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1 / 2)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此刻距離東部叛亂平定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個月,北邊因為並非戰事所在之地,一直相對安穩,尤其是武徵郡這邊,因為溫鴻多年經營,甚至算得上安定富庶。

自從當日宋南樓帶兵離開後,溫鴻就一直留心東邊的情況,近來風聲漸平,他慢慢打聽得,在戰事結束後,朝廷很快頒布了各種封賞,其中陶駕本人已經是車騎將軍,再高一點的大將軍職位按朝廷慣例絕不輕許,所以在官職上已經是升無可升,至於爵位,又早早封了撫澤侯,皇帝這次便隻給他增加了封邑,同時賜赤金十萬斤——這個時代的赤金其實指的是黃銅——並賞賜了陶駕宅邸跟官田,又蔭封了他族中晚輩。

剩下的將領多為年輕人,比如宋南樓、陳明跟師諸和,如今都還不到二十歲,東地叛亂後暫未封侯,各自收到賞金五萬斤,還得了三品的勳職。

——當日鐘知微在平定西夷後,是直接封了曲安侯的,對比這些人的封賞,有人認為天子更偏向於有禁軍背景的將領,也有人認為,天子隻是格外信重鐘知微,畢竟這位內衛統領數度救駕,最終量變引起質變,成為皇帝的心腹之臣。

朝廷因為平叛之事喜氣洋洋,北地這邊的感受卻十分複雜——若是叛亂遲遲不能平息,中樞肯定會召集地方官吏來平叛,那溫鴻等人大可以趁著此機會,刷刷聲望攢攢兵權,為割據地方作準備,卻沒料到天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啟用中部以外的勢力,一通操作後,反而導致中樞那邊的權威得到了加強。

戰事平定後,因為宋南樓曾經到武徵郡借糧的緣故,溫晏然還特地寫信過來,言辭友善地勉勵了溫鴻幾句——作為一個走忠臣路線的宗親,溫鴻此前一直在為天下大亂積攢名望,就算如今這世間的亂象突然中斷,他也不能突然掉頭,改換到奸臣的跑道上,隻得捏著鼻子忍下所有,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表示那都是他應該做的。

畢竟作為一個忠臣,在知道宋南樓帶兵越境並強行征糧的目的是為了讓天下早日安定,那麼就算溫鴻在這個過程中受了些委屈,也不能跳起來與對方計較,反而在要天子裝模作樣說批評宋南樓的時候,趕緊寫信去努力勸阻。

對於溫鴻的思想覺悟,皇帝深表感動,還特地下旨讚揚了溫鴻跟宋南樓兩人忠心為國。

溫·宗室忠臣·鴻:“……”

無法對皇帝闡明真實想法的溫鴻,把所有力氣都花在了打聽情報跟分析天下的未來走勢上頭。

既然主公遭到了打擊,做下屬的自然應該努力為上官解憂,武徵郡的吏員們調動情報網搜集訊息,很快就有了初步成果。

私室當中,幕僚們正在向主公彙報消息:

“……那位小宋將軍已經回到了前營,而溫循也回到後營。”

溫鴻一擺手,有些不耐:“不必多言,我自然知道他回了前營。”

——因為皇帝的緣故,在短時間內,他是不想聽到跟宋南樓有關的消息了。

幕僚們拱了拱手,跳過宋南樓,開始重點產生南地問題:“溫循回去了,那蕭西馳自然也得回衝長郡……”

說到這裡,溫鴻反應了過來:“既然溫蕭二人都在南地為將,那她二人之間情形如何?”

不怪溫鴻好奇,實在是因為溫循與蕭西馳兩人都握有兵權,她們職責類似,轄區又有交互,平日裡難免會有摩擦,甚至可以說,曆代後營統帥,本來就有製約本地邊營的意味在,邊營想要擴大影響力,而後營則需要進行遏製。

幕僚搖頭:“如今倒是沒有明確的消息傳出。”

張並山嗤笑一聲:“蕭西馳此人過於顧慮慶邑,溫循又是宗室出身,本來也難打起來。”頓了下,若有所思,“區區一個邊人,倒是很得小皇帝信重。”

放在這個時代,溫晏然對蕭西馳的委任確實顯得十分不可思議——慶邑部的來源比較複雜,他們本來跟烏流離的比較近,是後來朝廷擔心北地邊人勢力太大,才被遷至此地,然後才在南地安定下來,隨著時間逐漸過去,整個部族的生活方式也無限向中原靠攏,從部族首領一脈開始,部族中人連姓氏都改成了中原風格。

慶邑跟許多南地部族一樣,一直有心中原化,然而中原這邊卻堅持對邊地少民的排擠不肯動搖,導致兩邊嫌隙越來越深,最後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慶邑部上一代首領還曾翻盤過,隻是朝廷並不是特彆在意那些人的想法,在中樞看來,南地邊民力量太小,要是打仗的話,簡直是朝夕可滅。

——其實如果不是蕭西馳本人過分強悍,慶邑一部大約也的確成不了什麼大氣候,蕭西馳本可以像王遊那般在南地割據,隻是她格外在意族人,各個支線劇情中,都是直到這世道真的敗壞到了再也無法偏安一隅的地步,這才如出柙猛虎一般,通過戰鬥來拚力爭取族人活命的機會時,最終使南地為之震動。

一位幕僚分析:“小皇帝讓蕭西馳統管衝長邊營,萬一養虎為患可如何是好?”

另一位幕僚道:“蕭西馳此人很有城府,直到現在也沒有露出絲毫反叛的跡象。小皇帝此前特地派人前去護衛泉陵侯的子女,隻是典無惡手下遊俠太過厲害,發覺無法將人劫走,便打算直接滅口,被派去護衛的禁軍也因此重傷,還是蕭西馳本人出手,才將來者儘數斬殺。”

聽到這裡,張並山忽然開口斬釘截鐵道:“既然如此,蕭西馳此人定有不臣之心!”

其他幕僚麵色茫然,溫鴻則道:“願聞其詳。”

張並山冷笑:“泉陵侯的後人,對典無惡或許有用,但對那小皇帝而言,又有什麼用處?她之所以派禁軍過去,而禁軍又恰好在抵擋遊俠時‘重傷’,那所謂的保護,顯然隻是做做樣子,根本目的隻是順勢把溫謹明的後人滅口而已。”

溫鴻聞言,露出思忖之色。

想要爭皇位的人,什麼手段用不出來,如今隻是順勢把敵人的遺孤滅口而已,反而顯得正常。

張並山:“隻是蕭西馳希望日後泉陵侯的後人能再舉叛旗,與朝廷相爭,這才出手保了兩人一命。”

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當時東地正在打仗,蕭西馳若是當真心懷反意,隻要不去用心壓製南地,建平便會頭疼萬分,又何必如此迂回?”

麵對同僚非常有道理的質疑,張並山很快給出了乍聽似乎沒什麼毛病但跟現實情況完全背道而馳的回複:“蕭西馳久在建平,這一類充作質子的人,大多都容易疑神疑鬼,當日小皇帝派她節製南地的消息,連主公都覺得不可思議,蕭西馳自己也必定會有所不安,她擔心小皇帝隻是借機試探慶邑,所以不敢不用心。”

簡而言之,就是對蕭西馳而言,壓製南地是特地做給小皇帝看的,留下泉陵侯兒女性命的行為並借此埋下一顆不安定種子的行為,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溫鴻聽了張並山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感慨:“若無張君,我當真不知如何是好!”

——到了現在張並山還能保持住“算無遺策”的錯誤評價,也多虧了他不是在溫晏然身邊乾活……

除了東南兩地的消息外,溫鴻還在打聽官學的事情,他手下人千方百計,不知灑下多少錢,才總算得到了基本太學那邊新出的教材。

那些教材表麵都印了天子的賜名——“小學經典選集”。

有人疑惑過給鄉學的教材名字裡為什麼會有“小學”兩個字,而天子的回複是,既然京中的學校叫太學,那地方上麵對童蒙的學校就應該叫小學,這才能夠在名稱上顯得畫風一致。

溫鴻看過裡麵的內容,卻並不太過在意,教材中選擇的篇目當然都十分經典,而且字句辭藻都不晦澀,適合用來啟蒙,不過考慮到這份教材是太學博士的手筆,那也沒什麼出奇之處。

唯一一點讓他稍微在意的,是教材所用的紙張格外柔滑且具有韌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