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不光如此, 範晉川還給方鳳笙請了功, 他並未隱瞞鳳笙在此次鹽政改革中的功勞。
認真來說,此舉他積累已久, 心中慚愧也已久, 早就打定了主意, 隻要能麵見聖上,決不讓賢弟繼續籍籍無名。
自此,方鳳甫之名才徹底進入建平帝眼中。
一個師爺大智如此,運籌帷幄絲毫不下於浸淫官場多年之人。其實在這之前, 建平帝一直對是否動兩淮鹽政十分猶豫, 茲事體大,一個不慎就是朝廷動蕩, 萬萬沒想到範晉川竟會弄出個淮北新政。
知其不振, 所以選其試點, 淮南和淮北割裂, 正好方便處置。先示敵以弱, 再徐徐圖之, 趁其不備, 借機坐大。
之前收到消息, 建平帝還在想這第一步走對了,接下來範晉川又該如何, 沒想到人家已經進京, 拿出一份很漂亮的成績單, 又順勢將了淮南一軍。
早在之前建平帝就心知, 這不會是範晉川會用的手段,現在幕後正主出現了。
建平帝也是個爽快之人,隻略微躊躇一二,就命人擬了封授鳳笙為正七品文林郎的聖旨。這文林郎隻是個散階,散階要有相配的正官銜才對,也就是說此事一罷,鳳笙最少也是個正七品。
可彆瞧不起這正七品,須知沒有經過正兒八經科舉應試的,即使捐個官,也都是不入流。曆來朝堂上有這樣一個默認,正七品以上為參上官,七品以下為參下官,七品以下皆是不入流。
正七品是個坎兒,越過去就越過去了,越不過去,一輩子也越不過去。
讓人擬了旨,建平帝又讓範晉川好好在京中休息幾日,再啟程回揚州。他也心知揚州那邊離不了人,得有人坐鎮。
範晉川謝恩後出宮,卻沒有像建平帝說的那樣去休息,而是命人給方鳳笙送信。
信剛寫罷,又命人送出去,宋府來人了。
這學生和老師之間,自然是學生去拜見老師,未曾想竟讓老師命人上門來請。範晉川誠惶誠恐,所以明明十分疲憊,還是強打起精神去了趟宋府。
在這裡,他見到闊彆已久的老師,宋閣老。
宋閣老是範晉川會試時的主考官,也就是其座師。像宋閣老這樣的人物,主持一場會試,增添門生數百人,這數百人都能自稱是他的門生,但願意讓他承認的門生卻沒幾個。
宋閣老為官一生,主持過三次會試,四次鄉試,不說桃李滿天下,門生也是遍布朝堂。究其晚年最受他看重的門生,莫過於範晉川。
可能這與範晉川在翰林院左春坊這種閒散之地,一坐就是六年之久有關。到底是天子腳下,惹人矚目,再是師生,偶爾也得避諱。可範晉川杵在這種清貴倒清貴,跟權勢地位扯不上半分關係的地方,也就不用太多避諱了。
範晉川又是知禮懂禮之人,經常上門來問安問學問。處久了,人都是有感情的,自然感情深厚。
可若說總是惹得宋閣老發怒最多的門生,也是範晉川。此子聰慧過人,卻正直迂腐有餘,有時候宋閣老也被氣得恨不得跳起來給他兩記耳光。
這次範晉川出京以後,除了初到任時,給宋閣老寫過兩封報平安問好的信,就再無過多的來往。及至範晉川上書兩淮鹽政弊政橫行之時,宋閣老也給其來過兩封信,卻都被範晉川置之不理了。
現如今的範晉川早已不是當年還沒出京的他,也能看出宋閣老送信的意思,可惜他有違了師命。
所以這趟宋閣老命人請他去的意思,還用再細述?
抱著這種沉甸甸的心思,範晉川踏上了宋府的大門。
宋閣老還如範晉川記憶中,一身舊衫,麵上帶笑,滿是和藹。不像是個位高權重的閣老,反而像個不出世的隱人。
範晉川父親去得早,所以對父輩的影像,他一直投射給了宋閣老,曾想過若乾年後,當自己一酬壯誌功德圓滿之後,也能像老師這般有著這種閒庭信步的悠哉自若,他此生也算不虛行了。
可今日,也不知是太累的緣故還是怎麼,遠遠看去他心中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