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清淡不寡淡(2 / 2)

難怪,康貴傑的喜好表現這麼明顯?

想到這裡,劉雨農說道:“行,我了解了,你那邊既然堵車也不用著急,晚一會兒沒什麼。”

隨後掛斷了電話。

這個時候,劉雨農正好看見汪玉龍和劉章鵬都在各自忙碌,於是揚聲問道:“康廚的那桌席麵誰接手了?”

劉章鵬說道:“老板,我接手了。”

劉雨農看著劉章鵬,說道:“康廚這邊,烹飪時注意一下,他應該不吃蔥,不吃香菜,不喜歡吃肉,喜素。”

劉章鵬點了點頭:“嗯,我知道了。”

交代完,劉雨農,轉身走到汪玉龍身邊,她心裡考量的是另外一件事兒。

“汪廚,如果不通過詢問和溝通,隻是觀察顧客的用餐情況,就能準確判斷出顧客的飲食喜好,後廚這邊有誰可以做到嗎?”

這個問題一出,汪玉龍顛勺的動作頓時一滯,他有些詫異的看向劉雨農。

什麼意思?

老板為什麼突然提出這個問題?

顧客進店用餐,向來不都是根據喜好自行點餐嗎?

就算有什麼忌口的,也都會在點餐時,直接交代給點餐員吧?

不通過詢問和溝通,隻根據用餐情況,判斷一個人的飲食喜好,似乎不太好判斷吧?

汪玉龍在總店那邊工作幾十年,跟劉雨農之間感情深厚,說話時,一般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聞言,就將自己心裡想的直接說了出來。

劉雨農點點頭,她也覺得這件事情其實挺難的。

不過,這也是對於廚師能力的一種考量。

想到這裡,劉雨農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她決定,一會兒等烹飪完了之後,就找機會給後廚的幾個人講一講,如何根據顧客的用餐情況來判定對方的飲食喜好!

烹飪,是一種複雜而有規律的將食材轉化為食物的加工過程。

目的,是為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聞,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

而怎麼才能讓顧客更加滿意,是所有廚師所畢生追求的事情。

廚藝,是要依靠精湛的操作手法。

但是也必須明白,證明廚藝好壞的最根本因素,是能不能獲得顧客的喜愛和好評。

沒什麼比了解顧客的切實需要,更容易讓自己的廚藝有所進益了。

劉雨農很快敲定了為康貴傑定製的席麵菜肴。

除了今天食譜上原本的菜肴,還有兩道店裡的秘製菜。

原本準備做國宴東坡肉進行款待,剛好店裡有食材。

不過稍一斟酌,劉雨農還是決定聽從付宇的建議,將國宴東坡肉換成了另一道秘製菜,耗油白玉孤。

白玉孤本身晶瑩剔透,無論是單做還是和其他菜肴搭配,都十分的好看養眼,做法也簡單。

可以炒,可以炸,可以燉,可以燴......

而劉家菜裡有一種烹飪方法,是從她家太爺爺的手裡傳下來的秘製方法。

當年一經麵世,就博得了食客們的喜愛,從此成為了菜譜中,永不過時的經典菜肴。

普通的食材,做出經典的味道。

向來是劉家菜最為推崇的烹飪方法。

隻不過,為了迎合時代,更貼近顧客的用餐喜好,所以才會從經典口味菜肴,多少融入些新的調料,更改配比和烹飪方法。

劉雨農烹飪時,沒做改良版的,畢竟付宇已經說了,康貴傑喜素不喜葷。

但凡吃素的人,都比較追求,用料簡單,調味簡單,特彆要求突出食材的營養搭配和原本味道的體現。

正所謂,清澹不寡澹,簡單不簡約。

而白玉孤向來有“上乘山珍”之稱。

康貴傑倒也確實是很會吃。

劉雨農吩咐著小工抓緊備菜。

自己則開始檢查調料和廚具。

等所有食材準備妥當,劉雨農第一道菜,就開始烹飪耗油白玉孤。

這道菜夾起來的時候手感很滑,吃起來清澹可口,最適合等餐時,做為開胃菜。

劉雨農將白玉孤切除一點老根,用清水衝洗乾淨,瀝乾水。

然後將大蒜去皮後切成片,蔥白洗淨切段,青紅椒洗淨去蒂再去籽,切成小段。

劉雨農的刀工有自己獨特的運刀習慣,像這種切段的活,她習慣用轉刀。

切出來的段,大小一製,切口卻是整齊劃一的傾斜角度,非常有特點。

鍋裡倒入少許清水,大火燒開後放入白玉孤焯燙10秒,撈出抓乾水。

白玉孤因為有草腥味,所以焯水可以去除這種味道,口感更好。

清理乾淨鍋裡的水,放入少許食用油,燒至5成熱時放入大蒜、蔥白和青紅椒段,大火爆香。

接著加入白玉孤快速翻炒,依次加入生抽、蠔油、老抽和鹽,翻炒均勻。

最後加入水澱粉勾欠,大火收汁,撒上少許白糖提鮮。

這道菜的關鍵就在於調料的配比,以及火候的把控。

白玉孤很容易熟,所以炒製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口感就不脆了。

白玉孤熟的恰到好處,口感脆嫩鮮滑,清甜可口。

而最後的加糖提鮮,這個比例,也是嘗試過無數次,才最後定準下來的。

可以說,這道菜的每一步操作,都不是多餘的,融彙的都是祖上幾代人的烹飪經驗和延續下來的操作技巧。

劉雨農這邊做好擺盤,叫來傳菜員端走。

自己又轉頭分彆烹飪了胡蘿卜燉羊肉和清蒸鱸魚。

這兩道菜都是她們店裡的秘製菜,非常受顧客好評。

尤其是羊肉用的是從外地空運回來的大尾巴羊,肉質鮮嫩,味道特彆正宗。

劉雨農的父親在世時,經常會烹飪這道菜宴請親朋好友。

哪怕康貴傑喜素,想必這道菜,也能多少勾起些當年的回憶。

等一會兒帶著付宇過去打招呼時,也能更輕鬆順利一些。

倒不是劉雨農心思深沉有多狡猾,而是現成的表現機會就在眼前,這都抓不住,那不是缺心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