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皮島求救(2 / 2)

丁醜下城之後,朝鮮王國與建奴簽署了以下的協議。

1、朝鮮王國斷絕與大明帝國的宗藩關係;

2、朝鮮王國成為大清帝國的藩屬國;

3、朝鮮國王李倧的兩個兒子李溰和李淏被大清押為人質;

4、朝鮮王國每年向大清帝國進貢。

5、朝鮮王國不得大量修建防禦工事;

6、大清帝國攻打大明屬土皮島,朝鮮應該出兵出船相助。

建奴心滿意足之後,撤兵,並從朝鮮擄掠了幾十萬的人口,押回盛京為奴。

崇禎十年二月,建奴從朝鮮班師回朝,皇太極命令碩托和“三順王”乘戰艦五十艘。

並攜帶紅衣火炮十六門,再次進攻皮島,同時,由朝鮮派部隊協助作戰。

皮島守將沈世魁指揮明軍拚死頑抗,用火炮打退清軍多次猛攻,激戰一個月,清軍沒有任何進展。

皇太極見久攻不下,又派阿濟格帶領1000多八旗精銳前往支援。

阿濟格在清軍將領中,素以攻堅見長,但不擅水戰的他,麵對皮島同樣計無可施。

目前雙方正在對持,建奴隨時都會向皮島發起攻擊,現在皮島被圍困軍民急缺糧食和支援。

聽完李芳的介紹,朱慈烺回想起曆史上大明丟掉皮島的經過。

整個島上軍民一心抵抗建奴,最終失敗被屠殺數萬軍民,總兵沈世魁把家人送走後,返回皮島繼續指揮作戰最後被殺!

因為建奴篡改曆史,我們很難看到皮島之戰的悲壯,更看不到皮島軍民到底擊殺多少建奴八旗的記錄。

有人從朝鮮曆史上看到皮島之戰始末,今天我們來簡單說一下。

談及明末清初的曆史,毛文龍、東江軍和皮島是逃不開的關鍵話題。

東江三百明軍不敵三個滿洲婦女,還經常殺良冒功?

看看他們多會黑毛文龍和東江軍,三歲孩童都不會相信。

皮島之戰看似建奴占據優勢,其實建奴八旗打得並不順利,甚至傷亡慘重!

崇禎九年,距離毛文龍被誅殺已過去了七年之久。

建奴鐵騎再一次長驅直入,踐踏朝鮮的國土。

而這次,建奴再不用考慮毛文龍的威脅,將李朝與明帝國徹底剝離。

至此,明帝國唯一能牽製滿洲的,僅剩下孤懸海外的東江皮島。

而此時的皮島,在經曆了毛文龍死後一係列動亂後。

其精兵良將所剩無多,而軍民之數亦不複巔峰時的數十萬之口,實力大不如前。

反觀建奴方麵,在逼降朝鮮後,得到了朝鮮水師的協助。

加上之前三順王的投靠帶來了造船技術和大批優秀的炮兵和重炮,極大加強了建奴的海戰和攻堅能力。

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作為毛文龍時代的皮島將領,他們對皮島地形情況可謂是了如指掌。

天時地利人和,儘在建奴一邊,如此大好局麵,正是一舉鏟除皮島這個心腹大患的大好時機。

於是,皇太極命貝子碩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軍攻打皮島,以絕後患。

此時的皮島明軍,由總兵沈世奎領導,總計兵力17090人,同時還有數萬的民眾。

總兵沈世魁標兵一萬二千,來援金總兵標兵六百六十,天津衛董遊擊兵一千七百,登州王遊擊兵二千,栢副將,劉副將,吳三化兵二百八十,吳參將兵四百五十。

建奴方麵有貝子碩托鑲紅旗五個牛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率麾下全軍並紅衣炮十六位。

第一波攻島部隊約有15000到16000左右,水師方麵有朝鮮戰船50艘加上三順王手下的各種小船。

在裝備上,16門紅夷炮的火力已遠遠超過皮島明軍。

同時還有朝鮮水師和鳥銃手的支援,建奴八旗更是以衝鋒陷陣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