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90章(2 / 2)

女師爺 假麵的盛宴 6519 字 9個月前

同樣問去哪兒的對話,也重複在方鳳笙一行人身上。

他們是真沒有目的地。

經過和禹叔的一番交談,方鳳笙也大略了解到一些情況。

整個事情的起源是周廣瑞發現兩淮鹽政百弊叢生,上下沆瀣一氣,貪利成風。周廣瑞生性剛正,嫉惡如仇,不過他也不傻,明擺著這事一旦動乾戈,事情就不會小,隻能按捺下來,小心查證,並收羅證據。

越是往下查,越是觸目驚心,而且已明顯到了就算他沒涉足其中,一旦案發他也脫不了關係的危險地步。

為了自保,也是為了忠君,周廣瑞打算上奏疏揭發此事。

因此事牽扯太廣,一旦失敗,就是萬劫不複,還會牽連很多人。也是出於信任,周廣瑞把此事告訴了座師宋閣老,為的就是宋閣老可在朝中從旁支應。宋閣老也對此事十分上心,甚至多次與周廣瑞書信來往,為他出謀劃策。

顯然座師支持的態度,也給了周廣瑞無限信心,他與方彥花了數日時間,終於準備好一份奏疏,並以八百裡加急送往京師。

也就是這份奏疏,拉開了他與方彥二人的悲慘結局的開端。

先是巡鹽禦史顧碧昌彈劾他收受鹽商好處,以及侵吞預提鹽引息銀數十萬兩。周廣瑞遠在揚州,消息並不靈通,前來查抄的人從天而降,恰恰就在周府裡查到了來曆不明的臟銀。

於是周廣瑞當晚就被收押了,一同收押的還有方彥這個心腹。

……

這些細碎的消息,都是方鳳笙從那封信,以及禹叔知道的隻言片語中,拚湊而出。

周廣瑞為人謹慎,每次和方彥商談此事,都會屏退左右,所以禹叔知道的消息也不多。而自打兩人出事後,以前和二人相交的友人俱都閉門不見,禹叔隻是一個師爺的管家,平時和那些達官貴人也沾不上關係,方彥死在牢中後,他想儘許多辦法,都沒能拿到方彥的屍體。

最後還是宋閣老那邊的關係出來照應,禹叔才能帶著方彥回紹興,可宋閣老那邊看的也不是方彥的麵子,而是周廣瑞。

可惜周廣瑞也死在押解進京的路上了。

“先找個地方落腳,然後我去一趟紹興會館。”鳳笙說。

“少爺是想——”

鳳笙點了點頭。

*

提起紹興會館,就要說說紹興師爺幫這個群體了。

古早有句諺語,無幕不成衙,後來漸漸演變成無紹不成衙。

這個紹,指的就是紹興。

江浙一帶曆來文風鼎盛,曆朝曆代都是科舉大省,而江浙的才子之多,也是舉朝內外皆知的事情。在外名頭響是好事,但這其中的苦大抵隻有江浙一帶的讀書人自己清楚。

無他,讀書人多了,競爭就激烈。

每逢大考之年,各省錄選的貢士皆有定數,大省不過一百幾十人,小省不過四五十人。彆的省份看似錄取名額不多,卻是從百數乃至千數人中錄取,而臨到江浙卻是數萬人去爭搶這有限的的名額,勢必落第之人眾多。

十年寒窗苦讀,等待揚眉吐氣,卻屢屢落第。會落第不是因為自己才學不如人,而是苦於生在江浙。

尤其紹興一帶曆來是人文薈萃之地,江浙的才子十之五六出自紹興,可紹興地窄民稠,嚴重的人口和土地比例失調,致使紹興當地人比江浙其他地方的人更具有危機感。

他們極少會在舉業上駐足不前,一旦不成,就會另謀其他出路。

什麼才是其他出路?

教書經商乃是下層,上層當是以幕為業,謀求進身之途。

一來幕主多為官員,可結交權貴,如果幕主平步青雲,身為幕僚自然前途不小。二來也提前可以熟悉衙門雜務,如有一日登科中舉,是時自然事半功倍。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風氣。而時下人講究鄉誼,少不了會提攜推薦親友乃至同鄉。就這麼一個提攜一個,漸漸形成氣候,彼此又抱團壟斷,甚至給人一種固有的觀念——紹興出師爺,天下幕客十之八九出自紹興。

例如方家,就是很典型的師爺世家。

從本質上來講,方家應該算是書香門第,不過第一代方家的家主比較務實,定下這樣的規矩。家中子弟不可荒廢學業,也不可荒廢祖業,年過三十不能中舉,就改行從祖業。

像方家這樣的人家,在紹興還有許多許多。

且許多官員也願意請紹興的師爺當師爺。

無他,紹興的師爺在前朝就形成氣候,直至今朝,甚至滲透到各地大小官署中,或為師爺,或為書吏。

曾有人雲:戶部十三司胥算皆紹興人。

可見一斑!

請一個紹興師爺的同時,其實也是請了他背後盤根錯節的關係。在官場上想要升官發財,光憑著做事可不行,也要懂得交際。如若你的上峰或者同僚的師爺是紹興人,你的師爺也是,這樣交際起來事半功倍,還能起到穿針引線之妙用。

而供這些紹興人聯絡鄉誼的地方,莫過於遍布各地的紹興會館。

方鳳笙抬頭看了看頭頂上‘紹興會館’幾個大字,邁了進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