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暖叮囑肖長遠,實驗的時候叫上她。肖長遠應了下來。
第二日,劉暖就讓肖十三帶著劉大海去千戶營交涉土肥的事情。
這一舉動讓整個千戶營都高興了。不僅如此,每個營地還派了十來人給劉暖送貨上門。
人的糞便是比較臭的,劉暖讓肖十三帶著劉大海找了很多草木灰一起攪拌才綜合,然後再請人施肥。
河灘的地本來就肥,劉暖第一次施肥也算是個實驗,用得很少。多了擔心會燒了稷米苗,那就得不償失了。
劉暖稷米地下肥後,整個南關驛才開始下種稷米種子。而此時劉暖稷米苗已經長到了膝蓋這麼高。
劉暖看著天氣越來越暖和了,稻穀育苗計劃提了上來。
稻穀育苗的時候,村長許誌勇上了劉家請教。
劉暖真愁沒有育苗地,打算把河灘一塊稷米苗拔掉後育種,許誌勇上門給劉暖開啟了一個新的思路。
劉暖跟許誌勇提出租他一塊靠河的五分田來做苗圃。
許誌勇想學劉暖的育苗,幾乎沒有考慮就同意了。不過劉暖也把風險告訴了許誌勇,她是第一次做,所以結局如何也不能保證的。
許誌勇想著按照劉暖的來,但也擔心收成不好。最後決定,拿出三分之一的水田按照劉暖的做法來,其他的還是按照原計劃。
劉暖把步驟告訴了許誌勇後,自己就開始準備,第一步就是浸泡種子,等到種子發芽後撒在苗床上。出苗階段得細心嗬護,想到活計比較多,劉暖就準備找長工。
忠伯卻提議買人。
劉暖沒有適應買賣人口,但忠伯說買的人忠誠度好,配合度也高的。劉暖問了肖長遠。
肖長遠最近比較忙,一是京城的一團事情,二來川暮有些異樣,肖長遠的精力放在了這上麵。對劉暖買人的事情沒有給過多的意見。
原本打算讓劉暖自己考慮,肖長遠忽然想起肖家的地下室藏了一些東西,並不適合太多的人住在這裡。於是直接讓劉暖雇人。
劉暖也讚成肖長遠的想法,家裡如今的人已經算多了。
一進院內,左邊的院子給了秦大夫。劉暖婚禮結束後,秦大夫又帶著小薊和大薊回了雲石堡,等四月才能回來。不過屋子卻讓劉暖給留了下來。
至於右邊的院子,給了忠伯,肖山,肖十三和關武關文還有長坤居住。
後院主院被劉暖一家三口占據了,右側的角樓劉暖打算給小薊。翠珠因伺候劉暖,就住在了主院的西廂房,還有一個照顧小石頭的小丫頭翠環。東廂房則被肖長遠改為了書房。
至於廚房的幾個人則住在了肖家的北角,挨著廚房修建的一排低矮的屋子裡。這幾人是肖長遠在南關驛一直用的人,當然也是簽了死契的。肖長遠搬到了村裡,就把這些人帶了過來。
這麼算下來,家裡算是住得滿滿當當的。還隻剩下左側的院落。這是給來客居住的地方。所以最好是租長工比較好,不住在家裡,也能每日上工的。
劉暖於是讓常坤幫忙留意。
常坤不到兩日就給劉暖找了五家。
劉暖看了後隻留下了三戶家。
其中姓江,一家五個光棍,大哥都三十多了,因為家窮沒有娶上媳婦。不過聽說這一家子很本分的,老大和老二在父母去世後,把下麵的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扯大了。
江老大為人為心善,沒有用妹妹來換親。隻是江家太窮了,一直娶不上媳婦。
另外一家姓黃,是家三口。跟父母關係不好,被父母淨身出戶了。這家在整個下河村都找不到活。後來聽劉暖這邊在招人乾活,這漢子就帶著婆娘和孩子跑了過來。如今租了村裡的一個破爛的棚子住著。
還有一家七口人,姓張,一個祖母帶著兒子兒媳和兩個未娶親的兒子,外加兩個孫子。
大大小小一共十五人,壯力九人,婦孺三人,然後有三個半大的小子。
劉暖想著九個壯力應付平時田地的莊稼應該是足夠了,等到收割農忙時再請人。
長工定下後,劉暖就讓長工開始翻地做苗床。
苗床比較講究,要掏箱,一米五寬左右,長度沒有規定,劉暖定了三米長。高度比原本的地麵高十來公分,這是為了苗床好瀝水。
苗床上麵的泥巴,一定要鬆軟。
劉暖讓人去天雲山腳挖了些樹木腐爛的土,然後搗碎弄得蓬鬆均勻地撒在苗床上。
這些事宜整理規整後,浸泡的稻米種也發了芽。
劉暖就讓人均勻的撒在了苗床上,然後在種子上麵再撒上一層鬆軟細膩的木枝腐爛後的泥土。薄薄的一層,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稻穀種子。
許誌勇看到劉暖如此操作,也跟著一步步做了下來。
天氣漸漸暖和,整個南關驛變得更加的忙碌了起來,大家搶著下稷米種。
劉暖下好了稻米種,就讓兩人專門看顧,然後帶著其他人在後院辟出了三塊地,一塊做了菜園,一塊種了韭菜,還有一塊種了黃精。
今年初春開始,野韭菜就被人割了,然後賣到了南關驛的食肆。
當然食味居生意好,野韭菜用的多。大多都被劉大山給收了。同時收還有黃精,也就是野生薑。
劉暖也就不打算去山裡挖了,於是在後院自己種。
除了滿足自己口腹之欲,劉暖還打算做醬料。這也是劉暖準備給劉廣財和何氏準備事情,若是順利,以後可以開醬料坊,到時候在食味居裡販賣,連門路都不用去找的。
不過醬料還需要胡豆豆瓣。劉暖已經讓肖長遠幫忙尋找了。能不能找得到,劉暖沒有多大的把我。不過,劉暖做飯時,忽然想到了另外一門生意。
那就是醬油。
用小麥來做醬油。這是劉暖心心念念了一年的東西。想到醬油的味道和作用,劉暖想到就立刻去做。讓肖十三在南關驛的食鋪買了小麥。
因醬油味道大,劉暖沒有運回肖家。而是在村裡租了一個無人的屋子,稍微修整後,派了黃姓一家過去居住和江家的老四老五一起過去居住,順便看顧糧食。
劉暖這邊忙得熱火朝天。南關驛劉大山那邊也是,因為食味居要開分店了。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