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過唐夭的手打算離開,不想卻叫人攔下道:“且慢,竟然是有王佐之才的荀文若,慕名久矣,竟然有緣遇上,實大幸也,請荀郎君留下,與我們一道討論天下時勢,我們也想見識見識王佐之才的荀文若當不當得起此等評價。”
果然吧,這樣的宴會套路便是如此。
荀彧道:“王佐之才,不過是旁人一句謬讚,諸位竟然當真了。”
可惜就算聽到他們說出這樣的話,荀彧還是不想跟他們有什麼過多的交流,本來嘛,出來就是聽聽看看最好,與人鬥氣,他是還沒成年嗎?
年少的時候或許還會想爭一爭,為了荀家,也是為了揚名,但是名既然揚了,想借他來揚名的人,不好意思,荀彧並不想配合。尤其在天下紛爭即將四起,而他還沒想好接下來的路如何走的情況下,荀彧更不想!
唐夭能感受到荀彧心情的低落,從進冀州後一直都低落的心情,令唐夭不知該如何勸的好。
“荀文若,你是不敢嗎?”一看想切磋的意思荀彧並不想配合,有人大聲的質問,荀彧答道:“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老,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話一落下,一眾想為難荀彧的人都答不上話了,看他們迫不及待想跟荀彧相爭相鬥的樣子,這是全然把人的告誡棄之不管?
唐夭默默為荀彧點個讚,看看吧,看看好了,就這樣一句話就能把人打退,看他們還敢不敢起心想為難荀彧。
“君子所戒,我等尚年少,與荀郎君相邀,若能再得荀郎君指點是我們的福份。”可是總有那真心求教,而不是一心隻想爭個輸贏的人,一個十四五歲的郎君站出來,衝著荀彧作一揖,真心的求教。
“彧不才,未能為師,不敢言教。”然而不管是來硬的還是來軟的,荀彧是軟硬不吃,此時牽著唐夭的手,“告辭。”
半點沒有想留下的意思,就是有人想叫住他,如何能叫得住。
唐夭回頭看了一眼,隻見那群人衝著荀彧指指點點的,不知是不是在說荀彧過於高傲。
可是作為名士哪一個沒點脾氣,荀彧隻是不理人算是什麼問題?想請教,天下的名士何其多,難道是個人上來說幾句軟話,名士就真的會與他們談古論今,讓他知道天下遠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唐夭晃著頭想著自家伯父的樣子,能入自家伯父眼裡的人太少,因此到了最後,把唐伯父說成目中無人的傳言傳得沸沸揚揚。
可是與唐家相交的人都知道,雖說唐伯父性子古板了些,卻是一個嚴謹的人,他願意教導於人,先看人的稟性,其後才是學問,用唐伯父的話來說,一個人的稟性比他的學問更重要。
“還好沒帶律兒來。”唐夭感覺氣氛有些尷尬,提了一句唐律,荀彧道:“最近還是讓律兒在家中讀書,我們荀家的藏書不少,律兒可以慢慢看看。有一些或許唐家沒有。”
讀書好,讀書知理明事,不像剛剛看到的郎君們一樣跑出來惹事生非,讀書再好不過。
在一個人的性情未定之前,就得讓人多讀書,而少與那些心性不堅,不知何為黑白的人交往,對大家都不好。
荀彧拉著唐夭的手,走在一旁的路上,若是遇著人便見禮,一般的時候還是兩人在一起說話。
宴會就在荀彧有意避開的情況下結束了,隻是在袁紹的府門前碰麵,荀攸心情不錯,可是荀諶卻一臉的不悅。
唐夭隻當作沒看見,反正荀諶不管為何不悅總不會當著她的麵發作,眼下更是在旁人的府門前,有什麼不悅都不會說出口的。
“友若,文若,公達,改日再登門拜訪。”袁紹倒是客氣的親自來送,可見對荀彧和荀攸的看重,荀彧和荀攸都隻是淡淡不失禮節地朝著他一笑。
人就這麼離開。才到府上,荀彧朝著唐夭道:“你先回院裡。”
荀諶在後麵黑著一張臉的走過來,唐夭應著一聲是,朝著荀諶福福身離開,荀諶就算再有怒意都沒辦法朝唐夭發作的,又不是唐夭的錯。
等唐夭離開,兄弟二人進了府裡,荀攸本該回自家去,但暗看情況兩位叔叔要吵架呢,怎麼樣也應該跟著去看看,不能真讓他們吵起來。
荀攸摸摸鼻子死皮賴臉地跟上去,而荀諶一進門立刻衝著荀彧開口道:“為何拒人千裡之外?”
“為何兄長認為我不應該疏遠?”荀彧以反問,荀諶道:“袁侯爺出身名門,素有愛才之名,與我們是一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