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原因都不用講。
都是紀煬留下的好基礎。
一陣寒暄過後,紀煬當天也算睡個踏實覺。
扶江縣百姓對他熱情,他在這地也安心,某種意義上算雙向奔赴?
等睡醒之後,紀煬自然要找韓家家主韓瀟了解灌江府的事,更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第二天,林婉芸被已經準備轉學的江小子江乖乖,帶出去逛逛現在的扶江縣。
而韓家家主韓瀟,韓家族老,紀煬,坐在一處說話。
所聊內容,隻能是灌江府。
韓家族老歎氣:“灌江府,其實並不是荒涼之地,至少我小時候不是。”
韓家族老今年七十有三,在他小時候,邊城跟關外還有來往。
隻是時局變化,兩邊矛盾越來越深。
灌江府內的本地世族盤根錯節,跟朝廷派來的人矛盾重重,再加上是邊關,不時還有流竄過來的匪賊。
還有關外小國對關內肥沃土地虎視眈眈。
讓原本還算有人氣的灌江府,變成現在的情況。
前年年末的兵禍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讓韓家都舉家搬出。
這些先不說了,韓瀟接話道:“你們所要去的太新縣,是三個縣合一個縣。”
“據我們所知,並非隻因為如今人少,更大原因,還是三個縣裡,每一個縣城都有豪強霸占。”
“他們幾乎是當地土皇帝,連斷案都是他們做主。”
“每一個派過去的知縣,都撬不動任何關節,隻得鬱鬱三年。”
“現在三縣合一,讓當地幾個家族蠢蠢欲動,意圖吞並其他家土地。”
怪不得,在這個時候合縣。
也是,一個家族把持一個縣,他們在當地勢力肯定紮根極深。
而且一言堂,也不容易出錯,其他縣跟他們沒有關係,必然不會多過問。
但朝廷下令,三個縣合成一個縣,有野心的人,必然會動其他地方心思。
隻要他們動心思,有動作,總能被派來的官員找到機會。
“我家也是發現這件事,所以從灌江府離開。他們要相互吞並,隻會讓情況更亂。”
“現在太新縣三家,分彆是左邊的劉家,中間門的裴家,右邊的鮑家。”
“其中劉家在的原縣城黑市貿易最多,所以最有錢。”
“裴家所在的原縣城最靠近邊關,所以家裡私兵甚多。”
“鮑家所在原縣城確實也在邊境線上,但有處靠山的天險,易守難攻。那裡百姓相對安穩,至少沒有關外兵馬闖入,糧食勉強餓不死。”
“這幾個縣原先也是有名字的,可久而久之,人們隻會喊劉縣,裴縣,鮑縣。”
意思自然不用多說。
都用他們各自家族的姓氏命名了。
如此情形的三個縣合並,想想都很精彩。
朝廷並非看熱鬨不嫌事大,而是沒有變化,那就會讓他們永遠把持三個縣。
總不能真跟梁王說的,派兵平推過去,那當地百姓還過不過了?
他們派兵去打,豪強們難道自己去迎戰?必然會讓當地百姓去送死。
到時候豪強沒打成,反而寒了民心,不用了幾年,灌江府邊域幾個小城,必然也會從承平國版圖劃出去。
再想收複,可就難了。
對邊域小國,隻能懷柔。
現在合縣其實做得極妙。
至少給紀煬一個相互製衡的機會。
聽著劉裴鮑三家的事,紀煬進一步了解情況。
一家有錢,一家有兵,一家有糧。
怪不得不好對付。
紀煬過去要麵對的,就是這樣的三合一太新縣。
怪不得陛下給他兵符。
沒有兵符,估計寸步難行。
了解完這些,紀煬拱手稱謝,剛要再謝他們照顧江小子江乖乖,就聽韓瀟抬手:“應付這些雖困難,對你來說也是時間門問題。”
“但你剛開始要解決的,並非是這些事。”
紀煬看看韓瀟跟韓族老,就聽韓瀟飛快說了一句話。
這話讓紀煬跟平安麵麵相覷。
什麼東西?
韓瀟又慢吞吞說了一遍,紀煬還是沒聽懂。
等會!
是方言!
紀煬眨眨眼。
他去太新縣任職,第一個難題,竟然是聽不懂當地方言!
韓瀟見他表情,知道他明白了,開口道:“邊域方言本就有些自成體係,我們韓家讀書說官話還好,潞州這邊有些口音,但多數也是官話。”
但太新縣不同啊!
那是邊關小城,寫字還是一樣的,方言這東西,必然有自己的習慣。
紀煬剛扶額,就聽韓瀟道:“所以,我準備跟你一起回灌江府,至少,至少不會讓你們因為方言為難。”
這話讓紀煬立刻抬頭。
韓瀟?
要跟他去灌江府?
這還是韓家人嗎?不用他提,他家主動說出來?
韓瀟認真道:“你上次說的對,有些事必須靠我們自己。”
“若想天下太平安穩,自身怎會安穩。”
“我搭不上韓家,但自己去看看還是行的,那畢竟是韓家基業,若能安穩,我們在扶江縣也能安心。”
韓家搬來扶江縣一年多,這是他們許多年裡,過得最安穩的時候。
這裡沒有豪強,沒有惡吏,一切都是那樣順暢。
但越過下去,韓家臉上愁苦越多。
總覺得這日子是他們享受的不安穩。
他們讀了許多書,卻被他們用來躲避。
所以知道紀煬,這個一手創造安穩扶江縣的知縣,要去灌江府的時候。
韓瀟便跟家裡人商議,等紀煬過來,他要跟這位知縣同去。
在灌江府,有韓家人在,至少是層保障。
不會讓這個帶來和平安定的知縣大人損在裡麵。
韓瀟依舊滿麵愁苦:“紀大人,您就帶我去吧。”
帶你去?
肯定啊!
紀煬按了按想笑的嘴角。
這不就是他的目的之一嗎。
隻是沒想到如此順利。
除了兵符之外,第二張護身符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