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林家鬨劇
上有陸母護著, 旁有陸泓謙守著,林芳這個年過的舒心,快意, 而林家則不同了。
往年人多吵吵鬨鬨還不覺得,今年猛然林芳遠嫁,林小弟在部隊, 林慧也養傷回不來, 林家偌大的院子裡就顯得格外冷清。
出嫁前林芳留下的那筆彩禮錢終究成了一個引子, 平底起驚雷,林家最老實可靠的兩口子林大哥林大嫂突然撂攤子了。
原來林芳出嫁沒兩天,林家就因為分錢不均爆發了一場婆媳妯娌大戰,轉頭林大嫂就抱著孩子回了娘家, 林母置氣一直不讓林大哥去接,可一連半月過去,林大嫂連一點回來的意思也是也沒,林母就有一些犯嘀咕了, 尤其大孫子浩浩每天眼巴巴問她, “娘怎麼還不回來,她是不是帶著妹妹不要我了?”
眼見大兒子一天比一天沉默,大孫子一天一天的喊想娘, 就連老頭子也頗有怨言, 最終,林母妥協了。
忍著怒火低頭後退一步,主動讓林大哥去了劉家一趟,可,人沒接回來不說,林大哥還被打了出來。
林母那個氣呀, 恨不得跑劉家門口罵一頓,可對上越來越沉默的大兒子,林母的埋怨越來越說不出口,隻是心底越發恨林大嫂的拿喬,就等著接人回來後好讓人好看。
可,一天,兩天,三天……
一趟,兩趟,三趟……
林母等啊等,等得天都冷了,等得天天洗菜喂豬手都凍腫了,也始終不見林大嫂的身影。
倒是林大哥,冬日裡本來地裡活也不多,林大哥就帶著兒子隔三差五的往嶽家跑。
劉家兄弟幾個在縣城裡開了個飯館,臨近年底正是忙碌的時候,後來林大哥更是一大早就趕過去,窩在店裡給人端茶跑堂,氣得林母心底直罵她是給劉家生了個兒子。
一直到年二十九,劉家關店回村過年,林大嫂才大包小包的隨林大哥回了村,一同前來的還有林大嫂的親娘親爹和親哥親嫂子。
要知道劉老太太那張嘴可不饒人,上來拉著林母就是一頓夾槍帶棒的賠禮道歉,可沒把林母氣得夠嗆。
最可恨的是她受劉母磨難,林大嫂作為兒媳就冷眼看著,全程就繃著個臉,連一句軟盒話也沒,林母看著站得穩穩當當的林大嫂,氣得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偏旁邊劉老太太生怕林母不夠上火,拿拳頭不輕不重的捶了自己閨女兩下,也不知道是真話還是故意氣人,
“親家多擔待,我家這閨女從小讓家裡寵壞了,你說,兩口子過日子哪沒有磕磕碰碰的,就是牙齒還有咬到嘴皮子的時候的呢。”
似乎說到話頭上,長歎一聲,對著林母半是吐槽半是感慨道,“現在這些孩子也不知道和誰學的,有點不如意就嚷嚷著離婚不過了,你說說這不是好日子過多了作得慌麼。”
“這些日子,翠芬在家,我和他爹也說她了,現在人回來了,您要打要罵都彆客氣。”
劉母說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語重心長,堵得林母胸口抽抽直疼,好的賴的全讓劉母一人說了,她還能說什麼。
你們劉家留著自己閨女生生住了那麼多天,現在興師動眾的過來給自家閨女撐腰,她能說個屁的重話。
想發火又沒道理,憋著自己難受,越想越氣,林母生生氣得一佛出竅而佛升天。
旁邊劉家嫂子好似一點看不出林母臉色不好,上下嘴皮子一個,又是吧噠吧噠一通火上澆油,
“嬸子,說句不中聽的,也就是我家小妹脾氣好,要是換我,嫁進家裡當牛做馬那麼多年,錢管不著,還要倒貼著養彆人,這日子我早就不過了。”
就林大嫂這動不動回娘家還叫脾氣好,林母一個大喘氣,人差點沒背過氣去。
一旁的林大嫂本來還忍著,現在聽著嫂子這話眼淚都要下來了,她想想嫁過來這麼多年的委屈,越想心底越堵得慌,背著臉就開始無聲的抹眼淚。
眼看親娘一哭,浩浩丹丹兩孩子也跟著哭,院子了除了她們娘幾個的哭聲,氣氛一時沉默了下來。
旁邊林父臉都燥得紅通通的這把年紀了,都是當爺爺奶奶的人了,被一個外人小輩子指著鼻子說林家苛待兒媳婦,林父一口煙嗆住,心肺差點咳出來。
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眼看劉母他們說的差不多了,劉父才拉著林父收尾落音,
“親家,有句話我倒想問問你家建國,當初我把閨女嫁進來,可不是把她送來給人作賤的,你要是真覺得翠芬這孩子哪做的不好了,你就說一句,今我就把她們娘仨帶回去,我們劉家不是養不起他們娘幾個。”說到最後,劉父的臉都板起來了。
這哪裡是在問話,這分明是一副鬨離婚的架勢???
林母看一眼不像說笑的劉父,慌忙的抬眼去看林大嫂,可林大嫂隻摟著孩子低頭抹眼淚,一句反駁話也沒。
林母一頓,這難不成劉家來真的,林母看看不說話林父,人這會兒徹底慌了,她隻是想拿捏兒媳婦,又不是真的想讓大兒子兩口子散了,林大嫂這個大兒媳雖然她嘴上常說這不好那不好,可真要是論起來,她知道這家兩個兒媳婦裡還是林大嫂更靠譜一些。
林母慌了,就連林父也不得不認真起來,頭一次認認真真的審視了家裡的幾個兒子,小兒子在部隊先不說,二兒子看現在這樣,以後小兩口肯定得進城,他們老兩口養老還是得看老大兩口子。
要是老大真離婚了,再娶個啥樣的不說,但這心底怨氣肯定是不少的,可要是縱著劉家意思,林父明白,不止林芳留下的那筆錢,就是以後,他和劉母都不能再多偏袒二兒子一分一毫了,不然……
林父歎氣,他知道,劉家,甚至大兒子,今天都是在等他一個態度,偏心了那麼多年,林父閉了下眼,一雙閃著精光的眼直接對上劉父,
“親家說笑了,咱都這把年紀了,不就想著孩子過的好,建國這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回頭您要打要罵咋都成,可彆說這話,回頭彆嚇著倆孩子了。”
林父對著浩浩招招手,下了決心,“浩浩開年大了也該上學了,回頭讓建黨找人問問,下半年開學去城裡讀書去。”
這老頭子是瘋了不成,林母急了,他們又不是城裡戶口,這送個孩子去城裡上學得費多少錢,而且家裡錢她還要給建黨買房子呢,她還想以後去城裡住樓房呢,林母急的直朝林父使眼色,林父沒有搭理,隻樂嗬嗬的和劉父說著話。
旁邊林二嫂的臉色也沉了下去,之前好不容易說太難過林母去城裡買房子單住,現在看來是泡湯了,看著氣勢洶洶的林大嫂一家,臉色一甩,直接不管不顧的摔門出去了。
不說劉母幾人的臉色,林父的臉色是徹底黑了,這個兒媳婦是一點不在意他們這當公婆的臉麵。
林父深深的看了一眼房門,拍板定音,“親家放心,明年我一定把浩浩這孩子送城裡讀書去。”
劉母暗暗舒一口,朝林大嫂使了個眼色,又開始笑眯眯的拉著林母嘮家常。
林父當眾撂了話,林母也不敢再折騰大兒媳婦,可這回林大嫂固執上了,大過年的也沒給個好臉色,整天耷拉著臉,活也不乾,衣服也不洗,林母說她兩句,抱著孩子就要回娘家,簡直沒把林母氣個半死。
林家過了一個詭異而又安靜的新年。
林慧受傷回不去,林小弟也遠在部隊,剩餘,林芳也明確說不回去
所以,這大過年的,哪怕林家今年又娶了個新媳婦,對比往年,也顯得格外冷清。
靜,格外安靜。
一桌人各吃各的,連倆孩子都察覺什麼沒出聲,大過年的,一個個連個笑臉都沒有,活像奔喪似的,林母心梗的差點沒把手裡的碗摔了。
一頓吃了不到半個小時,林大嫂顧著倆孩子吃完,嘴一抹,“娘,丹丹這兩天有點著涼,我先帶著回屋喝了藥哄著先睡。”
前腳林大嫂剛走,後腳林二嫂看著著這滿桌子的碗筷杯碟,臉就耷拉了下來。
本來最近林大嫂回娘家的這個月裡,因著煮飯喂豬喂雞鴨的事,林二嫂與林母有些置氣,這會兒林大嫂回來了,居然轉了性,隻管自己房裡的一畝三分地,林二嫂就開始不高興了。
碗筷一撂,氣鼓鼓的也躲回了自己屋裡。
“你看看,她這是什麼態度!” 林母氣的把碗放桌上用力的一摔,語帶不滿。
要不怎麼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林大嫂回去這一個月,當滿滿當當數不完的活計全落在自己身上,林母才知道林大嫂的重要性,一大家子的衣裳鞋襪,後院的幾頭豬,圈裡成群的雞鴨,一日三餐,廚房裡的醃菜醃蛋,油炸的麻葉魚塊,每天腳不沾地的忙。
林母每天想著林大嫂的好,偏偏看著大兒子一趟一趟的空手而歸,心裡不是不失望的,大兒子心底有氣,老頭子也怨她,就連老二也說她不對,林母真是心裡苦的和泡了黃連水一樣。
這會兒人回來了,林母也不太敢太招惹人咬著牙,心底有氣也隻能咬著牙忍了,雖然劉母還過來村子裡走了那麼一遭,林母更不能讓左鄰右舍看她笑話了。
隻是林大嫂就算了,二兒媳婦這是乾什麼,她累得腰酸背痛,讓她乾點活咋了,還給她使臉色。
“好好的日子不想過了,想造反是吧。”
“娘~” 林建黨愧疚又哀求的喊了一聲林母。
“怎麼著,感情我這是請了個祖宗回來啊,連說也不能說啊!”
林母一向用乖了這種手段,他就代表著林家的風向標,指示燈。
往日裡,但凡林母對誰說一句不滿,全家都是齊齊幫著林母指責人,但這會兒滿院子除了林母震耳欲聾的怒吼,沒有一個人接茬。
倆孩子早就讓林大嫂帶進了屋,長椅上,林父吧噠吧噠的抽著煙,林大哥坐在一旁門檻上低頭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