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倒黴的多爾袞(2 / 2)

不知不覺中,皇帝已經成了光杆司令,手裡沒兵,隻有若乾太監,所以文官不聽他的,將門不聽他的,九邊軍隊就更加不聽話了。

皇帝養的基本上是將門的家奴私軍,大頭兵吃都吃不飽,軍官把克扣下來的軍餉拿去養“家丁”。

所謂家丁,就是軍官的家奴,家奴裡頭混得好的,被軍官認作乾兒子,乾兒子也養家奴,認乾孫子……

有些還當了軍官的女婿,乾兒子乾孫子之間彼此聯姻,比如祖大壽的妹妹嫁給兒子都已經很大的吳襄,郭壯圖又是吳三桂的長孫吳世璠的嶽父。

他們通過裙帶關係勾結在一塊,形成了一個畸形雜種——將門集團。

也就是說,國家的糧餉養肥的,是各級軍官的家奴私軍,這些人就算把明朝皇帝乾掉也毫無心理負擔。

若是神武皇帝率領大軍徹底收複了遼東之地,那他們這些遼東軍閥們還怎麼混?

一年幾百萬兩的遼餉肯定沒了,說不定還會被分化在各地,這以後的日子難過了!

這也是祖大壽不願意追擊鑲黃旗的主要原因,在攻打乳峰山初期,吳三桂一直出工不出力,差點坑死李輔明和王廷臣。

……

“陛下,建奴從錦州撤兵了!”

接到建奴撤兵情報,李芳第一時間向神武皇帝報告。

朱慈烺正在看錦州附近地圖,聞言緩緩抬頭道:

“祖大壽是否有反應?”

李芳急忙拱手回稟:

“沒有,鑲黃旗匆忙撤往乳峰山,錦州城內沒有任何反應……”

朱慈烺臉色一沉:

“如此好的機會,祖大壽竟然放棄了?豈有此理……”

彆看朱慈烺年紀不大,但他臉色一沉,身邊所有人都感覺空氣好像瞬間凝固似的,無人敢說一句話。

片刻後,朱慈烺目光看向神武軍統領周遇吉:

“周遇吉,改變進軍路線,繞路直接去大淩河岸邊,這次絕不讓皇太極逃回盛京!”

“遵旨!”

周遇吉躬身領旨。

朱慈烺又對嶽洋說道:

“嶽洋,馬上飛鴿傳書給朱成功,問問他們戰船何時能到……”

“遵旨!”

嶽洋領旨,立即轉身退出中軍大帳,不過他很快又快步走進來,對神武皇帝躬身說道:

“陛下,國姓爺率領一百艘戰船已經到了,另外還有黃蜚率領的三十艘戰船也到了……”

朱慈烺聞言大喜:

“好,命令朱成功和黃蜚炸掉錦州附近所有石橋和浮橋,封死建奴回逃之路,若有一個建奴渡河逃走,他們兩個提頭見朕!”

“遵旨!”

嶽洋領旨後,親自去給國姓爺和黃蜚傳旨。

“走,加快行軍速度,目標大淩河……”

“遵旨!”

……

乳峰山

在孫應元之後,黃德功也率領虎賁軍加入攻山大戰。

護國軍兩支軍隊加入攻山大戰,他們手中線膛槍和步槍對防禦的建奴造成致命打擊。

無論擅長弓箭的蒙軍,還是擅長重箭的滿洲步甲,或者是擁有火神槍的漢奸隊,他們都被護國軍線膛槍和步槍死死壓製。

最讓建奴難受的還是明軍投擲隊,數百枚手榴彈炸的他們血肉橫飛,隨後秦軍和遼東軍快速攻占他們防守陣地。

看似固若金湯的乳峰山防禦工事,在炮兵被明軍火箭和開花彈滅掉後,基本上已經變成豆腐渣工程……

半天時間,乳峰山上三道防禦工事,此時隻剩最後一道,若第三道防禦工事被明軍破掉,明軍會很快殺到建奴中軍石頭城。

“報王爺,明軍破了第二道防線……”

“報王爺,明軍已經殺到第三道防線……”

“報王爺,正黃旗蒙軍固山額真戰死……”

“報王爺,正黃旗滿洲兵甲喇章京戰死……”

一個個噩耗傳到建奴禦營,剛剛接任建奴政權最高指揮權的睿親王多爾袞臉色也跟著不停變化……

而建奴群臣早就慌得一逼,一些相信多爾袞能力,暫時並未退走的文官已經有人開始尿褲子……

很多建奴郡王貝勒和官員紛紛跪倒在多爾袞麵前,懇求睿親王快點撤兵,他們擔心明軍攻上山,到時被團滅……

“王爺,乳峰山不宜久留,快點撤兵吧……”

儘管多爾袞知道在乳峰山接任皇太極不明智,可他為了建奴政權還能夠延續,多爾袞隻好被迫趕鴨子上架。

一個個噩耗傳來,多爾袞頭上冷汗滴滴答答從他臉上流下,機智多謀戰無不勝的的建奴睿親王第一次感覺到無助。

“傳令,迅速撤兵,正白旗負責保護各郡王貝勒和大臣安全,鑲黃旗墊後掩護,正黃旗開路,抗令者殺無赦,家族貶為奴隸!”

多爾袞一聲令下,建奴各軍開始撤退……

鑲黃旗剛從錦州撤回來,馬上被多爾袞變成炮灰,鑲黃旗固山額真英俄爾代心裡把多爾袞祖宗十八代都狠狠罵一遍!

曆史上的多爾袞曾經有過三次機會可以登上最高統治者的寶座,但是每一次他都與之擦肩而過。

特彆是後兩次,多爾袞麵對近在咫尺的大清皇位,他都是主動選擇了“放棄”。

這其中既有實力的因素,同時也有多爾袞的那份顧全大局的責任心。

一直以來,不少民間野史都有著這樣的記載,努爾哈赤臨原本想要將汗位傳給多爾袞,隻是多爾袞太小。

所以由代善攝政:

“九王子當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

隻不過,在努爾哈赤駕崩以後,代善在他兩個兒子嶽托和薩哈廉的“慫恿”下。

他背叛了多爾袞,轉而擁立皇太極為後金大汗。

而這次,多爾袞能否安全返回盛京都是問題,做皇帝和皇叔攝政王也許隻能在夢裡實現……