邊也吃了一驚。
她停下了腳步,下意識摸向自己的懷裡。
她也沒想到臘肉居然會這麼貴。
她早晨賣給餃子館的那一整隻匏獾才值十二兩銀子。
貨郎愛答不理的:“嫌我這兒的貴,你上正街打聽去,少了十兩銀子我這塊白送!”
就在貨郎和員外討論肉價的時候,落梅庵的雙扇門靜悄悄地開了半扇,出來個模樣極俊的小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