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穆曾經回答過一個相似的問題。
先師曾發問,莊周夢蝶,蝶夢周與?周化蝶與?
薑穆給過一個答案。
“萬物感受自己而真實存在。”
對於世界之外的生命,他們或許隻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名詞。但在世界之內,他們真實存在於此。
真實的,有著完整生命和感知的人們,從不質疑自己的存在。
就算是書中人知道了此生經曆隻是一本書又會怎樣?
人們更關注眼前的真實。
何況,誰又如何斷言,對於被描繪的生命,那些文字,到底是命運之前未來的預言,亦或是真實發生過後留下的文字記錄呢?
每一個文字,每一段夢境,每一個選擇,都將化分為不同的天地。
這個世界充分說明於此。
……
書店門口貼著最新的幻想著作的宣傳。
《Narnia》
度萊爾的目光還是非常不錯的。
《納尼亞》被後世文壇評為,從文學性而言,可與《魔戒》並肩的,魔法幻想中的傑作。
兩部作品幾乎在同時完成,因而不免被眾人評頭論足比較高低,但令人感動的是它們的作者在他們的一生中卻維持著長久的友誼。
大多數的世界裡,納尼亞與魔戒都在約五十年代時出版,隻是由於這個世界思維對於現實產生的額外的影響——譬如說衍生世界——夢境,包括書籍有可能的對於所處現實的融合,相關機構對魔幻題材的審查就更加嚴格一些。
這致使這部著作在這裡延遲了十七年才發表。
與魔戒不同,納尼亞傳奇的受眾更偏向青少年。
它的作者CS.劉易斯被稱為20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學者,傑出的批評家,也是公認的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基督教作者之一。他畢生研究文學、哲學、神學,尤其對中古及文藝複興時期的英國文學造詣尤深,堪稱為英國文學的巨擘。
納尼亞傳奇終章方一出世就受到了極大的讚譽。它以出色的想象力,沉著的筆法,寓言般的引導,童話般的趣味,而受到幾乎全年齡段的歡迎。
幾乎沒有人例外。
稚子年幼純質的天真童心,總不外是存在於所有天地之中,一抹獨一無二的亮色。
出了書店時,薑穆的手裡就多了一套。
街頭的銀雀嘀哩嘀哩鳴叫了兩聲。
薑穆停下腳步,微微詫異。
“埃爾德蘭?”
銀雀在枝頭歪歪頭,朝他蹦蹦跳跳叫了一會兒。
薑穆拎著手提袋,倚著街頭風中落木蕭蕭的老櫸樹的低語中停下了腳步,若有所思。
人物誌中很明確的寫有埃爾德蘭的資料。
他本人對於超常有著驚人的敏銳感知,正因如此,他才得以在危險遍布的任務中一次又一次存活下來並一步一步晉升。
但之後埃爾德蘭在一次任務中將因為某些尚未可知的原因叛逃出□□,自此基金會方麵失去這位要員蹤跡,推測去向是致力消滅超常存在以保人類免受異常事物侵害的全球超自然聯盟。
薑穆瞥了眼自己身後基金會調查員們時常來來往往假裝自己是路人的那些角落。跟著他在倫敦也遊走了不少日子,他們的人數也沒怎麼減少。
一年來的被調查之中,薑穆有意避免去使用超出現代科學的力量。
但說來也奇怪,如同埃爾德蘭一般慎重,他本不會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繼續質疑希賽爾的身份。
薑穆想了想,還是覺得先送幾分情報過去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更好。
雖然薑穆並不擔心埃爾德蘭對他本身存在的意見,但是,對這類意見,薑穆的態度是,能避免則避免。
……
8-21日。
"南太平洋附近異常有活動痕跡。"
8-22日。
“生命活動現象增強,衛星探測該異常進行了位置改變,建議重啟調查。”
8-23日。
"移動速度加快,該生命體正在向北前進,預測將在24日淩晨三點到達美洲,通知附近分部儘快疏散沿海群眾避難。"
8-24 02:00
"警報警報!該生命體速度異常!該生命體速度異常!請執行應急預案!請執行應急預案。"
刺耳的警報聲在整個研究所裡回旋,如鮮血一般的紅光旋轉時令人有些頭暈目眩。
"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事!"有人問。
原本顯示在正廳巨大的屏幕上的,隱藏在深海之中的黑色的魔影,此刻空蕩蕩的。
隻有代表著深海的淡藍之色。
不妙的預感在每個研究員的心裡升起。
"這是……什麼意思?"
監測員喉嚨有些發乾,死死屏幕上盯著那塊靠近大陸的,已經消失的黑色陰影,“這意味著,它有可能已經登上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