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那群豬頭一般的學生,占了名額不好好讀書,整天鬥雞走狗,宋夫子就連連歎氣。
戚一舟的夫子何嘗不是,想到他現在每日都在做農活,想辦法還村人的錢,夫子就難受。
好好的學生,竟然遇到這種事。
想來還不如不到縣城,說不定能繼續讀書,明年童試的時候再試試。
現在被人搶了試卷,入了那些人的眼,也算斷了學業。
畢竟宋夫子跟這位夫子都明白。
他們是不允許戚一舟出人頭地的,若讓他走出去了,說不定會被報複。
所以說斷了學業,一點也沒錯。
宋夫子又拿了些銀錢給戚一舟的夫子。
這位夫子卻搖頭:“我也知道,你在縣學也不好過,沒分幾畝官田,還有一大家子照顧,算了。”
宋夫子再三道:“那也比你在村裡好點,給你學生還還債。我聽說如今汴京那邊都在說什麼良種,便是種田,咱們也要當最厲害那個。”
當然,兩人還是決定瞞著戚一舟,讓他知道真相,也無力回天,反而會給他帶來傷害。
戚一舟沒想到兩位夫子竟然幫他還清欠款,可他當時再也沒讀書的心思,隻是一門心思種田。
不過家裡是給彆人當佃戶的,就算種田,其實也攢不了什麼錢。
事情轉機,發生在當年的五月份。
昌盛四十年九月,在戚一舟回鄉認命後兩個月後,官學那邊又送消息過來,說當時卷子判誤了,戚一舟可以進到縣學裡麵。
為了給他補償,還願意給他減免學費,成績也要排在最後一名,就是第二十名。
戚一舟欣喜若狂,可夫子卻有點懵,他學生不了解真相,但他知道啊。
更知道他的成績是可以排第一的,更知道王知縣兒子占了他名額。
這會讓他過去乾什麼?
而且他過去,早晚會知道真相吧。
夫子給宋夫子寫信,那邊也遲遲沒有回音,看來那邊肯定又被控製住。
這邊見戚一舟打包行李,夫子到底還是說了真相。
把王知縣兒子頂替他成績的事說了出來,戚一舟知道自己能拿第一頓時高興,又知道真相忍不住哭泣。
不過猶豫再三,戚一舟還是決定過去,隻要能讓他去讀書,讓他參加科舉,他就可以當這些事沒發生過。
越王勾踐當初能臥薪嘗膽,他為何不能。
夫子既感慨學生的意誌,也心疼他受到的不公,最後道:“實在不行就回來,千萬不可傷了自己。”
但戚一舟到現在還認為,這是他做過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他如願進了官學,對那件事裝作毫不知情,王知縣的兒子剛開始還有點害怕,最後見他“不知道”,竟然開始欺負。
欺負沒幾天,又勾肩搭背。
可戚一舟知道,官學大多數人都看不起他,因為他窮,他還不會討好達官貴人。
不過他覺得,隻要能學習,那就行。
至少宋夫子對他真的很好,而且官學真的不收他的學費,他隻要賺夠吃飯的錢就好。
這樣清苦的日子,苦是苦的,但也有盼頭,等看到縣裡張貼告示,說是明年,也就是昌盛四十一年二月開始縣試,要他們去報名。
那報名的錢,還是戚一舟饑一頓飽一頓湊出來的,不過好歹是報上名了。
報名之後,他也該回家了,官學冬日是要關門的,等到二月再過來就行。
回到家中,全家都在為他背靠忙碌,他爹跟他哥還提前燒了炭,讓他冬日可以溫書,姊妹們也都安安靜靜,盼著兄弟能考中。
這樣的日子苦中帶甜,戚一舟更加奮進。
隻是沒想到,這才是他苦難的開始。
昌盛四十一年二月,縣試開始,他自然考中,縣學裡還有四五個人考中。
四月,所有考生都到州裡官學讀書,等著州試。
州試自不用說,再有兩次巡考官的考試,一次在五月,一次在本年十月。
這些全都通過,那就是正式的秀才。
戚一舟一路過關斬將,就等著十月的考試。
而且這段時間門裡,他也不用為吃喝發愁,他們縣學給考生們提供銀錢吃食,帶他們過來考試的夫子更是拍拍錢袋子,讓他們全都安心考試。
其他人可能不在意這些,可戚一舟是感謝的,他是真沒錢。
不用操心溫飽,不用額外乾活,他的水平突飛猛進,帶他們過來的夫子卻不讓他把試卷拿給州裡夫子看,說是秀才的名額就那麼幾個,不能讓彆人知道他的水平,否則會被防備。
一直到十月份,最大的巡考官終於到了。
戚一舟可以說信心滿滿,他一定能過的!
他大概了解州學的水平,自己一定可以!
最後的結果卻讓他再次不敢置信。
他沒考過,考上秀才的,反而是王知縣的兒子。
這位什麼水平,他約莫是知道的,之前能過,也都是吊車尾。
這次為何能夠反超他?
戚一舟看著王知縣兒子心虛的眼神,立刻反應過來。
頂替!
肯定是冒名頂替!
又是拿他的試卷吧?!
等巡考官對王知縣兒子的試卷大誇特誇時,戚一舟直接衝上去要打人。
邊打邊道:“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第二次了!第二次了!”
帶他們過來的夫子立刻讓人把他拉開,還跟巡考官解釋:“多是失心瘋了,沒考中秀才,魔怔了。”
每年這樣的學生數不勝數,巡考官都習慣了。
不學瘋幾個怎麼可能。
戚一舟直接被抬了下去,不管他怎麼說,怎麼解釋,彆人都當他瘋了。
瘋子的話怎麼能信。
戚一舟算是明白。
為什麼要讓他重新回縣學,為什麼要給他免學費,為什麼考試期間門那些人對他那麼好。
原來都是有原因的,原來他就是個工具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寫出來的試卷上,都是王知縣兒子的名字。
戚一舟大哭。
當年剛十八的他哭到彆人攔都攔不住。
彆人都說他瘋了,徹底瘋了。
那些人把他扔到村子,又扔了十兩銀子,說是知縣老爺賞的,讓他好好看看瘋病,沒事不許出玉雲村。
從那開始,十裡八鄉都知道戚一舟是個瘋子。
瘋子的話不能信,一個字也不能信。
彆說斷了他科舉之路,甚至斷了他這輩子。
村裡的夫子跟縣學的宋夫子也跟著哭了幾場,兩人是相信戚一舟的。
那王知縣的兒子怎麼能考中秀才,戚一舟怎麼可能考不中。
這種簡單的道理,隻怕整個縣學都知道。
宋夫子因為這件事,更是直接被教諭再三警告,如今已經不讓他上課了。
可那又能怎麼辦。
戚一舟現在可是“瘋子”。
從昌盛四十一年十月之後,戚一舟更加失魂落魄,這次比沒考上縣學還要難受。
周圍人對他也是退避三舍。
當時戚一舟,兩個夫子,以為這輩子也就如此了。
就這麼年複一年地過下去。
誰知道事情轉機,就在第二年。
從汴京傳來的消息,每一個都讓人震驚。
昌盛四十二年六月,汴京府尹紀煬在朝堂上向皇上請求改革國子監。
要廣收貧家子弟,要給官學夫子們提高待遇。
這兩點一出,天下皆驚。
餘日縣的官學自然也不例外。
但跟往常不同,以前教諭在大罵這些東西的時候,總是有許多夫子跟著奉承拍馬屁。
可這次大家卻盯著提高待遇那條,自然就跟教瑜離心。
宋夫子心裡覺得這是個轉機,他看到的,則是貧家子弟那一點。
可他還不敢多說,更不敢給戚一舟說,省得帶來失望。
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都讓宋夫子覺得震驚。
汴京那邊所有消息,都牽動著他們的心。
昌盛四十二年十二月,先皇去世,年幼的新皇登基。
宋夫子還以為這事可能要擱置了,沒想到就在泰安元年,廣收貧家子弟,提高夫子待遇。
以及國子監都換了人,是韓夫子當主簿,開始徹底下麵官員。
被人喊成戚瘋子的戚一舟,也迎來脫去瘋子之名的時間門。
而那位王縣令,被林大學士的孫兒林啟,以及以前的狀元葉錫元,聯合告發侵吞田地。
再加上國子監派來的官員,說他們頂替學生,占了考生名額,科舉舞弊,這可是大罪。
同年的秋天,這對父子已經在流放的路上。
戚一舟不僅被恢複名譽,還恢複了秀才身份。
因為官員們查了又查,說那個知縣兒子所有卷子都是他寫的,戚一舟才是真正的秀才。
戚一舟收到秀才文書的時候,已經有些麻木了,他總害怕這又是給個蜜棗,再給個大棒。
不過還好,他如今已經考上舉人,他也知道如今的承平國已經大不一樣。
他又怎麼會忘記紀煬這個名字。
在他心中,紀煬就是他的恩人。
豈止是他,那些能入學的貧家子弟們,哪個不會記住紀煬的名字。
看著大批穿著補丁衣服的學生們進到官學當中,看著官學的水平飛速提升。
誰又不會默默感謝紀煬,感謝他給了大家這樣的機會。
此時的紀煬,已經從揚州出發,他們一家人終於要去最後一站了。
海邊的房樺府。
不知道那邊海船造得怎麼樣了。
他要去看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不把海邊建設的如同銅牆鐵壁,他肯定不會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