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鬮抓中的倒黴事沒什麼不能和皇上說的。再加上侍衛怕自己不說實話,皇上以為他很勞累,就讓他留在京城,便一五一十說了。
康熙笑得超大聲:“你真是……真是很倒黴了。好了好了,明日帶朕的旨意出發,你先歇息一日。”
侍衛笑道:“謝皇上!”
侍衛離開之後,康熙唏噓不已:“當初太子出訪時,人人都說這是苦差事,說朕派去的勳貴子弟和宗室子弟是人質。現在他們倒是不願意回來了。”
趙昌附和道:“有功勞拿,他們自然不願意回來。”
康熙歎氣:“太子一直藏拙,這次雖然遞上來一個荒謬的折子,恐怕也藏不住了。”
趙昌道:“大臣們未必相信太子和直親王有這麼強的能耐,可能隻以為廣南國太弱。”
康熙道:“安南廣南經常擾邊,兩廣總督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若廣南國弱,那曆代兩廣總督豈不都是廢物。”
這話趙昌就不敢附和了。
康熙冷哼:“能瞞多久就瞞多久吧。那些人若知太子真正能耐,恐怕就要不計代價刺殺太子。”
康熙哪不知道那群人等著太子長大,自己年老,太子和自己起衝突的時候。
他由著這些人妄想,並推波助瀾,就是麻痹這些人,讓他們等到太子羽翼豐滿,不撕破臉直接對太子動手。
雖然康熙有信心保護太子,但假如有疏漏,出現意外呢?
現在這群人雖然心裡有控製皇位繼承的想法,但還顧忌著自己與家族,不會直接謀逆。
“朕的保成真厲害。”康熙臉色陰沉了一瞬,又展顏笑道,“保清也不錯。不愧是朕的兒子。”
龍果然就要行於海,才能習得翻雲覆雨的本事。
待兩個兒子回來,他也要出海瞧瞧。
康熙閉上眼消氣了半晌,道:“傳朕的旨意,召開大朝會!”
“遵旨!”
……
幾日後,胤礽真正的家書終於到了。
這次家書,他是先交給受傷返航的海軍送往台灣,再由施琅差人送來。
康熙看胤礽這麼大費周折,明白這大概是因為出訪使臣中沒人願意回京吧。
他的寶貝兒子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特彆體貼。
這次胤礽的家書是一整個小箱子,裡麵有詳細標注著勢力分布的南洋地圖、這次軍事行動詳細情況、自己如何誘使阮氏水師來襲等事。
康熙臉有點黑。
這孩子,怎麼能以身犯險呢?
胤礽在家書中解釋,他不是以身犯險。若阮氏不窺伺大清,就不會派水師前來,他便可以與阮氏合作;若阮氏派水師,他就隻能將其圍殲於海上,並打阮氏一個措手不及。
“安南山脈眾多,陸地行軍困難,且他們在陸上修建有高牆,從陸地攻破很難。但他們海岸線極長,重要城市都在港口,大清堅船大炮,攻破城池很容易。花費五日,實在是後黎和柬埔寨太無用,兒子又不允許大哥登陸所致。”
“大哥說,第五日若他們不能合圍,便會親自率清軍登陸。謝天謝地,他們還沒有廢物到這地步。否則大哥不聽兒子的命令登上陸地作戰,刀槍無眼,受傷了怎麼辦?”
康熙無奈地笑著搖搖頭:“朕這個大兒子啊……唉,連太子都管不住他,還有誰能管住他?”
反正朕管不住,惠妃也管不住。
“海岸線極長。”康熙又歎了口氣。
他起身轉向身後,抬頭看著背後的世界地圖。
大清的海岸線也很長,且大部分海岸線上都是平原,無險可守。若對方有足夠的船隻,跨越大洋而來,大清的國門幾乎處於全敞開狀態。
閉關鎖國,隻是不允許彆人船隻上岸。可若對方直接強勢的打上門,大清真的能閉關鎖國嗎?
“大清鎮守邊疆,都是屯兵邊境。”康熙敲了敲世界地圖,“守這海洋邊境,也必須屯兵邊境。不,應該屯兵更遠的地方,不能讓戰火燒到本土。”
康熙拿起玉如意,細細描摹大清的海岸線。
大清現在東邊繁華城市,離海岸線都很近。若戰火直接在海岸線燃起,這些城市肯定會受損。
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應該禦敵於國門之外。
走出去!
打出去!
康熙的玉如意輕輕敲了敲南洋。
“交趾布政使司。”
“舊港宣慰司!”
……
“這裡曾經是前明的舊港宣慰司。”胤礽強硬著拉著還想去安南搞風搞雨的胤禔離開。
大清留了一艘汽船,讓陳廷敬等大臣協助北京來使處理安南和柬埔寨事宜後趕上大部隊,其餘船隻拔錨啟航,在蘇門答臘島的巨港停泊。
胤礽試圖用前明永樂帝時期的風光,轉移胤禔想去打仗的注意力。
胤禔穿了一個寬大的袍子遮蔽陽光。他抱著手臂道:“真他娘的熱。前明的國土這麼遠?又是永樂帝的孫子廢棄的?”
胤礽已經不再阻止胤禔說臟話。因為他發現阻止無用。
耳朵自動濾過胤禔的臟話後,胤礽道:“是永樂帝的孫子。他也是為了國計民生。”
胤礽見胤禔感興趣,趕緊給胤禔介紹鄭和下西洋的事。
其實鄭和下西洋,並非如後世所想的那樣,隻是當冤大頭到處送東西。
鄭和下西洋,其實是永樂帝對外擴張政策的一環。它為大明皇家內庫賺取了大量錢財。
鄭和在南洋馬六甲、新加坡、舊港等地建立軍事基地,實質上控製了馬六甲海峽,不斷通過馬六甲海峽對外貿易。
為了保障大明官方做生意,永樂帝進行了非常嚴苛的禁海令,以防民間和官方搶奪生意。
在這個時期,大明在南洋、甚至在整個世界都擁有海洋霸權。
可惜永樂帝不懂經濟。他為了讓大明官方做生意不準民間做生意,賺的錢抵不過稅收損失的錢。
後來永樂帝的孫子宣德帝聽內閣閣老所言,廢棄交趾、馬六甲、舊港、新加坡等明軍在南洋的勢力,不與民爭利。
胤禔翻白眼:“他傻嗎?他放開海禁,官方和民間一起做生意不就行了?又能賺錢,還能有稅收。因噎廢食?”
胤礽道:“他心是好的,隻是大明閣老不懂經濟學,而且他們特彆鄙視經商。後來他們把鄭和下西洋的資料都燒了。可惜那些寶船設計圖啊。不過咱們大清已經有了更好的船了。”
胤禔再次翻白眼:“大臣不懂經濟學,他自己不會學嗎?孫子就是孫子。永樂帝也不懂經濟,他至少知道控製海峽和港口收保護費。聽說前明中後期國庫現銀沒有超過一千萬兩的時候?”
胤礽歎氣:“是啊。好了,不說這些喪氣話了。前明逃民的代表來了,咱們一起去接待。”
胤禔道:“你去,我不去,不耐煩和這些人聊。我帶兵四處逛逛。”
這裡現在是荷蘭的地盤,但荷蘭被大清打敗了,所以胤禔認為,這裡已經屬於大清。所以胤禔決定去接收屬於大清的地盤。
胤礽道:“大哥,多帶些人,小心些,不要和他們衝突,如果他們說了什麼不好聽的話,你……”
“囉嗦。”胤禔用胳膊肘撞了胤礽一下,“哥是那麼魯莽的人嗎?放心,哥就去看看,什麼都不做。”
胤礽給納蘭性德和曹寅使了個眼色讓他們跟上,然後拉住了鄂倫岱的衣角:“你不準去!”
鄂倫岱疑惑:“為啥?”
胤礽沒好氣道:“你跟著大哥,頭鐵魯莽加倍嗎?得了,跟著孤去見前明逃民代表。”
鄂倫岱哭喪著臉:“臣也不愛聽那些人瞎叨叨。”
“孤管你愛不愛。”胤礽道,“走,這是命令。”
鄂倫岱哭嚎:“太子殿下,臣是您表叔,也是您的親戚,您不能這樣對臣!”
胤礽道:“孤的表叔太多,不稀罕。再不走,孤就讓你回北京。”
鄂倫岱立刻正色道:“走,趕緊走!”
其他侍衛都露出嫉妒的神色。
表叔了不起啊!表叔就可以和太子打鬨嗎?
嗚嗚嗚,太子的表叔就是了不起。
噶禮看著鄂倫岱的表情特彆不好看。
嫉妒!
“噶禮,你也一起去。”胤礽在腦海裡想了一圈能用的人,還真沒想到,隻能把噶禮帶上。
能處理這些俗務的人,都被胤礽留在了安南和柬埔寨。現在跟著他的,隻有年輕的勳貴子弟和一些學問很厲害的人。
噶禮立刻揚起燦爛笑容:“臣遵命!”
然後他得意的瞥了一眼鄂倫岱。
鄂倫岱:“?”
雖然不知道噶禮為什麼對自己有敵意,但這敵意,我鄂倫岱記下了!你等著瞧!
胤礽看著這兩人莫名眼神交鋒,頭開始疼了。
他此刻多麼希望常泰舅舅在這裡。隻要常泰舅舅在,鄂倫岱和噶禮都很老實,連大哥都會沉穩許多。
胤礽按了按眉角。
在南洋的前明逃民代表忐忑不安地等待大清皇太子駕臨。
當他們得知大清將要將勢力擴展到南洋時,他們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窮途末路。
這種絕望,在大清皇太子出現時,突然消失了。
大清的皇太子他他他居然有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