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華拉著鄭娟的手,一臉關心的問。
鄭娟道:“是我沒注意,情緒起伏大太大,動了胎氣。”
王重笑著補充道:“醫生說沒什麼大礙,這在孕婦裡頭算是比較常見的,打了點葡萄糖,好好養幾天,靜心安神,多多走動就行了,藥都不用吃。”
李素華徹底放下心,語重心長的叮囑道:“娟兒啊!你雖然是過來人了,可這生孩子的事兒,可不是有經驗就夠了的,凡事兒還是得多小心著點。”
“媽!我一定小心。”鄭娟鄭重的保證。
雖然現在醫學條件好,技術先進,可每年因為難產而亡故的孕婦仍舊存在,女人生孩子,還是一樣半隻腳踏在鬼門關裡,可馬虎不得。
事關孩子,鄭娟可不敢大意。
“對了媽!有個好消息!”王重端著一盤切好的凍梨走過來。
“什麼好消息?”李素華還舍不得把鄭娟的手放開。
王重道:“光明的親事有眉目了。”
“哦?”李素華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大喜過望:“真有眉目了?”
“就是你說的那個小黑山村的姑娘?”
王重笑著道:“那姑娘叫張巧兒,父母早逝,家裡也沒彆的兄弟姐妹,就她一人,是老支書的堂侄女兒,吃百家飯長大的,是個勤快能乾的。”
“娶媳婦肯定要娶賢惠能乾的,那姑娘有啥要求沒?”李素華一問就到點子上。
王重道:“要求倒是沒啥,人家姑娘就是擔心進了城不適應,鄉下的生活習慣和城裡到底不同。”
“這有啥,多待上一陣子,不就適應了。”在李素華看來,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既然人家姑娘對咱們光明也滿意,那就趁早把這事兒給定下來,光明也老大不小了,是時候成家了。”
“到時候再多要個孩子,也算是對九泉之下的老姐姐有個交代。”
說著李素華就感慨起來。
光明臊的不敢接話,嘴巴閉得緊緊的,努力把自己當一個隱形人。
李素華和鄭母還算熟悉,尤其是知道鄭家的情況之後,對於善良的鄭母,李素華是打心眼裡佩服。
一個孀居多年的寡婦,孤身一人,養育著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女,含辛茹苦,數十年如一日,也不曾抱怨。
“老姐姐生前也沒啥彆的指望,就盼著你們姐弟倆都能找個合適的對象,幸福安穩的過一輩子。”李素華拉著鄭娟的手,看著坐在她對麵的光明,神情間滿是關切和回憶。
光明既感動,又有些害羞。
“秉昆,既然有眉目了,那就可以提前準備了。”李素華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新房你們是怎麼打算的?是就在這兒呢?還是回太平胡同?”
“我和娟兒肯定是希望在這兒了,不過這還得看光明的意思!”說著王重就把目光看向光明,詢問他的意見。
光明雖然還有些不好意思,可涉及到終身大事,還是迅速靜下心來思考了一陣:“我想在太平胡同。”
“在太平胡同也好!”
李素華本來還想勸一勸,畢竟這兒是新房,可看著光明堅定的神情,想起那故去的鄭母,便也點了頭。
“正好,這幾天沒事兒,我過去把房子重新修繕修繕,貼上牆紙,”王重說道。
孫趕超兩口子早在八零年夏天的時候就從太平胡同鄭家的房子裡搬了出去。
“要是順利的話,寒假結束之前,就把婚事兒給辦了。”
說著王重還笑著和光明說道:“正好,姐夫也能喝一杯你的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