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出征(2 / 2)

在這種緊迫局麵下,山海關防區進一步擴大,山海關向東與遼東鎮進行聯防,所構築的防線就是著名的“關寧錦防線”。

關寧錦防線以錦州為先鋒,寧遠為中堅,山海關為後盾,它以寧遠為分界點分為南北兩端。

自山海關至寧遠的南段又稱關寧防線,主要為原遼東鎮南路堡寨,除山海關城外,尚有中前所城、前屯城、沙河中右所城、中後所城等重要的軍事城堡。

有了這條防線,山海關就有了一定的保護,這種縱向深入的防線,很好地借助遼東地區多山脈的特點,共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圈。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對這條防線恨之入骨,以至於多次要繞道行軍至長城中段,從太原入侵明朝,大大增加了建奴進軍的軍事成本。

山海關除了陸地上的軍事設施,海麵防禦更顯得尤為重要。

山海關防區南瀕渤海,萬裡長城自山海關老龍頭入海。

山海關既是長城防禦體係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明朝海防的重要關口,這在長城防禦體係中是獨一無二的。

可千萬彆小看了這個海麵防禦,有許多陸地上辦不成事情,它卻可以做到。

例如,山海關通過海防控製了海上交通,實現對關寧錦一線人力與物力的運輸,可以作為後勤保障。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在古代那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遼東戰場環境其實是非常惡劣的,在遼東對戰,拚的就是後勤。

為何建奴屢次進攻山海關都不得?很大原因就是後勤無法及時跟進;而反觀明朝,物資通道相對順暢,全因海陸通道的開放。

山海關防區其實是一個聯動的整體,並不僅僅隻有山海關和長城,其與周邊勢態的聯結,成為遼東地區明軍最大的依靠。

朱慈烺和崇禎父子二人足足在山海關前停留半個時辰之久。

朱慈烺在回想吳三桂的叛變投敵,以及李自成和吳三桂建奴一片石大戰。

至於崇禎太上皇心裡在想什麼,隻有他自己知道。

也許他把這次遼東之行當做一次可以立功的旅行,也許他在想建奴為何無法攻破山海關……

數萬將士都在仰望站在高高戰車上一動不動的神武皇帝。

對於神武皇帝身邊那個身穿黃金戰甲的大將,除了護國軍幾位統領外,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居然是崇禎太上皇。

突然崇禎太上皇興致大發,回頭對朱慈烺說道:

“讓人備馬,父皇要騎馬入關!”

“啊……”

對太上皇突然蹦出的這句話,朱慈烺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頓時被打一個措手不及。

他不想讓太上皇騎馬,也不知道太上皇是否會騎馬,他?來一個出身未捷先落馬!

見神武皇帝沒有搭理他,崇禎急忙又低聲補充一句:

“不必擔心,父皇也算馬上皇帝,隻是一直沒有機會展現而已!”

朱慈烺一臉無語的看看太上皇:

“真的?”

太上皇伸手一拍胸前戰甲笑道:

“當然,父皇騎馬射箭十發五中……”

崇禎太上皇這句話,,差點讓朱慈烺笑噴,十發五中還敢拿出來顯擺!

不過想想,崇禎太上皇還算老實,他並未說百步穿楊,不然誰敢讓他親手射兩箭以辯真假……

朱慈烺不再猶豫,對嶽洋一揮手:

“嶽洋,備兩馬!”

“遵旨!”

嶽洋領旨,立即命人牽來兩匹寶馬良駒。

崇禎走下馬車,隨後飛身上其中一匹戰馬,以他上馬的姿勢來看,朱慈烺知道太上皇沒有說謊,他真的會騎馬!

老子已經上馬,朱慈烺當然不甘人後,他接過嶽洋手中戰馬韁繩,隨後一個優雅飛身跳上馬,父子相視一笑並排進入山海關……

山海關總兵府

朱慈烺坐在主位之上,崇禎太上皇坐在他的身旁,眾將立即上前拜見:

“薊遼總督孫傳庭,參見陛下,參見太上皇!”

“宣府總兵楊國柱,參見陛下,參見太上皇!”

孫傳庭和崇禎很熟,他也知道太上皇跟隨禦駕親征之事,所以看到太上皇急忙上前施禮。

楊國柱乃是鎮朔將軍,又是宣府總兵,崇禎曾召見過他,當然能一眼認出太上皇。

認出太上皇後,楊國柱微微有些吃驚,他不知道神武皇帝收複遼東之戰,為何要帶上太上皇。

不過有些事根本不用他一個總兵去瞎操心,他隻要鉚足勁殺建奴,就是對神武皇帝和太上皇最好的報答!

孫傳庭和楊國柱輕描淡寫一句,參見神武和太上皇。

卻讓山海關總兵馬科等人,驚訝的瞪大眼睛。

怪不得此人一直跟在神武皇帝身邊寸步不離,誰能想到他竟然是崇禎太上皇!

山海關總兵馬科愣一下後,立即上前拜見:

“山海關總兵馬科,拜見陛下,拜見太上皇!”

……

隨後神武軍統領周遇吉,虎賁軍統領黃得功,龍騰軍統領孫應元,虎豹騎首領曹變蛟等人,一起上前拜見神武皇帝和太上皇。

在他們之後,還有夜不收大隊長李芳,神武軍龍營主將閻應元,虎營主將張書廷。

另外還有白杆兵馬祥麟,秦軍李壽挺,虎賁軍賀豹,虎賁軍燕雄鷹,虎豹騎虎大威,虎豹騎猛如虎,王廷臣,賀人龍,高傑等等將領……

這些大將們長相各一,但個個盔明甲亮威風凜凜。

他們一起上前參見神武和崇禎時,現場頓時發出一片甲胄鏘鏘作響的聲音,讓太上皇又是一陣暗暗心動!

對朱慈烺來說,帥堂上站的滿滿當當全是有名大將,其中不乏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但崇禎卻隻聽說其中一小半名字,比如護國軍四大統領,還有虎大威,猛如虎,賀人龍等人。

絕大部分將軍名字,崇禎卻從未聽說過。

他低聲問自己的皇兒:

“皇兒,如此多大將到來,不知此次明軍總兵力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