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文人撰稿稱頌,稱這一次外交事件是華夏外交史的分界線。
從這一次外交事件開始,華夏近代史的外交,就要分成兩段來寫了。
當日衡玉曾經承諾顧世哲,日後顧世哲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態,他國政客都要認真掂量其中的份量。
如今,截止到四月二十六日,在華夏境內的租界國家政客和軍隊全都被遣送離開,若是各國要重新向華夏派遣外交官,與華夏建立外交關係,在華夏設立大使館,則需要兩方政府重新坐在一起商議。
外交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國家也在高速發展著。衡玉用自己高出這個時代的戰略目光去製定政策,發展經濟,在國有產業發展的時候鼓勵私人創業……
整個國家出現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這一日,衡玉正在批改文件,卓嚴推門進來向她稟告一係列要事。
這些事情告一段落之後,卓嚴沉吟片刻,出聲詢問衡玉,“您為何要推辭新聞報那邊對您發出的邀約。讓他們給您出一期專訪,大肆宣揚您的功績不好嗎?雖然如今您的功績早已街頭巷尾俱知,但再出名一些也沒關係的。”
衡玉把手裡隨意轉動的鋼筆停下,她抬起頭來,示意卓嚴坐下,語氣帶著幾分嚴肅,“現在這個時代,理應是民主與自由得到充分發揚的時代。一個時代的興衰,本就是由無數身處其中的人支撐起來的,就算其中有某一個人的功績稍微突出些,也不能掩蓋其他人的光芒。”
她勾起唇角笑了笑,“若要將民主自由的思想充分激蕩,那麼這個時代便不要出現太過瘋狂的個人崇拜,我並不希望你們把我奉上神壇。”
“我隻是個人,也有缺點,也會感情用事,也會出現決策失誤的時候。”
卓嚴似乎有些懂了衡玉話中的意思,又好像有些沒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判斷出衡玉對此的不讚同態度。
而衡玉不讚同,他便不會去做這件事情,“我知道了,您不同意我便不會去做。”
衡玉笑了笑,又對卓嚴道:“這樣,你去聯係新聞報的人,讓他們派個人過來見我。”
卓嚴一通電話打到新聞報,提出衡玉的要求。現在這個時間還不算晚,新聞報總部就設在甘城,他們的總編掛了電話後立馬趕了過來。
衡玉是在謝公館裡接見新聞報總編的。
非常年輕。這是新聞報總編對衡玉的第一印象。但隨之而來的是無儘的仰慕。
眼前這個人,是一個在不斷創造奇跡的人,也是在她的領導下,華夏這個國家才煥發了這樣的光芒。
衡玉接收到新聞報總編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了,但她找對方前來,可不是為了去宣傳自己的。
“我記得新聞報是有出版書局的對,我希望新聞報能夠多去報道各行各業的精英。比如民族企業的優秀商人,又或者是一些很出名的醫生、外交官、教授,甚至可以報道一些技藝精湛的手工業者。不要局限於隻報道政客軍人,也要把目光放在這些人身上。”
“這一片盛世,是各行各業所有人支撐起來的,我隻是恰好站在了台前。”
比起宣揚她,這些人身上的光芒更值得去宣揚。
他們都是民族的英雄,也是民族的脊梁。
時間更迭歲月流轉,直到一九三五年時,國家已經走上了正規,屹立於世界之中,“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令世界各國如雷貫耳。
同年元月,謝衡玉辭任,離開政府部門,舉國嘩然。
雖然在政府建立之初就曾經定下過一條規矩,每一任領導人最多可以連任兩屆,但以謝衡玉的功績和她如今的年齡,眾人沒想到她走得如此乾脆利落,甚至還離開了政府部門不再插手任何政治。
她總是把“民主自由”掛在嘴邊,如今離開,也是為了去貫徹“民主自由”這四個字。
國內各大報紙爭相報道她的離任,以一種驚歎的筆調稱她為華夏的奠基人。並且有人下了定論認為,如果沒有她的到來,整個華夏的發展起碼要倒退二十年。
就連許多國際報紙都對於她的辭任表示了惋惜,感歎華夏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領導者。
當然,許多外國領導人也對她的辭任表示了惋惜,稱自己失去了一個值得敬佩的對手,但指不定他們現在正在心中雀躍她的離開呢。
在謝衡玉的帶領下,華夏某些時候作風越來越剛硬,在觸碰到底線的問題上據理力爭,寸土不讓,動不動就說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逼得其他國家根本不敢去嘗試越過華夏的底線。
但到後麵他們會發現,衡玉的離開並沒有產生什麼影響,華夏外交官的作風依舊一如既往,看似謙和有禮,實則寸土不讓。
她早已將這樣的作風深深刻入國家骨血中。
作者有話要說: 個人崇拜這個……就是那十年啊……
所以衡玉拒絕個人崇拜,拒絕一些人要把她捧上神壇的做法
滴,這個故事完了,想求營養液和作收麼麼噠
其實還想求新的快穿文預收來著,但是還沒把簡介弄出來QAQ
下一個故事——【江湖第一美人】天涼了,江湖該歸順朝廷了
江湖俠以武犯禁,衡玉一家被覬覦,陷入危險境地,最後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整個江湖端了
大概就是這麼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