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英聯杯隻是一項在英國本土才有點話題度、且入圍十六強之前都沒有電視直播的國家級杯賽,但就現如今的新聞傳播速度,真要在比賽中發生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當時的比賽畫麵也依舊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全世界。
畢竟沒有直播歸沒有直播,但為了保持比賽公正性,這種正規的職業比賽還是要錄像存檔的,萬一裁判有什麼爭議性判罰,事後球隊進行申訴時足協方麵也能找出證據來進行核對。
而記者們總是神通廣大的,儘管這些比賽錄像實際上都屬於足協內部的非公開資料,但隻要它具備了足夠的新聞價值,就總有神通廣大的媒體能夠弄到視頻原件,然後搭配著自家的新聞稿散播得哪兒哪兒都是。
本來布萊克浦與伯明翰的這場英聯杯比賽關注度是很低的,就連雙方的絕大多數球迷都提不起興致前去現場觀戰,更彆說始終在追逐熱度與話題的媒體了,賽前連半點眼神都未曾施舍給他們——哪怕真的在自家平台提到了這兩支球隊,那也大多是唱衰的聲音,根本沒人關心他們會如何應對這場杯賽。
然而從麥克利什派出一群小年輕上場應付比賽開始,事情的發展就開始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一路狂奔,期間葉淳那腳超遠距離助攻和伯明翰神奇的陣型崩盤就不說了,光是上半場末尾那一係列惡意亮鞋釘卻反被撞向門柱的精彩反轉戲碼就足以在瞬間點燃媒體們的炒作欲.望。
於是比賽結束後的第二天,葉淳毫不意外地在報紙上看到了有關自己與伯明翰18號的新聞。
由於他手上拿的是一份布萊克浦當地小報,自己人當然會選擇支持自己人,所以在新聞中,伯明翰18號被毫不留情地描述成了一個比不過彆人就故意下黑腳、為了贏球不擇手段、自私自利的陰險小人,文章末尾更是稱他不配成為一名職業球員,可謂是直接在道德層麵上判了對方死刑。
雖然文章中用了大量毫無根據的詞彙去臆想伯明翰18號當時的心理活動,並以此為根據去證明對方的陰險,多少讓人感覺編輯是在強行扣帽子,但新聞的核心論點並沒有錯誤,那個18號就是在下黑腳,那他理應受到唾棄!罵得再狠都不為過,否則球員不長記性,下次就還敢犯!
至少葉淳在看完報道後並不覺得媒體抓著一個還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狂噴有什麼不對——伯明翰18號據說上個月才剛剛過完19歲的生日——做錯了事兒就該受到懲罰,這是葉淳從小就明白的道理,而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也都奉行著同一準則,所以在剛看到新聞時,葉淳理所當然地認為媒體們都會站在自己這邊。
然而事實證明,在這個魔幻的世界中,一件事隻要鬨大了、議論的人群又足夠多,就總會出現一些妖魔鬼怪來模糊視聽,哪怕再怎麼無可爭議的事情到了他們嘴裡都能說出花來。
就在葉淳這個當事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關於他在賽場上遭受侵.犯的視頻開始在網絡上快速傳播,而這種話題熱度也成功吸引到了大型媒體的注意,其中《衛報》的反應最快,賽事結束後的第二天下午,他們就在自己的官網上刊登了與此相關的新聞。
大報社在用詞方麵肯定要比地方報紙更加嚴謹,他們不可能做出隨便臆想加害者心理活動這種事情,也不會情緒化地表示伯明翰18號不配踢足球,但整篇文章所表達的核心內容還是支持葉淳的,他們認為伯明翰年輕人下黑腳的意圖非常明顯,這就是一個毫無爭議的紅牌犯規動作。
暫且不論這位小年輕到底是因為失去理智還是本身性格使然,才會對著葉淳亮出鞋釘,《衛報》都在文章末尾,用嚴肅地口吻對伯明翰18號做出了警告,表示犯規也許能帶來一兩個勝利,卻無法影響到所有比賽,這終究是極為不光彩的手段,如果每次戰況不佳時都隻想著用惡意犯規來破除困境,那他的路子隻會越走越窄,最終快速被殘酷的職業足壇所淘汰。
畢竟一個自身實力不夠強勁,隻能通過犯規來為球隊提供幫助的球員,那可替代性肯定是非常高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球隊徹底拋棄。
打鐵還得自身硬,在本身天賦並不如何驚豔的情況下,年輕球員最該做的其實是練好基本功,隻要你的足球基本功好到了某種程度,一樣可以在頂級聯賽的球隊中擔任起輪換球員的責任,不說名氣高到何種程度,最起碼幾年下來也能擁有上千萬存款,完全不必擔心生活問題。
從文章尾部這幾段勸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來,儘管很同情葉淳的遭遇,文中也譴責了伯明翰18號的行為,但文章編輯多少還是存著勸人向善的想法,希望對方能夠改邪歸正,及時從錯誤的道路中走出來。
畢竟那隻是一個剛剛才年滿19周歲的少年而已,隻要他願意向葉淳道歉,並誠懇地表示以後不會繼續在比賽中做出如此肮臟的犯規動作,那大眾還是應該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
還是那句話,年輕人所犯下的錯誤總是能夠相對輕易地得到原諒,何況他還在不理智的襲擊下受了傷,也算是當場就得到了報應,會有人在心軟之下號召大眾不要對他太過苛刻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至少葉淳這個當事人在看完《衛報》的報道後沒有產生什麼生理不適的症狀,也不覺得文章編輯是收了錢在偏袒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