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也是“紫薇舍人”家的子孫,對銀子——薛蟠還算是敏感,這些年倒也幫了薛謙不少忙。
而有了兒子的幫助,日子也過得舒心,薛謙的身體養好了不少。
反倒是薛訊因為接受了薛家“皇商”的牌子,這些年來忙的飛起,慢慢的身體熬壞了,早早的就去了。
薛訊的妻子因此被打擊的一病不起,薛蝌小小的人兒一邊要照顧母親,一邊還要照顧妹妹,同時還要應付那些吸血的族人。
自己的舅舅一家也不是可以依靠的,最後沒有辦法,隻能將“皇商”的牌子扔出去,讓那些族人搶奪。
而他自己——則是收拾好金陵的產業,將店鋪都關了出租出去,自己則隻帶了銀子和家裡的東西帶著母親和妹妹上京投靠大伯去了。
薛謙知道自己的弟弟沒了之後,傷心的哭了一場,第二天就病的起不來床。
最後沒辦法,還是薛蟠替他往金陵去了一趟。
現在見弟弟的妻子兒女來投靠,他自然是義不容辭的要幫自己的弟弟見人都照顧好
隻是薛訊的妻子覺得自己是喪夫的寡婦,若是住在薛謙府上恐被人說閒話,最後執意要搬出去。
薛家有錢,在京城也是有幾套房產的,所以就找了一套離自己府上隻有一條街的一個三進的院子,讓薛訊的妻子住下。
但是薛蝌和薛寶琴則留在了薛謙的府上,由薛謙和薛王氏幫著照顧兩個孩子,也好讓兩個孩子學些東西。
薛謙對自己弟弟的留下的兩個孩子是真心的疼愛,所以在薛蝌和薛寶琴來了之後,薛謙見薛蝌還算是有幾分讀書的天分,就讓人給薛蝌請了先生。
但是薛寶琴這邊——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教養嬤嬤,就先讓她跟著薛寶釵的教養嬤嬤學習,然後他自己去找了溫安。
“宮裡出來的教養嬤嬤?”
“是——哎——我那可憐的侄女,小小年紀沒了父親,我作為大伯雖然是能夠照顧她,但是很多事情上,我若是管的多了——就怕外麵會有什麼閒話,畢竟我也隻是大伯,不是親爹。所以就想著給她求一個宮裡出來的,厲害的嬤嬤,日後讓那嬤嬤陪著她出嫁,有宮裡出來的嬤嬤陪嫁,日後她的夫家也會高看她一眼。同時,有這樣厲害的嬤嬤陪嫁,就算是有人想要算計、欺負她,她也有人護著。畢竟——後宅的事情,我們男人知道的不多,也不好插手。而我夫人——弟妹還在,我夫人若是插手——總歸不好。”
“薛大哥對小輩一片疼愛之心,讓人敬佩。薛大哥的意思我明白了,這個事情,我自然會幫薛大哥辦好。”
“如此那就多謝溫安了。”
“不過聽薛大哥的意思,你那侄女已經許了人家了?我怎麼記得,她比你家姑娘年紀還要小些。”
“已經許了人家了,是我弟弟生前給她定下了。那是戶寒門學子,當年沒有上京趕考的銀子,還是我弟弟資助他的。也就是哪個時候,他提出了兩家的婚事。後來那人高中了進士,現在應該是在翰林院任職。”
溫安聽著薛謙的話,忍不住的皺眉。
他可是記得,梅家可不是什麼好人家。
當年,梅家最後礙於榮國府的“權勢”和宮裡的賢德妃,去了薛寶琴。
薛蝌為了給薛寶琴長臉,可是給薛寶琴準備了不少的嫁妝,比之不少官家貴女都不差什麼。
梅家是寒門出身,當初梅翰林還是靠著薛訊的資助才能上京趕考,可見梅家窮成什麼樣子了。
現在梅家就是是成了官家,但是翰林院可是個窮地方,而京城大不易居,天子腳下,什麼東西都貴。
梅翰林最後還是靠著國庫借銀,才有銀子還京城生活,買了宅子,一家住住了下來。
後來梅家靠著薛寶琴的嫁妝倒是過上了好日子,但是梅翰林還記得自己當年是怎麼可憐兮兮的求著薛訊資助他,梅翰林的兒子也總是記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是靠著妻子的嫁妝,梅翰林那個“糟糠之妻”也嫉妒薛寶琴的美貌,嫉妒薛寶琴出身富貴,一家子一邊花著薛寶琴的銀子,一邊各中“嫌棄”薛寶琴。
出嫁之後,薛寶琴的日子可是很不好過。
後來薛寶琴的嫁妝被話的七七八八,薛寶琴的丈夫就給她帶回來一個“妹妹”。
那是薛寶琴丈夫的表妹,兩人可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薛寶琴的丈夫也暗恨薛寶琴不知廉恥的非要嫁給他,仗著他們薛家有錢,逼嫁成功,自己可憐的表妹隻能獨自傷心離開。
現在好了,薛家敗了,最高興的人莫過於他。
他先是將表妹納成貴妾,然後在終於花光了薛寶琴的嫁妝之後,將薛寶琴休棄,然後將他表妹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