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冰涼的身子暖和起來,不再不頭暈腦脹,鼻塞無力。鎮上大夫束手無策,縣城大夫卻藥到病除。
聽說臨南縣很大,很繁華,顧馳還沒有出過鎮,等他長大後,一定要去縣裡看看。
天越來越熱,人們換上了薄衣。大丫、二丫和大寶整日拎著小竹籃挖蚯蚓,煮熟剁碎之後喂給家裡的小雞,這可是一家人的營養來源。顧家人多,因此雞蛋大多進了他們嘴裡。
地裡的麥子種上了,各種蔬菜也撒下種子,桃樹的花謝了,上麵掛著一個個青澀的小果子。
大寶這個調皮的,站在凳子上麵偷偷摘下一個,咬上一口,哇的一聲,小臉皺成一團 ,好酸,大家看著他有趣的樣子不禁笑出聲。
“爹,娘”,顧馳開口,連續三個療程,如今他的身子好轉,不用整日拘在屋裡。“我想明天開始去書院。”
顧父輕敲幾下石桌,“想去就去,要是哪裡不舒服了,一定要趕快告訴夫子。”
顧母隱隱有些擔憂,但未說話,兒子急著去書院她是知道的,這讓她如何阻攔?
以前的書袋怕是小了,今晚熬夜再給他縫製一個。那個竹編的書箱,放東西正是合適,趕快拿出來清洗一下。還有明日要穿的衣服,剛好新做的那件還未上身,穿上正好。
第二天一大早,顧父和顧馳一起去鎮上。顧母早早起來攤了幾張雞蛋餅,裡麵加些醬菜,用油紙包著,路上吃正好。葫蘆裡麵也裝了熱水,還特意在自己兒子的葫蘆裡放了蔗糖,補充些力氣。
顧爹背上的竹筐裡放了幾條肉乾和青菜。
不過這些並不是給夫子的。本朝不同以往,聖上提倡讀書,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不再像以前一樣束脩六禮,無一不少。特意發布公文規定,入學讀書隻需要繳納銀錢即可。
至於這些吃的,則是因為顧馳家離得比較遠,書院有專門管飯的地方,每月繳些銀錢,但是沒有油水。因此顧父特意帶些肉乾和青菜 ,給那做飯的掏上一些錢,顧馳就可以每頓吃到肉菜了。
書院很大,穿過正門進去,青石板兩旁各種青翠樹木,正中央是個小花圃。左邊的三排房子是讀書的地方,中間用來夫子辦公待客,右麵幾間房子則是吃飯的地方。而書院的夫子則住在後麵,離得比較遠,穿過一個月洞門才能進去。
本朝之前,隻有縣和府裡才有官學,地方一般都是私塾,但是規模小、束脩高,大部分家庭都沒錢入學。
而聖上為了改變這一弊端,在各地乃至鎮上建立書院,地方孩子讀書不用再去私塾。求知書院是鎮上最大的書院,還有很多優秀的夫子,因此周圍的村子都把孩子送來。
書院基本劃分三個階段,幼學兩年,主要是識字啟蒙,學完三字經千字文等還有算學這些基礎知識。中學三年,則是背誦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並深入了解,算學難度也加深。
最後一個階段,則是不斷複習鞏固,做大量的題目來應對縣試、府試。這個階段也是最困難的,主要依靠自己學習,並沒有規定具體學年,隻要沒有通過院試就可以繼續學習。
顧父和顧馳來到夫子辦公的地方,許是其他夫子有課,裡麵隻有一位夫子。顧馳上前,把自己情況說了一遍。
那位王夫子有些為難,“之前教導你的那位夫子離開了,我們也不知道你的進度。要不你繼續從幼學學起,你之前入學的時候也隻學習不到兩個月,打好基礎才是關鍵。”
顧父有些著急,自己兒子都十歲了,幼學的東西他早已熟練。
顧馳仍然不急不躁,麵帶笑意和王夫子商量,“夫子,學生雖在家休養,但仍不敢懈怠,幼學的內容早已熟練,中學的也學了不少,學生想要進入中學。”
王夫子沒好氣瞪他一眼,看著挺有禮貌,怎麼就愛說大話。
自家在家學習,還熟練掌握?村裡的學生入學時大字不識,最簡單的算數還要扳著指頭數。中學的四書五經更是深奧,絕非一個隻讀過兩月書的十歲孩童可看懂。
就連他帶的中學的學生,是書院最優秀的一批,入學三年多,四書五經也隻是學個囫圇吞棗。
天才孩童他聽說過,但從未見過,教書育人幾十年,遇上一兩個便是極其幸運,更何況在一個小小鎮上,如若隨便一個學生就是天才,那求知書院早就天下聞名了。
王夫子好心勸他,“你未打好基礎,對以後學習不利,聽夫子的話。”
顧馳仍是微笑回答,“學生不敢欺瞞夫子,願請夫子檢查。”
這下子王夫子更加臉色不好,真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以為讀書是玩泥巴呢,哪裡斷了還能接上,想從哪裡學就從哪裡學。
桌上恰好放著一本《大學》,他掀開一頁,“你既如此堅持,那我就考你四書的內容,如若答不上來,就去幼學讀書。”
顧馳乖乖應下,顧父在一旁有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