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王先生的幫助, 黎錦隻等了一盞茶的功夫不到, 就拿到了幾家合適的賣房信息。
“這三戶都是二進的院子,其中這兩戶是八間房,兩個院落。
最後這戶,也是八間房, 但一共有三個院子,據說家裡的老太太喜歡種菜,才特意多買了一點地。”
王先生說:“這三戶都不在主街,但位置也不算太偏,一間房按照四兩算,一共就是三十二兩。兩個院子六兩, 三個院子九兩,價格也相差不多。”
黎錦謄寫了這三戶的地址和主家名字, 又跟王先生道謝後,抬腳便朝最近的那戶走去。
當然, 沿途他順便買了兩個雞蛋餅,墊墊肚子。
黎錦其實更加看好那有三個院子的房子,畢竟家裡有小包子, 多一點活動地方才好。
第一戶的主人家姓錢, 原本是登泉村的人,年輕時生意做得大, 才有機會在府城買了房子。
如今已經過了知命之年(五十歲),心中向往著葉落歸根,家中子弟也不打算在府城發展, 所以他才想著把房子賣出去。
黎錦上門的時候,是個二十多歲左右的年輕人接待的。
那人看著黎錦手上有王先生的印章,這就等於有了購買力‘認證’。
故此,他態度還算熱情:“家裡已經搬空了,您隨便看看,這房子我們前年才修葺過一次,還是新的。”
黎錦仔細的打量著這院子,大門正對麵就是影壁,進去後就是一個很小的院子,左右兩側有抄手遊廊。
這都是按照府城規定的格式嚴格建造的。
一進的這出院子名叫外院,設置一間正廳,一間書房和兩間耳室。
至於內院,就是二進的那出,也有四間房,但院子是外院的兩倍大小,靠近院牆的地方還有一口井。
一進與二進的院子中間用垂花門分隔開,既可以阻擋來人窺伺內院的視野,又十分經濟,春夏到來的時候還有陣陣花香。
這座院落確實如同賣主說的那樣,牆壁和青磚都很乾淨,甚至可以直接住進來。
至於鄰裡,據房主所說,兩戶人家也都是做生意的,很好說話。
黎錦頷首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他要再去看兩家之後,最晚後日會給答複。
那年輕人笑說:“行,我就等你到後日。家裡的所有物件都被搬走了,我這幾日都在打地鋪,早點交易了我也早點能回去。”
黎錦看完第一戶,天色還亮,他想著自己還有時間去看看第二戶。
結果那戶人家卻沒在家。
這會兒如果再去第三戶的話,可能還沒參觀到一半,天就黑了。
內城規矩森嚴,黎錦也沒有狂妄自大到敢去挑戰府衙權威。
他對此雖然稍有遺憾,但也隻能在主街上逛一會兒就出城。
府城內一共有東西南北四條主街,來來往往都是做生意的人,十分熱鬨。
第二日,黎錦起了大早,每日例行的鍛煉結束後,也就沒有那麼早了,正是拜訪彆人的好時機。
但剩下的這兩戶都不如第一家修葺的精致,甚至有些屋子牆皮脫落一大片,看起來尤為粗陋。
這麼一對比,黎錦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雖然他本來心屬那座有三個院子的房屋,但其環境實在讓他難以接受。
黎錦第二日下午又去拜訪了第一戶人家的鄰裡,他們雖然不是讀書人,但到底在生意場上轉悠過,識人眼光準,待人也十分和氣。
黎錦主動說了自家會有一個十個月大小的孩子,雖然平時很乖巧,但偶爾還是會大喊大叫,希望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
他本以為鄰裡們會考慮一下,結果他們全都擺擺手,說:“不礙事,這房子隔音很不錯。
此前我家孩子小,我也擔心這問題,但之後問了鄰裡,他們都說沒聽到。”
既然這樣,黎錦也就放下心來,他迅速的跟房主辦了過戶手續。
一共三十八兩銀子,在王先生的過目下,錢貨兩清。
回鎮子的船三日一趟,左右明日才能回去,黎錦索性利用這段時間把內院的房間都打掃了一遍。
晚上自然還是住在客棧,畢竟原屋主走的時候,除了留下一下抹布掃帚外,其他打地鋪用的被褥都帶走了。
又過了兩日,黎錦終於回到了村裡。
如今,村裡人都知道他即將去府城的書院學習,但不放心家裡的夫郎和孩子,所以要帶著一起去府城住。
李柱子抓著黎錦的手,壯碩的漢子說話都帶著顫音:“阿錦,你以後可、可還回來?”
黎錦心中也升起離彆的感傷:“我隻求學一年,此後當然會回來。鴻雁村是我的根啊。”
“這就好,這就好。”
之後的兩天,黎錦跟秦慕文把家裡能帶走的東西都裝箱收拾好。家具太過厚重,以後回來還會用到,就直接留在家裡。
剩下的的果蔬和活物母雞就分給村民了。
當然,黎錦還專門收拾了一個行囊,裝的是李大河給小包子做的各種小玩意兒。
但就算這樣,一家人的行李也沒有很多,被褥衣服都卷著綁起來,有一個比較厚重的箱子裝黎錦手抄的《四書》《五經》和《聖諭廣訓》,其中還有兩本學畫書籍的手抄本。
原書黎錦早就完璧歸趙了。
在第三日一大早,李柱子的牛車還沒到來,黎錦剛把小包子用繈褓裹起來的時候,就聽到柴門被叩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