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青不是隻帶著季紅霞回來的,跟著一起來的還有馬家的大姨和原主一家子。
馬母不想認,可原主一家子也不是吃素的,胡攪蠻纏有一手。
加上馬家大姨在一邊說和,真心誇讚季紅霞人勤快老實聽話,不認張家可沒她活路,才讓馬母認了這門親事。
至於彩禮,馬母一張口就是二十塊錢,愛嫁不嫁。
嘿,之前那戶人家也隻說給二十塊錢,那是一錐子買賣;馬家這麼有錢,以後手指漏點也夠張家吃喝了。
當然要嫁!
當天張家人拿了二十塊錢彩禮,在馬家吃頓飯就回去了。
本來馬母就不滿意季紅霞是個村姑,見她真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大家子的飯,一天到晚洗洗弄弄不閒著,的確勤快,馬母對季紅霞態度好些。
可之後張父派原主這個親生母親,不時去馬家打秋風,可把馬家惡心的夠。
原本對季紅霞態度有所軟化的馬母,再次厭惡起季紅霞。
原主是個刁蠻不要臉的老婆子,要不到錢或者東西,就哭天抹地說女兒不孝順,嫁了個好人家卻不管爹娘,根本沒想過女兒的困難處境。
馬家要臉,隻能給了。事後所有的悶氣怒火都發泄在季紅霞的身上。
馬冬青倒是個體貼的男人,妻子的善良、付出和委屈,他都看在眼裡,他憐憫她,卻也無法改變季紅霞在馬家的處境。
畢竟根本原因還在季紅霞有個拖後腿的娘家和不要臉的老娘,隻要她還來打秋風,馬家就不能改變對季紅霞的態度。
這個世界的劇情,主要就是圍繞著馬家的老來女馬寶珠發展。
馬家有四個兒子,等到成年時,馬母老蚌懷珠,生下了馬寶珠,全家嬌寵,在缺吃少喝的年代,還養的白白嫩嫩,吃的用的無一不精致。
季紅霞嫁進門第二年,馬母生下馬寶珠,坐月子是季紅霞伺候的,馬寶珠是季紅霞哄著的。
有著原主這個極品老娘,季紅霞這麼多年也沒能被馬家人接受,就連被她一手帶大的馬寶珠也瞧不起她,對她沒有一分情麵。
六十年代,張父去世,原主再次成了寡婦,和繼子一家生活,陸續帶大了三個孫子。
直到有一天,原主被叛逆期的孫子推倒,撞傷了腰,不能再乾重活,從此成了張家兒媳嘴裡吃閒飯的人。
不提這些年原主對張家的貢獻,隻說她腰傷了後,沒有休養,洗衣做飯,養雞喂鴨,一天到晚也沒閒著。
就這樣兒媳還天天指桑罵槐,稍有不如意就罵街。
繼子跟沒看到一樣,該吃吃該喝喝,從來不管。
隻有原主從女兒家拿東西回來,兒媳才給點好臉色,過幾天故態萌發。
原主為了一時的清淨,隻好再去女兒家要東西。
季紅霞心裡苦,可她天性善良,雖然恨原主,卻也明白老娘在繼子家不好過,總是心軟的給了。
原主拿了東西走,被馬家人看在眼裡,眼見原主越來越過分,簡直要講二房私房掏空,馬家齊上陣,勸馬冬青和季紅霞離了婚,將季紅霞和她生的一個女兒掃地出門。
日後不僅沒了有錢親戚,還要再多兩張嘴?
繼子一家不乾了,轉頭找好人家,要將季紅霞嫁出去。
季紅霞不願意,她是吃過重組家庭的苦頭的,堅決不嫁。
眼見彩禮飛走,繼子一家索性將原主和季紅霞母女趕出家門,讓她們自生自滅。
沒有地,沒有房,叫她們怎麼活?
是馬冬青將她們安置了,還為季紅霞找了個工作,不時來幫忙。
直到他要再婚,說以後不來了但每月給五塊錢生活費,季紅霞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將自己對母親的怨恨都說了出來,然後跑了出去。
就算原主再無知,也知道自己讓女兒錯失了良人,心裡後悔不已。
原主更後悔的是她這次又沒有跟上去,季紅霞跳河了,連屍體都沒撈到。
孩子也讓馬家帶回去了,隻留原主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世。
大家每每提起她,都說她是傻子,為彆人的孩子,逼死了自己的孩子。
後來原主失蹤了,有傳言說她瘋了,每天下河找女兒的屍體,或許淹死了。
其實原主已經找到女兒的屍體了,隻是她選擇抱著這副屍體,一起沉寂在河底。
。。。。。。。。
白沉音看完,已經無話可說。
原主是個傻女人,是個老極品,她自私懦弱,欺軟怕硬,重男輕女,落到這幅下場可以說一句活該。
隻是可憐原主的女兒,一天都沒過好日子。
作者有話要說: 試試年代文日常生活流,為新書做個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