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2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29325 字 10個月前

???

還要總結?

有這樣被彈劾的人嗎?

見眼前的人一臉震驚,紀煬認真道:“如果您的彈劾奏章可以寫得簡短明了些,既節省大家時間,更節省陛下的時間。”

說過之後,生怕對方沒被氣死,又接了句:“當然,隻是下官的建議,聽不聽看您的。”

你都說我耽誤陛下時間了?

我還能怎麼講???

其實紀煬大致聽清了。

彆看囉裡囉嗦那麼一堆,其實就一件事。

他把汴京府衙小吏麻奮拖出去打了一頓,拖人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等麻奮再出現的時候被打的淒慘也看到了。

“紀大人,你可承認此事?!”眼前不知名官員厲聲道。

紀煬點頭:“承認。”

“他該打。”

朝堂一片嘩然。

連皇帝都忍不住扶額,開口道:“胡鬨,你還不快解釋清楚。”

陛下開口,聽著便是拉偏架。

其他官員麵麵相覷。

看樣子陛下對紀煬確實喜愛,張口不是詢問情況,而是讓他解釋。

不知名禦史台官員也沒想到,陛下這麼護著紀煬?

可想想後麵的把柄,這隻是開始而已。

陛下一向公正,肯定不會太過徇私。

彆人以為陛下是護著他。

紀煬卻明白,陛下是要把他派到灌江府,所以稍微偏了些,算是一種補償?

對他好點,才能開口說灌江府的事。

紀煬笑道:“陛下,沒什麼好解釋的,微臣回汴京頭一天,他便四處散播謠言。”

“那日酒席有多清白,請豐樂樓掌櫃一問便知。”

“微臣離京三年,回來之後跟朋友吃酒便是罪過,那微臣以後就要在汴京各處酒樓閒逛,瞧見哪位大人在酒樓會歸來好友,定要按照這位大人的要求也來彈劾。”

其他大臣:?????

誰還沒個三五好友!

跟回京好友吃個酒,還要被監督啊!

紀煬以前在汴京城混賬,怎麼在朝堂也開始了?

他這哪裡是改好了!

“紀煬!不要以為你有點功績便了不得,這是朝廷,不是你家庭院!”

紀煬反而笑,拱手對陛下時,自然恭恭敬敬。

不知名大臣繼續道:“你還真是不知悔改,如此囂張跋扈,怪不得能在扶江縣做出強占民宅的事!”

“原本你的好友麻奮還想幫你隱瞞,可你這頓打,讓他才吐露實情!”

“你任地扶江縣有處造價四百多兩的六進宅子,被你花了一十兩買下!你可承認?!”

“紀煬你憑扶江縣功績作威作福,可實際如何?!你自己清楚!”

造價四百多兩的六進宅子。

一十兩買下?!

就連林大學士都看了過來。

若此事當真,又該如何說?這強占民宅的名頭可不小。

紀煬看向這位大臣,開口道:“其實,還未請教您的姓名。”

“你,你問這個做什麼?!”不知名大臣下意識後退,“你要威脅我?!”

不說彆人了,即使皇帝都覺得紀煬有些囂張。

他這人就不怕的嗎?

紀煬見他不答,笑道:“麻奮既說我花一十兩強買下民宅,可有人證物證。”

那位大臣不敢再看他,直接朝皇帝行禮回話:“陛下,被強占房屋那家,聽說霸占他家宅子的紀大人沒有一絲懲罰,甚至要調回汴京。所以舉家來汴京告狀,前天已經到了汴京。”

“隻是這家投奔到麻奮家中,麻奮為了好友一直安撫,這才沒讓事情敗露。”

“可紀煬太過跋扈,竟然把他打得變成瘸子,在微臣說服下,這次決定將此事揭發。”

“此事人證物證具在,還請陛下明察!”

“那宅子還是一個將士卸甲歸田所蓋,隻是後人經營不善,這才落魄。”

“強占兵士後人的房屋!其罪當誅!”

不錯,一番言語下來。

麻奮還真是為兄弟兩肋插刀的好漢子。

莫非被自己逼到絕路,還幫他瞞著“罪行”呢。

而霸占兵士後人的房屋,讓朝中為數不多對他有好感的武將們立刻皺眉。

如此顛倒黑白的話術,還真是厲害。

還有?瘸子?

麻奮跟他背後的人,下手夠狠。

打瘸自己,也要誣陷他,有點意思。

周圍大臣的反應,此刻看紀煬的眼神如同看向蛇蠍。

畢竟在他們看來,麻奮已經仁至義儘,可紀煬卻因為市井傳言毆打對他那樣好的“兄弟”。

這樣的人能做出強占民宅的事,似乎也不意外。

可紀煬此時神色都未變,反而挑釁道:“陛下,既然這位不知姓名的同僚說人證物證具在,微臣也想看看。”

皇帝眼神一直在紀煬身上,扶江縣的事他很了解,紀煬做不出這種事。

否則他不會把紀煬也列入名單。

“那就帶上來吧。”

普通的朝會變得如此熱鬨,哪個大臣都不舍得打盹了。

想看看人證物證到底是什麼。

不多時,一瘸一拐的麻奮帶著滿臉傷痕,還帶著身後衣衫襤褸的王家人進來。

王家人嚇得癱軟,可看到紀煬的時候,又快走幾步,明顯有了主心骨。

“知縣大人!給大人行禮了。”

王家夫婦攙扶著前來,來此不先拜皇帝,卻先拜紀煬,這讓不少人臉色微變。

彈劾的不知名大臣更是皺眉。

紀煬趕在他們行禮前扶住,領著兩人去向皇帝叩頭,並道:“這是我們承平國的陛下,這些年四海升平海清河晏,全仰仗陛下。”

說這些可能聽不懂,紀煬直白道:“咱們扶江縣荒地開耕田稅減半,便是陛下給的恩德。”

那些文縐縐的詞,怎麼比得過這樣實在的話。

王家夫婦聽此,立刻誠心誠意磕頭,並到:“多謝陛下恩德。”

兩個普通百姓的感激太過直白真摯。

皇帝聽過許多誇讚,上書誇的,當麵誇的,寫成文章誇的。

唯獨這兩個普通百姓的語氣都充滿感激。

皇帝起身,認真看了看他們兩人,親自將他們扶起:“起來說話,不管有什麼緣由,全都說個明白。”

“你們來汴京是為了狀告紀煬?”

聽著皇上柔和的聲音,臣子裡的戶部左侍郎微微抬頭。

紀煬,好個狡猾的紀煬,竟然這樣討陛下歡心。

但沒關係,有錢能使鬼推磨。

隻要給了足夠的銀錢跟好處,對紀煬再感激,也會捅他一刀。

想到這看似憨厚的王家夫婦索要的銀錢,縱然是他都覺得肉疼。

還好有伯爵府,隻要把伯爵府攥到手裡,都會回來的。

在左侍郎又低下頭的時候,隻聽王家夫婦道:“我們,我們收了銀錢,要我們來汴京誣告知縣大人!”

???

怎麼跟說好的不一樣?!

朝堂上眾人頭都伸長了,唯恐錯過一點好戲。

這兩人,當堂翻供了?!

精彩啊!

王家夫婦有些無措,同時氣憤得厲害。

在大人要去汴京之前的一天,淩縣尉跟玉縣丞齊齊去了他家。

還說了,等知縣大人走後,會有汴京的人來找王家,還會問一十兩買走宅子的事,更會試圖買通他們誣告知縣大人。

兩人當時剛要說,自己絕對不會答應,給多少錢都不會答應時。

玉縣丞竟然講,要他們應下來。

因為應下來,會幫大人一個大忙。

能幫到知縣大人,是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事!

所以兩人願意千裡迢迢,願意在人前直接揭發惡人罪行!

他們知縣大人很好!

是最好的父母官!怎麼會強占民宅!這都沒有的事情!

“當時前來買宅子的,並非大人,而是這個叫麻奮的,他說要花五兩銀子買下我家六進宅子。”王家漢子努力讓自己聲音不顫抖,也許是皇帝足夠溫和,讓他很快說出早就打好的腹稿。

“可大人來了,說這麼大的宅子五兩太少,讓漲價。最後才定下一十兩的。”

那不知名大臣聽此,立刻抓到漏洞:“那還是一十兩買的!這跟實物價值不相符,也是有錯。”

王家娘子瞪他一眼,直接反駁:“你懂什麼。知縣大人沒來之前,我們扶江縣什麼都沒有,彆說一十兩了,有人七八兩買下,我們都感恩戴德。”

“那會我病著,不是有這一十兩銀子,隻怕早死了。”

聽著兩人吐露實情,不少人看向紀煬時,眼神變了變。

雖說一十兩買人六進大宅子是有些過分,但也情有可原。

就在不知名大臣還要說話時,王家漢子從最裡層的衣服裡掏出一張契約。

“知縣大人說是買下宅子,但從未住過一天,反而是我們一家人,一直住在宅子裡。”

“大人但凡用房屋,也隻有那麼幾件事。”

“其中一個院子,請葫蘆秀才騰先生住下,來教導扶江縣百姓製作葫蘆器具,補貼家用。”

“還有兩個院子,一個堆滿石柱木料,最後全都用在蓋當地官學房屋上。”

“剩下最後一個院子,冬日安置房屋破損的扶江縣百姓,災年安置流民,教下麵百姓製化肥的時候臨時落腳。”

“每次安置這些人,知縣大人總會給我家銀錢,讓我們做做飯,照顧照顧人。”

“甚至連給我娘子看病的大夫,都是大人讓貼身小廝去潞州城請的。”

“等他離開時,又把房契原封不動給到我家,那一十兩銀子也沒有要走。”

說完這些,王家夫婦攜手朝陛下磕頭:“知縣大人對我家恩重如山,讓我們誣告,絕對不可能!”

朝堂一片寂靜。

一十兩買了人家六進宅子。

聽著便是強占民宅的罪行。

可他自己一日不住,但凡住進去的,都是需要幫助的百姓。

房屋原本主人不用搬走,還能得銀錢補貼。

等他任期滿了,房契又還回去。

要說一十兩買宅子是事實嗎?

是的。

是真的。

可這種情況,如何告他?

告發他愛民如子?

告發他施醫贈藥?

還是告發他善待治下百姓?

再或者囤積石料木料,用來蓋官學?

等王家夫婦說完,告狀的麻奮,還有那個不知名官員,直接癱軟在地。

他們做了什麼?

他們是給紀煬搭台子,給他揚名了?!

除了他們一人之外,剩下的官員裡,不少都眼帶淚花。

即使見多識廣,也會被王家夫婦真摯地剖白感動。

隻要你做實事,你治下的百姓一定會銘記。

他們會一樁樁一件件記下,還會千裡迢迢趕來,告訴告狀的人,你們告錯了!

知縣大人才不是那樣的人!

皇帝緩緩看向紀煬,見他眼睛微垂,雖看不出情緒,但這樣的紀煬很得皇帝喜愛。

若朝中都是這樣的臣子,他又何必發愁,又何必為小皇子擔憂。

皇帝再次扶王家夫婦起來,緩緩走到高台上,在龍椅坐下。

“這便是,要彈劾紀大人的案子嗎?李東鋒,你還有說的嗎?”

紀煬看看癱軟在地上的禦史台官員。

哦,叫李東鋒。

記不記都行了,反正他沒了。

紀煬隱晦地看向戶部左侍郎,見那位低頭不語,便知這件事他肯定甩得極為乾淨。

但,事情就這樣簡單?

紀煬垂眸,周圍對他的誇讚,他也隻聽個大概。

他心底還有一件事沒落下。

果然,同樣跪在地上的麻奮忽然爬著上前,聲嘶力竭道:“陛下,陛下我還要告。”

“我要告他紀煬不尊陛下,不尊朝堂,還有不臣之心!更說過大逆不道之話!”

皇帝皺眉,隻聽麻奮一字一頓道:“他紀煬在灌江府兵亂時,曾說過一句話。”

“他說,他說餓急了,搶糧算什麼,也不是大錯。”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你都不讓我吃飯了,難道還要乖乖聽話?”

在兵亂時,說餓急了,搶糧算什麼,難道還要乖乖聽話?

紀煬微微閉眼。

果然來了。

當時灌江府關閉城門,不讓災民進入城中。

他隨口來了這麼一句話,說過也覺得不對,但當時太忙,一時沒察覺。

之後捉住李賓,才知曉這也當做把柄送到汴京。

他這話不算罪證。

卻極為危險。

當臣子的,什麼都可以做。

但不能失去陛下的信心。

他今日能在其他地方造反的時候,說出這種話。

明日是不是也可以為一句,搶糧算什麼,為什麼要乖乖聽話,而做出與民有利,卻與朝廷無利的事。

很多時候,皇帝跟百姓之間,並不是利益共同體,是在分割利益。

臣子在中間,他幫誰?他向著誰?這對皇帝來說很重要。

臣子,為百姓做事,這很好。

但做得太好,也不好。

如同王家夫婦進了朝堂,不拜皇帝先拜他一樣。

這句話會像一根隨時冒出來的刺,不時紮一下皇帝本就敏感脆弱的神經。

再大度的皇帝,都不會喜歡有這樣的刺存在。

以後還會用你,但怎麼用,是另一回事了。

這是一句可以斷絕仕途的話。

朝堂上更是安靜。

眾人看向紀煬時候,眼神帶了憐憫。

不是科考出身這種事,在這句話麵前,根本不算大事。

陛下可以不在乎他有沒有科考,在乎的從來都是其他人。

但他不得不在乎,手下有個這樣隨時有“反”心的臣子。

畢竟哪天皇帝做得不對了,他是不是可以說一句,皇帝算什麼,為什麼要乖乖聽話。

因為他向著的是百姓。

而並非皇位上那個人。

紀煬看著周圍一片安靜,輕輕歎口氣,抬頭看向眼神不明的皇帝。

皇帝摩挲龍椅上的珍珠,似乎在思考什麼,過了許久,緩緩道:“退朝吧。”

林大學士看了看紀煬,又看了看陛下,有心張口,最後道:“等陛下。”

等陛下什麼?後麵有些說不出。

等陛下消氣了?

這不是生氣的事,是疑心的事。

再明智的皇帝都有疑心病,這是必然的。

紀煬這句話,都能擊中皇帝的疑心病。

其他事情還能擺事實講道理,甚至可以偏心。

但這種事,不行。

眼看所有人都繞著紀煬走,倒是梁王腳步頓了頓,看向紀煬的眼神竟帶了些欣賞。

但他還沒說話,就見後麵小太監一路小跑過來。

“紀大人,還請移步勤政殿。”

“陛下找您說說話。”

紀煬點頭,又看了看王家夫婦等人,梁王道:“這種知恩圖報的百姓,本王必幫你安置。”

紀煬內心差點翻白眼,安置?讓你安置,皇帝馬上安置我。

“還請小內官幫忙,請他們一人出宮,我家馬車就在外等著。”紀煬笑著朝小太監道,明顯不搭梁王話茬。

小太監笑眯眯地稱是。

估計這話不到一炷香時間便能傳到陛下耳朵。

趕緊加點印象分吧!

不然他就要完了!

紀煬再次進勤政殿,這次跟上次有很大不同。

上次還有盞茶喝,今天隻是乾等著。

不過等的時間倒很短,應該是大臣們都知道陛下這會心情不好,全都有事說事,沒事不開小會。

等紀煬進到正殿,皇帝扔下手中奏章,沒好氣道:“不給你茶吃,你也要搶嗎?”

紀煬眼睛一亮,這就是有台階可下,趕緊道:“陛下息怒,微臣講的那話,隻是可憐灌江府百姓,並無其他意思。”

“承平國各地,百姓安居樂業,耕田勞作,又怎麼會像灌江府那般,他們是例外。”

皇帝臉色果然緩和了些,示意他上前,開口道:“是啊,灌江府一直是朕心頭之患。”

來了。

終於到正題了。

紀煬並不接話,隻聽皇帝繼續說。

反正最後的目的,肯定是讓他“將功贖罪”,去灌江府任職!

他可以!

不過陛下這演技,也是很不錯的。

若真惱了他,是不會讓他再去灌江府那種隨時可以造反的地方。

這肉眼可見的惱怒,一是真有些氣,一是裝裝樣子,三是想辦法把有功之臣扔到偏遠之地找個借口。

紀煬心裡鬆口氣。

扶江縣留的所有尾巴終於清掃乾淨。

不枉他費勁打了麻奮一頓,給他們一個狀告自己的好機會。

等皇帝說了一堆,最後的決定終於來了。

“朕就罰你去灌江府任職,讓此地百姓衣食無憂,生活安定,再無你說餓急了就要搶糧,你可認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